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新菜式(1/1)

作者:我爱桂圆宝宝

转卖婚约后我逆袭了第173章 新菜式

刻薄郡主,还想要好下场,就算死里逃生,往后也会是生不如死。 一入花楼,他日再遇甄远,也无法再过上安稳日子。 落到扬州花楼,老鸨教训人的手段百出,哪里还会保住清白。 苏真问:“甄远平安到福州了?” “若他不出手,监察卫定要出手的,既然做得干净利落,便留他一条性命。” 后来,甄远在福州赴任同知一职,娶了福州当地一个商贾张福之女为妻。张氏有钱、有丰厚的嫁妆,年芳十七,生得如花似玉,是福州知州三姨娘的嫡妹,做媒人是福州知州的三姨娘。 甄远一生未再回到京城,娶了嫡妻后,与嫡妻育有一子,二姨娘连生了两个女儿,一妻、一妾只求安稳地活下去。 京地的郑氏母子未去福州,只是郑氏的长子成年后,曾去福州探望甄远。甄远让他在京城守住长房的家业,至于福州那边,嫡妻的儿子他日会另开一支。待他逝后,便埋在福州不回京城了。 甄远被所有人遗忘。在福州任上,直至生命尽头都是六品同知,而福州知州换了一任又一任,直至若干年后,便有了“铁打的同知,流水的知州”,借着妻子张氏娘家是当地富贾,他的同知官位坐得稳稳当当。 对于早年在京城的一切,慢慢随着刚月流逝便是模糊不清,甚至连甄老太太仙逝也未回京城。甄远使了身边的忠仆回京瞧看,替京城的郑氏母子再留下一笔银钱防身。 京城甄府是三进大宅子,后来郑氏长子成亲后,卖掉了大宅子,换成了两座二进宅子与一座一进宅子,一进宅子给小女儿做了嫁妆,两个儿子一人一座二进大宅子。 郑氏的两个儿子长子有举人功名,次子有秀才功名,朝廷的科举制度越发详细、严厉,取消了举荐入仕的规矩,除了皇帝赏官与赐进士功名,三品以上重臣还可根据功勋另得荫福世袭的官职用以庇护子孙。 百贤庄的玻璃组走了,未留一人,全部随朝廷来的人去了京城。 苏真将曾经的玻璃制作坊改成了造纸坊、印刷坊,一分为二,又搜罗了会造纸的工匠,通雕刻的匠人,看了他们造纸的过程后,进行指点、讲教。 印刷坊那边则用活字印刷术与刻版印刷术。 苏真说“《钗头凤之宫墙柳》不是我写的。” 身边人:郡主就是很谦虚,别人为了出名想尽法子,可她却生怕出名。 苏真解释不了,便写了话本子《陆游与唐婉》,通过反复修改后,变成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德治十九年的年节,苏真要与外祖一家一起过。 除夕这日起了大早,从庄子的玻璃暖房拔了青菜、韭菜,从山里寻来两枚红辣椒,取了种籽育成辣椒幼苗,现下结出了辣椒,又有成熟的茄子,拾掇了满满两大筐,搬上马车,带着人马浩浩荡荡回岳阳府。 春江提前两日知郡主要回府过年,被子晒了,屋子清扫干净。 崔氏带着仆妇、下人站在偏门,看着过来的马车,脸上的笑容挡也挡不住。 苏真下了马车。 春晓、小萝张罗官兵抬下两筐蔬菜,筐子上盖着旧棉被。 “这是百贤庄玻璃暖房里种的蔬菜,过年节了,丰富菜肴。” 崔妈揭开上头的棉被,满满一筐的新鲜青菜,绿得令人惊讶,就如春天的蔬菜一般,“哟,冬天能吃到青菜,还有这么鲜嫩的韭菜可真不容易。” 其间还有几把红薯叶子,也是翠绿的,对于此物,他们都认不得。 另一筐则是青椒与茄子。 苏真道:“春晓和小萝寻了几样新菜式,要做青椒、苕叶时,唤上她们即可。” 冬天还能吃上绿叶菜,更有以前未见过的菜式,这可是给大都督府大大地涨脸,等到年节时,少不得有岳阳知府等官员来访,就算备宴也颇有面子。 崔氏道:“崔妈,把菜送到厨房去,告诉他们不许随便动,下午预备年夜饭,让小萝去厨房帮忙,指点厨娘做新菜肴。” “喏——” 崔氏拉着苏真的手,“这么凉,怎出来没给备上汤婆子。” 以前没有汤婆子,这还是苏真带着铁匠,做了几只铜制的汤婆子,崔氏、苏敬斋都收到了新式的礼物,宫里的皇帝也得了几只式样各异,妙趣横生的汤婆子。 有扁圆的,有的像苹果状的,也有像兔子状的,更有像笑脸状、葫芦状的,装了热水,两个时辰都是热的,捧在手里很是暖和。 苏敬斋入冬后,整天手里都捧着汤婆子,年长大了,惧冷。 崔氏同样如此,她有两个汤婆子轮换着使用,晚上灌了热水放在脚那头还能暖脚。 今年初冬时,苏真又捣鼓出丝绒被,是用蚕丝与鸭绒混合制成,又轻又暖和,如果明年有了棉被就更暖和了。 因为百贤庄有养鸡鸭大户,苏真在岳阳楼开了一家卤食铺子,专门做卤鸡、卤鸭的卤味,大齐还没有卤食这个说法,用中药材入料卤制,鲜香味四溢,取名“五味卤食铺”,一开铺子,生意极好。 这家铺子是苏真自己的,早前的云衣坊、云容坊都成了苏家铺子,崔氏每月只看一下账簿,铺子上都有管事打理、张罗。 崔氏拉着苏真的手不放,往后院方向行去,没走多远,便看到一个衣着光鲜的美貌妇人站在路口:头上戴了珍珠金钗,又佩了一根珊瑚簪子…… 这满头的珠环很是耀眼,就像一个行走的首饰铺子,脖了一个红珊瑚璎珞项圈,大红的珊瑚足有鸽子蛋大小,嵌在一个巴掌大的璎珞盘上,也不嫌重。 崔氏有些厌烦。 美貌妇人福身行礼,“金敏儿见过三太太,见过郡主!” 苏真一脸恍然。 崔氏道:“是你大哥恩赐的贵妾,你大哥二月初一前要到潭州任县丞,怕年节后误了行程,前几日到了岳阳府。” “姓金,莫不是大舅母娘家的人?” “可不正是么,大嫂娘家庶出侄女,入冬时纳进门的,要留了你大嫂在身边敬孝。两个小公子年幼不能出远门,便一并留在京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