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太后的无奈(1/1)

作者:千户陈公

东晋,我来了!第101章 太后的无奈

太和六年(公元371年),十一月初二。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 傍晚时分,天空如一块巨大、沉重的铅板,威势赫赫地向地面上压来。 建康崇德宫的偏殿中,青灯黄卷,檀香袅袅, 褚太后正跪在佛祖前的蒲团上,燃香礼佛,口颂《造像功德经》。 中常侍田孜轻轻推门进来,走到褚太后身后,躬身低声奏道:“禀太后,门外有急奏。” 褚太后心头微微一颤,感觉要出什么大事了,现在她并未辅政,几乎没有奏章到崇德宫来,而且还是急奏。 她抬起胳膊,田孜赶忙上前扶住,感受到太后的娇躯在微微颤抖着。 从偏殿走出,来到崇德宫正殿,还未及进门,有一名通事舍人双手恭恭敬敬地将一道奏章双手呈上。 褚太后内心忐忑,接过奏章,直接就倚在宫门上打开了。 原来是桓温的奏章,草草看了数行,已知来意。 这不就是满城风雨传了一年多的皇帝陛下“痿疾”且近男色的事情嘛,桓温在奏章最后建议废掉司马奕,立琅琊王司马昱为帝。 而且这个奏章从头至尾是以她太后的口吻写的。 褚太后已经亲历四朝,并两度听政,她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虽然才四十六岁,但也是一朵饱经风霜的老梅花了。 她知道,司马家的王朝已经到了生死存亡时刻了! 若是不同意,那么桓温会 该来的总会来,唉! 天天念佛诵经祈祷,也不能保佑司马奕什么,所幸桓温立了司马昱,延续了晋室正祚,而非他自立为帝。 反正司马奕也并非什么英明之主,废了就废了吧。 现如今能有其他办法吗?这个朝廷实际掌权人是桓温,她只不过是个牌位而已。 如果她执意不允,那桓温狗急跳墙,走出曹丕、还有本朝世祖武皇帝逼禅让那一步,晋祚就完了! 褚太后感到心乱如麻,浑身无力,喃喃地道:“我原也疑此事……” 遂抬手示意田孜取笔过来。 田孜赶忙跑进崇德宫内,取来毛笔,递给褚太后,自己双手捧着砚台在旁伺候。 褚太后倚着门,提笔在奏章最后批复道:“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殁,心焉如割。” 自此一个新的成语由褚蒜子身上诞生,就是心焉如割,经后世演变,从元代开始成为心如刀割。 写完,将奏章交给了通事舍人,由田孜搀扶着,进了崇德宫。 子时时分(晚十二点多),徽音殿内,酒气熏天,杯盘狼藉。 司马奕半裸着身体,躺在宽大的龙床上,头枕在楚相龙的小腹上,而他的腿上还躺着朱灵宝,计好在地下,斜倚着床榻。 四个人酩酊大醉,鼾声如雷。 忽然,殿外传来了军兵纷杂的铁甲声音,由远至近。 楚相龙抬了抬眼皮,起先以为是巡夜的御林军,并未在意。 少顷,只听徽音殿的大门“咣当”一声巨响,被人踹开。 一名英武俊朗的年轻将领一脸杀气,率领着几十名甲士闯了进来。 三人一起惊醒,只有司马奕还在酣睡中。 楚相龙从龙床上跃起,怒喝道:“尔等大胆!何人敢惊扰圣驾!” 司马奕的头闪了一下,落到床上,也睁开了迷离的双眼。 他揉了揉眼睛,仔细看去,并非是御林军,而是荆州军的装束! 未及开口,只见年轻将领手一挥,甲士们向龙榻扑去。 把一脸懵圈的朱灵宝和计好扭了起来。 楚相龙自恃少小习武,力气颇大,待要反抗,怎奈衣衫不整,双拳难敌四手,被两名甲士三下五除二反扭了起来,跪倒在地。 司马奕脸色惨白,嘴角抽搐,颤声道:“朕…朕在此,尔,尔等要造……造反,弑君吗?” 年轻将领冷哼一声,躬身一拱手道:“启禀陛下,末将竺瑶,奉太后诏命和大司马之命,前来捉拿秽乱后宫的贱奴!” 司马奕看着分别被两名如狼似虎地甲士扭着胳膊跪倒在地的三个发小,龇牙咧嘴,不住口地呻吟着。 痛心入骨,他颤声道:“你,你们先放开他们三人,天亮后我去拜见太后再说。” 竺瑶昂首按着佩剑,冷冷地道:“田大人在此,他自会回去禀告太后,不必陛下亲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