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林灵素以道灭佛(1/2)

作者:漏水鱼缸

截教小道士,苏轼要跟我修仙?第321章 林灵素以道灭佛

大宋朝堂,文武百官矗立。</p>

宫内不知为何流传了一些小道消息。</p>

其说陛下今日打算把道教从此以后立为国教。</p>

这则消息要文臣武将都为之沉默。</p>

大宋信佛也信道,如陛下就信道,陛下之太子便信佛。</p>

而陛下,也没有因为自己信道,就去打压佛教。</p>

否则太子赵恒,岂能信佛?</p>

……</p>

原本,大宋百官只当信道也好,信佛也罢,只是这对轻佻父子的个人爱好。</p>

但自从仙神之事渐渐流传,年复一年,再度出现在人们视野。</p>

这一件事,就不能同日而语。</p>

朝堂大臣比普通大宋百姓更早知道仙神的消息的,早有拜道求佛的举动。</p>

就连太子,都与五台山等地古庙法僧交往密切。</p>

太子信佛,这也是陛下所鼓励。</p>

陛下曾言要收纳天下能人异士,期望佛道两家的高人,都可为他所用。</p>

“你们听说了,陛下有要立道教为国教的想法。”</p>

文武百官皆是窃窃私语。</p>

他们若不是头上戴的“长翅帽”不适合头部大幅度扭动,恐怕会附耳交谈。</p>

没办法,谁叫太祖皇帝开国以来,让朝官戴着长翅帽的初衷,本就是避免朝官窃窃私语?</p>

但事实证明,长翅帽也没有用。</p>

朝官该交谈还是得交谈,只是动作幅度小了些。</p>

唯有殿上一个异类,不穿大宋朝服,穿着道袍矗立其中闭目,正是林灵素。</p>

很快,朝官们就停止了交谈。</p>

“山呼!”</p>

赵佶未到,司仪官便已入至殿内,开始清嗓,等待群臣安静后开始吆喝。</p>

“万岁!”群臣听司仪官话语,纷纷弯腰呐喊。</p>

“再山呼!”司仪官再道。</p>

“万万岁!”</p>

群臣再道,头与地平,只剩举的笏在前。</p>

大宋不流行跪着上朝,是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p>

“众位爱卿平身。”</p>

赵佶出于大殿,千呼万唤方才走至龙椅坐下,神情凝重。</p>

“谢陛下!”</p>

群臣听闻赵佶话音,这才抬头,站的笔直。</p>

“众爱卿,多年以来我大宋境内妖魔横行,兵甲大乱。</p>

朕时常为其而忧,而前些日子大梦,见天上帝君处。</p>

获言要解此厄难,需以道压魔,改除魔髡。</p>

朕梦醒之后,揣度良久,不解其意。</p>

思来想去,便欲立道教为我大宋国教,方是以道压魔,诸爱卿以为如何?”</p>

赵佶扬声,俯视着殿上群臣,开门见山。</p>

群臣你望我,我望你,皆未言语。</p>

放在以前,他们肯定是抨击赵佶两下。</p>

但现在群臣已经知晓世上有修仙之人,更有天上仙神,此事怕是不好妄语。</p>

立道教为国教,群臣并不反对。</p>

尚且陛下推崇道门学说,没有必要与陛下对着去干,立道教为国教于大宋没有坏处。</p>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本推崇道教,有不少王朝都立道教为国教。</p>

如唐太宗时期,如汉时诸多朝代。</p>

这都是大宋翰林院史书有过明确记载。</p>

“众爱卿即是无言,那便是赞成道教为我大宋国教。”</p>

赵佶话落以后,群臣皆是举笏:“陛下圣明。”</p>

“陛下,臣有本启奏。”</p>

然而林灵素却是拂尘一扬,高声喧嚣。</p>

“这妖道又在做什么妖?”</p>

群臣心中疑窦。</p>

难不成这妖道还能唱反调不成?</p>

他可是个道士,陛下之举对于道士,可是有着莫大的好处。</p>

“卿有何奏?难道认为朕不该立道教为我大宋国教?”</p>

“非也,陛下,当今天下群魔乱舞,妖祸不断,皆因道隐,是故立道教为我大宋国教,是对!”</p>

林灵素目光凝肃,按照苏轼交代,一一言语。</p>

这不过是,要演给天下人看!</p>

“既然是对,那爱卿为何启奏?”</p>

赵佶沉声。</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