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成为普通人是件很棒的事儿(1/2)

作者:咖啡就蒜

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第1002章 成为普通人是件很棒的事儿

再见到张曼曼,除了黏腻的头发,沾着黄色颗粒状物体的眼角,虚浮的脚步,还有哈欠连天中的那句,“乐啊,我已经,是个合格的喷子了。”</p>

“你这几天都干了啥?”</p>

“寻找虚拟世界的客观自然在思维中的映射,以及认知集合范围内超越集合理论逻辑的科学对自然的信仰。”</p>

“三、二”</p>

“线上互殴,你来我往,非常刺激。”</p>

“来吧,先给你买杯咖啡刺激一下。”</p>

“嗯,大杯,不加糖不加奶。”</p>

“来点辣子?”</p>

“也成。”</p>

“艹!”</p>

最美时光的一杯冰美式,让张曼曼的眼神里终于透出点回到现实的真实感。然后从兜里掏出几张纸,递给李乐。</p>

“啥?”</p>

“我最近和人在线上骂架之后,结合之前所需的专业知识,还有一点心理学、生物学、哲学、文学之后,所做的一些思辨。”</p>

“你真”李乐原本想说,闲的,可看到取义。他们不关心事件的内容,对所有的事件表述,无论真假与否,都予以否定和推翻,从而做出有罪推定。非常善于抓住言语漏洞、把柄,哪怕写错字都会被拉出来批斗。”</p>

“再有,看似客观,但实则无立场。只要有能喷的点,喷子们总能够从自己独特的角度,找到各种合理的解释。并且出口成脏,为争夺话语权,遵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原则,肆意谩骂,言语恶毒。”</p>

“个性上,往往自我感觉良好,通过发表反对观点来进行那点话语权的实现,所以喜欢挑刺找茬。”</p>

“抬杠运动员?”李乐笑道,“你几级来着?”</p>

“噫~~~~我健将。”</p>

“成,还挺自豪。”</p>

“那是。”</p>

“你继续。”</p>

张曼曼又喝了口咖啡,皱起眉头,“嗯,惯用手法是先否定一切,之后再偷梁换柱、偷换概念。还有就是嫉妒心的放大,攻击引人注目的人事物,哪怕和他们无关的千里之外的人和事,这代表了认知缺陷和素质低下。”</p>

“毫无逻辑,但总能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找出看似合理的论据去彰显自己的主观见解,使其论点合理化,遇到同等级别对手,便容易让反驳者无力反击。”</p>

“要是遇到高手呢?”</p>

“沉默、装死、换马甲、开小号。”</p>

“哈哈哈,这回,我信了,你这,经费没白花啊。”李乐敲着桌子,笑道。</p>

“那是,每一分钱都要花在有用的地方不是?”</p>

“诶,你不说还有心理特征么?”</p>

“有啊,这呢。我专门咨询了一下心理学专业的一个美眉。”推开杯子,张曼曼翻到第二张。</p>

“你看哈,这个,去个性化。现实社会中,某些人道德伦理表现挺正人君子的,也不存在社会越轨。但虚拟空间的匿名性就像给了一把保护伞和隐身斗篷,我称这种群体为,岳不群。”</p>

“啧啧啧,你这,好名字。”</p>

张曼曼一挥手,“不再顾及伦理道德的底线,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产生跟风效应。就像勒庞说的,在群体中,每种情感和行动都具有传染性,人群或者大众的情绪通过传染成为人群中个体成员的情绪。况且这种群体极易产生一个或多个意见领袖,别有用心的发表某一过激观点,煽动无知者的社会情绪。”</p>

“第二个心理特征是自我辩解的正当化。通过自我辩解的心理机制,寻求,嗯~~~~对,这话得这么说,道德违规行为和积极道德自我之间的平衡,习惯开腔便占据道德制高点,扮演仲裁者。习惯用所谓的社会公平正义的使命感,对事件人物进行道德审判和谴责。”</p>

“第三个,就是惠老师前几天说的,剥夺感。”</p>

李乐捏着稿纸,看到最后一张,“所以你将这群人的心理失衡的原因归为幼时创伤、边缘化人生价值观、家庭长期压抑、社会期望值低还有无处诉求的表达?”</p>

</p>

“对啊,我都做过一定量的背景调查的。”</p>

“你别侵犯个人隐私啊。”</p>

“没,我哪能干那种事。我都是加入他们,然后沟通套话,不就出来了?”</p>

“样本量不够就别妄下结论。”</p>

“知道,我现在在抠抠里有几十个这样的大喷嘴儿,慢慢再丰富丰富,多元化一些,能更全面表现。但是从现有的样本量来看,这些人都来自五湖四海,渗透于各个阶层,逐渐形成网络空间里的一个社会群体,源头来自于人的本性之一的嗔,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边缘性人格障碍和各种社交淡漠的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