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风剑第190章 拯救施耐庵1
施耐庵原名施彦端,字耐庵。生于元朝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死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施耐庵家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据施家家谱记载,远祖乃孔子七十二贤人施之常之后,后到苏州为官,家道没落,到其父施元德时,靠水上操舟为业,母亲卞氏。</p>
施耐庵秉承先祖之才气,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才气超人。十三岁时,有邻居父母亡故者,请了个二十里外浒墅关的季先生来写祭文和墓碑,因临时有事未来,丧家急的团团转。有人提议让小彦端来试试,丧家说道:“他还不到十四岁,怎能担此重任?”</p>
这位邻居说道:“听我爷爷说过,唐朝的王勃十四岁时,南下探父,途经南昌,路过南昌滕王阁,写下了千古不朽的‘滕王阁序’。这就是‘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甘罗十二为丞相’,彦端也十四了,让他来试试又何妨!”</p>
丧家无法,只好到施家去请小彦端,彦端也不推辞,就到丧家去,提笔一挥而就,写好了祭文和墓碑,使丧事顺利完成。事后,季先生看了墓碑和祭文,感慨地说:“真是后生可畏!十四岁就有如此才气,将来会前程无量!”</p>
季先生主动找到施元德,愿将小耐庵带到浒墅关教他读书,不收学费,还免费提供食宿。有这样的好事,施元德当然是求之不得。于是,季先生就把小耐庵带到浒墅关去读书,后来又把自己的女儿也许配给施耐庵。</p>
施耐庵在浒墅关读书十分刻苦,季家是世代书香门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这时,江阴有一个富商叫穆大成的人,前来聘请施耐庵到江阴开馆作西席,邀全家去江阴,施耐庵为了离开平江,欣然同意,连夜前往。</p>
到了江阴,施耐庵见穆大成财力雄厚,海上和江里有船一千多只,手下有五千兵勇,由十大高手带领。施耐庵见穆家条件不错,就劝他趁乱起义,奈何穆大成没有鲲鹏之志,只满足于在长江和海上跑船经商,这就是人各有志,道不同难与为谋,施对他很惋惜。既是这样,这书也没有教的必要,“教人造反,其罪当斩”,唆使造反罪,要灭九族,还是走为上,免惹祸灾,另找个安静地方创作《水浒传》。主意打定,施耐庵就辞官踏上回乡的路。</p>
施耐庵一家人来到常熟,他忽然想起当年在京会试时结拜了一个江苏举人叫谭阳,家住在常熟祝塘,今天路过此地,不妨去拜会一下老朋友,马车队来到祝塘,很容易找到谭阳的家,谭阳一见施耐庵一家来了,十分高兴,就热情地接待他们,当他了解到施耐庵在平江和江阴的遭遇后,他慷慨地说:“施兄,你在平江和江阴纯是明珠暗投,张士诚是个平庸之辈,没有碧眼儿的气魄和才能,穆大成更是鼠目寸光,无万里之志。这样好了,我自从在京进士落第之后,我回乡后就弃文从商,在长江上跑船,目前也有几十只船了,今年我已六十有一,我把船交给我的三个儿子去管,我退下来享点清福,现在是多事之秋,我准备在祝塘的河阳山隐居,我只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我在河阳山修了两个山庄——东庄和南庄,我住东庄,你一家去住南庄,你也把学馆搞起来,贯中授课,你专门写书,你看如何?”</p>
施耐庵听了,有些为难地说:“好是好,我怎么能叫你为我破费?”</p>
谭阳摆摆手说道:“哎,我们俩弟兄谁跟谁?想当年你中了进士我落了榜,你还和我交朋友,不嫌我这个落第举人。现在我当了商人,你该不嫌我浑身铜臭吧?我已弃商从良了,还是当空头举人的好。”</p>
“你为什么不开馆授徒?”施耐庵问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