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赞〈易〉解〈内经〉生理奥(2/2)

作者:ai重歌

周易综诗画神韵第332章 赞〈易〉解〈内经〉生理奥

肺与肝也体现了阴阳的关系。肺主气,属金,为阳中之阴;肝藏血,属木,为阴中之阳。肺气的宣发与肝气的疏泄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气机的通畅。同时,肺与肝在五行中相互制约,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p>

阴阳的平衡还体现在人体的生理节律中。白天为阳,夜晚为阴,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之呈现出昼夜的节律变化。这种阴阳的消长转化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体现了周易哲学中“变易”的思想。</p>

二、五行学说与脏腑功能关联</p>

五行学说在《黄帝内经》中被广泛应用于解释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理功能。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反映了事物之间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p>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形成了五行相生的循环。这种相生关系体现了脏腑之间的相互滋生和促进,保证了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p>

同时,五行相克也起到了调节和平衡的作用。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肾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这种相克关系使脏腑之间相互制约,防止某一脏腑功能过亢或不足。</p>

例如,肝的疏泄功能与脾的运化功能相互协调。肝的疏泄正常可以促进脾的运化,而脾的健运也有助于肝的疏泄。如果肝的疏泄失常,就可能影响脾的运化,导致脾失健运的病症。</p>

五行学说还与人体的情志活动密切相关。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情志的过度或不及都会影响相应脏腑的功能,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p>

三、易变之理与生命过程的动态演进</p>

《黄帝内经》中描述的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与周易哲学中的“变易”观念相契合。生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体现了易变之理的深刻内涵。</p>

女子以七年为一个生长周期,男子以八年为一个生长周期,这反映了生命的阶段性变化。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和发展趋势,这是生命演进的自然规律。</p>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人体的脏腑功能逐渐成熟,气血逐渐充盛。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脏腑功能逐渐衰退,气血逐渐亏虚。这种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但通过养生保健和调理,可以延缓衰老的进程。</p>

四、象数思维与生理现象的解读</p>

周易哲学中的象数思维在《黄帝内经》中也有体现。通过对生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运用象数的方法来理解和解释人体的生理机制。</p>

例如,脉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脏腑的功能状态。不同的脉象特征对应着不同的脏腑病变,通过脉象的分析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程度。</p>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