甄嬛传:甄嬛重生了第82章 报告体育委员殴打纪律委员
082报告,体育委员殴打纪律委员! (碎玉轩) 这一日,甄嬛正与安陵容及沈眉庄相谈甚欢之际,小允子自门外步入,手中捧着几卷花线。 恭敬地呈上:“娘娘,这是您与贵人们所需的花线。” 甄嬛微笑着接过,正欲细看,却见小允子转身向槿汐靠近,压低声音道:“槿汐姑姑,出事了,敦亲王竟然动手打了御史张霖。” 槿汐闻言,不禁面色一变,惊声道:“什么?竟有此事?” 甄嬛察觉到了异样,好奇地询问道:“你们在谈论什么?” 得到甄嬛的首肯后,小允子提高了音量,回答道:“回禀娘娘,前朝出了大事。” 甄嬛眉头微蹙,追问:“究竟是何事?” 小允子详细禀报:“三日前,敦亲王返京,不料在早朝之时,他不仅姗姗来迟,还身着戎装步入大殿,要知道,朝堂并非沙场,王爷亦非凯旋而归的将军,如此装扮迟来,实有耀武扬威之嫌,皇上尚未表态,御史张霖大人便挺身而出,直言不讳地弹劾敦亲王,指控其大不敬之罪。” “敦亲王性情直率,素来对那些满口孔孟之道的文臣儒生不以为然,而言官御史的职责便是上谏君王之失,下纠群臣之过,唯有他们敢于如此不顾情面地弹劾敦亲王。”沈眉庄分析道。 小允子接过话茬,继续说道:“敦亲王在朝堂之上虽未发作,但在散朝回府的路上,却将张霖拦下,一顿拳脚相加,竟将张霖当场打晕了过去。” “什么?”甄嬛闻言,心中一惊,她细细回想,上一世也是在这个时候听闻敦亲王殴打言官的事。 “的确如此,按照祖宗传下的规矩,言官御史是万万打不得的,更何况,此次敦亲王本就理亏在先,此举无疑是触怒了众怒,眼下,朝中的言官文臣们纷纷上书,要求严惩敦亲王,以维护朝廷的法纪威严,然而,敦亲王却并未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以病为由,连续两日未上朝。”小允子在一旁补充道,语气中透露出几分无奈与忧虑。 “这敦亲王简直是目无法纪!”安陵容愤慨地说道。 沈眉庄也点头附和:“确实荒谬至极,皇上初登大宝时,如何处置八王与九王的手段,我们都历历在目,敦亲王如此不知天高地厚,皇上若想惩治他,也并非难事。” “皇上若真因此事动怒,处理起来确实棘手,敦亲王劳军归来,颇受瞩目,此时若惩处有功之臣,恐怕会引来外界的非议,影响皇上的声誉。”甄嬛分析道。 “确实,此事若处理不当,恐将危及朝廷稳定。”沈眉庄深表赞同。 “贵人所言极是,正因如此,皇上才在养心殿闭门不出,整整一天都在为此事烦忧。”小允子适时插话,道出了皇上的困境。 沈眉庄见状,轻声道:“都这个时候了,你何不去看看情况?” 安陵容也附和道:“是啊,眼下这局势,或许只有嬛姐姐你能为皇上分忧解难了。” 甄嬛闻言,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道:“容我再想想。” (养心殿) 当甄嬛抵达养心殿的门槛之际,恰有几位重臣方才离去。 随后,她与崔槿汐并肩踏入了养心殿的深邃之中。 “臣妾特来向皇上问安,愿皇上福泽绵长,金安无恙。”甄嬛温婉言道。 “起来吧。”胤禛轻声回应。 “臣妾谢过皇上恩典。”甄嬛依言,动作优雅地站了起来。 胤禛主动上前,轻轻执起甄嬛的柔荑,两人并肩漫步,边行边谈:“近日宫中风云变幻,想必你已有所耳闻。” 甄嬛点头,语气温和:“此事在宫中传得沸反盈天,臣妾虽深居后宫,亦能窥其一二,皇上日理万机,但还望珍重龙体,切勿过劳。” 言罢,甄嬛自食盒中取出一盅羹汤,轻声道:“这是臣妾特意准备的东阿阿胶,佐以党参慢炖,最是补气安神,皇上不妨品尝一番。” 胤禛接过羹汤,轻啜一口,随即提及:“敦亲王殴打言官之事,你已有所知,朕欲问你,依你之见,朕应如何处理此事?是否应严守律法,对敦亲王施以惩戒?” 甄嬛闻言,微微一笑,答道:“皇上乃九五之尊,自当依法行事,彰显公正,然而,对于敦亲王之事,臣妾以为,责罚或非唯一之道。” “朕原以为你会力主严惩敦亲王,不妨说来听听你的见解。”胤禛温和地说道。 甄嬛略显犹豫,轻声道:“皇上不怪臣妾逾越,擅自议论朝政吗?臣妾心中着实忐忑。” 胤禛微微一笑,宽慰道:“嬛嬛无需多虑,朕不过是想听听你的心里话,权当解闷,断不会因此怪罪于你。” “臣妾愚见,当前首要之务乃在于安抚人心,消除敦亲王与朝臣间的嫌隙,正如古语所云,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而无论胜负如何,最终受损的皆是我大清之根本。”甄嬛细语分析,“敦亲王自边疆归来,功勋卓着,若此刻施以惩戒,恐会激起武将们的不满情绪,皇上其实无需以严惩敦亲王来平息风波,文臣们所求,不过是一个公正的说法罢了,依臣妾之见,最佳之策莫过于让敦亲王亲自登门致歉,以示诚意。” 胤禛闻言,眉头微蹙:“让敦亲王登门致歉?他性情高傲,此举恐难如登天,甚至可能视之为奇耻大辱。” “皇上言之过早,王爷驰骋疆场,英勇杀敌,确为一代豪杰,试想世间英雄,最难抗拒的又是哪一关呢?”甄嬛嘴角含笑,巧妙地设下疑问。 胤禛闻言,顿时恍然大悟,眼中闪烁着笑意:“哦?你是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你这个机灵鬼,竟能想出这等妙计,真是让朕刮目相看。” 言罢,胤禛的笑声在养心殿内回荡,显得格外愉悦。 “皇上果然深谙‘英雄难过美人关’之理,臣妾所知的,不过是些后宫琐事,家中妯娌间的琐碎罢了,但臣妾听说,王爷对福晋甚是敬重,若是由福晋出面,此事定能迎刃而解。”甄嬛温婉地分析道,“臣妾曾有幸与福晋数度会面,深知她并非那等悍妒无知的妇人。” 胤禛闻言,微微颔首,随即问道:“那么,依你之见,谁去劝说敦亲王福晋最为合适呢?” 甄嬛略一思忖,答道:“皇后娘娘身份尊贵,又深得人心,由她出面,定能事半功倍,再者,皇后娘娘与福晋之间或有交集,劝说起来也更为方便。” 胤禛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嗯,你的提议甚好,就依你所言。” “在这后宫之中,唯有你能真正为朕分忧解难,反观那些大臣,领着朕的俸禄,却只会在是否处罚的问题上争执不休,实在令朕失望。”胤禛感慨道。 甄嬛闻言,连忙谦逊地回应:“臣妾不过是后宫中一介普通妇人,哪里敢言自己有何主张,不过是皇上的心思,臣妾偶有幸能揣摩一二,侥幸猜中罢了,那些大臣们,他们精通的是典籍与伦理,而臣妾,所熟悉的唯有皇上您一人,对于皇上的心意,臣妾或许能略作揣测,但终究还是皇上英明决断。” 胤禛的眼眸中闪烁着对甄嬛深深的赞赏,“嬛嬛,你总能最准确地把握朕的心意,但话说回来,敦亲王如此跋扈,朕心中确已有定数,他的存在迟早会成为隐患。” 甄嬛闻言,面色凝重,她缓缓说道:“皇上所言极是,若敦亲王继续恣意妄为,确非社稷之福,然而,目前时机尚未成熟,贸然除去敦亲王恐生变故,皇上需深思熟虑,以待天时地利人和之际,方能行事。” “朕确有此意,待此风波稍平,便欲委你父亲以督察院重任,助朕监察百官,整肃朝纲,然,仅凭你父亲一人之力尚显不足,朕需广开才路,提拔那些既非敦亲王亦非年羹尧党羽的贤能之士,只是,目前尚需隐忍,以免打草惊蛇,故朕心中颇感踌躇。”胤禛语重心长地说道,眼中透露出对未来的筹谋与决心。 “若论安抚之道,敦亲王与福晋已享尽荣华富贵,再赏亦不过锦上添花,可叹天下父母之心,总是希望子女能够更上一层楼,或许,我们能在他们的子女身上找到突破口。”甄嬛温婉地提出建议。 胤禛点头赞同,随即道出自己的打算:“敦亲王福晋膝下,有儿有女,其长女为庆成郡主,朕意已决,欲破例加封她为和硕公主,使其地位等同于嫔妃所出之女,以示恩宠,至于敦亲王之子,亦当有所作为,朕欲封其为贝子,承继父业。” “皇上圣明,事事皆能深思熟虑,实乃社稷之福。不过,臣妾以为,封号亦需斟酌,拟‘恭定’二字,既彰显皇家恩典,又可时刻提醒公主之父敦亲王需恭敬安定,不失为两全其美之策,皇上您心怀大局,欲以不动干戈之法化解兄弟阋墙之祸,此等仁德,实乃天下人之幸,至于公主,若能在宫中教养,由太后亲自抚养,不仅可增进皇室亲情,更能在未来成为连接皇室与敦亲王府的桥梁,若真有万一,亦不失为制衡敦亲王的一招妙棋。”甄嬛一番话说得胤禛连连点头。 胤禛眼中流露出的惊喜之色难以掩饰,他欣慰地说道:“嬛嬛,你果然心思细腻,考虑周全,就按你说的办,朕即刻拟旨。” 两人相视一笑,胤禛的眼中闪烁着愉悦的光芒,他笑道:“你刚才那番英雄难过美人关的话,真是让朕刮目相看,不过,在朕的心中,你自然是无可比拟的美人。” 甄嬛闻言,脸颊微红,娇俏地一笑,轻声道:“皇上惯会取笑臣妾,臣妾哪里敢自称美人,不过是蒲柳之姿,得蒙皇上错爱罢了。” 言罢,她眼中闪过一丝羞涩,更添了几分动人之处。 - 苏培盛适时地步入殿内,恭敬地禀报道:“皇上,您今晚已点了淑贵人侍寝,淑贵人那边已多次遣人来询问了。” 胤禛闻言,本欲直接让苏培盛传话取消,但转念一想,转而道:“你告诉她,朕今晚有些要事需处理,让她不必等候,早些安歇便是。” 苏培盛领命,正欲退下,却听甄嬛轻声开口制止:“诶~苏公公且慢。” 她转向胤禛,温柔地劝道,“淑贵人方得皇上恩宠,正是需要皇上多加关怀之时,让她空等,恐伤了她的心,臣妾在此已久,也该是时候告退了,让淑贵人能得皇上陪伴。” 胤禛一听,立刻拉紧了甄嬛的手,不愿她离去,笑道:“你先别急着走,朕与你还有话未说完呢。” 他的眼神中满是宠溺与不舍,显然不愿轻易放甄嬛离开。 “皇上,您想想淑贵人此刻正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您的驾临,她定是满心欢喜,眼中闪烁着对您的仰慕之情,您身为九五之尊,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怎能让这宫中的小女子心生失望呢?”甄嬛以理服人,同时又不失温婉地提醒着胤禛。 胤禛闻言,虽心有不舍,却也明白甄嬛所言在理,于是轻叹一声,道:“可是朕此刻心里想的全是你。”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甄嬛的依恋。 甄嬛感受到胤禛的深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轻轻在胤禛耳边低语:“臣妾明白皇上的心意,只要皇上心中有臣妾,臣妾便心满意足了,更何况,臣妾现在还怀着身孕,更需小心谨慎。” 胤禛一听甄嬛提到身孕,那丝理智被拉了回来,立刻紧张起来,关切地嘱咐道:“那你回去的路上一定要小心,慢些走,别累着了。” 甄嬛微笑着点头,再次福身行礼:“臣妾先告退了,皇上也请早些歇息。” 言罢,她便转身轻盈地退出了养心殿,留下胤禛一人望着她的背影,心中满是柔情与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