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永恒之西沙拯救附录 私人安全空间和安全边界感
第二个场景</p>
假如我们邀请一些同事朋友来家里聚会。同事朋友们在客厅看电视嗑瓜子水果,然后你在厨房里准备各种美味佳肴,快乐忙碌着。但是当你端着炒好的美味从厨房出来,准备把菜品摆放到桌子上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同事,从你的卧室里出来。你是怎么样的感觉呢?还是同事朋友快乐友谊感觉吗?</p>
反过来,如果这位同事是之前跑到厨房和你说,“啊呀,我不好意思,下面的卫生间有人在用,能上面去解决下不?”或许你的感觉怎么样呢?</p>
显然客厅和房间是相对私密性不同的。而提前打过招呼,和自行出入房间给人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尽管家门,那个大门是一个安全空间的标志性界限,但是并不是大门以内所有地方都开放。尽管是朋友,很安全,但是房间门却是另一个标志性的空间界限。</p>
如果说家门是家人朋友和外人只见的安全边界线,那么房门不仅仅是私密性程度不同的边界线而已,而是家人成员之间的安全边界线。而手机的密码设置,可能这个安全边界线,还会是夫妻之间的呢!</p>
我想,这样的初步解释,现在大家有了一个具象的认知,那就是安全边界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就能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理解和观察物理私人安全空间的概念了吧。</p>
而私人安全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概念还是心理空间概念。</p>
接下来借用一个老旧的故事和大家一起感悟私人心理空间无心闯入会造成多大后果。前几天刚刚给儿子办过婚事,公爹大人很是高兴。想着自己给儿子置办那么好的婚事,花了那么彩礼亲家回了那么多红漆家具,很想看一看这些家具在房间里摆放的是否到位,是否气派。某天公爹大人看着孩子房间门没关,里面没动静,就在门口喊儿子名字,问房间有没有人。想着房间里没有人,就好奇心驱使,到房间里看一看,看着那么多新家具真的开心。然后笑呵呵的走出来,恰好儿子从门外回来,看到老爹从自己房间笑呵呵出来,儿子倒也没说啥。问候老爹之后,儿子进入自己房间,结果进门看到自己新婚妻子在整理衣衫,还神情紧张不安。顿时事情不可收拾,儿子打骂妻子,逼问老爹。结果当晚妻子,老头服毒。根据遗书分析,老头进门之前,媳妇正在后隔间上马桶。公爹喊门,媳妇难为情作答,在后隔间自然是闷声不响。当公爹出门了,媳妇正在整理衣衫,恰好儿子进入房间。这样的误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假如说这个人不是那个公爹,而是以个盗贼。丈夫回来看到被偷盗和媳妇衣衫不整的情形,就不会像自己父亲出来的那种感觉。而是会安慰并夸奖妻子做得对,躲起来不发生响声,丢失点财物不要紧,如果为了身外之物,和盗贼冲突,结果人被盗贼杀了,那是无法挽回的巨大悲痛了。</p>
公爹和盗贼,都是男人进入了房间。新郎的心理感受为什么父亲比盗贼更加恐怖呢?当然如果是女盗贼,男人的心理感觉可能还会有不同。</p>
所以一般地,小夫妻和公婆同住的大家庭会有所不便。公婆尤其是公公不会随意进出、整理小夫妻的房间。反过来小夫妻两个谁会更多更轻松进出公婆大人的房间?是小年轻夫妻的丈夫(也就老人的儿子)。</p>
所以房间不仅仅是物理的空间,还是不同的心理边界内涵。</p>
而房间这个物理的和心理私人空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p>
同样是公婆的房间。当健康状况发生变化的时候,譬如老公爹瘫痪在床,婆婆又无能力照顾的时候,如果媳妇一天到晚跑进跑出,递茶送饭,端屎端尿,帮助公公擦浴洗身。人们会觉得媳妇不知羞耻还是觉得媳妇孝敬贤德呢?</p>
</p>
可是当公爹身体康复了,或者婆婆的身体能力恢复可以照顾病人了。媳妇会自然地又不去公婆房间了。</p>
为什么会这样?私人空间的边际对于角色不同,约束力和抗拒力也不一同;这个空间的边际因为客观因素的变化也会变化。因此私人空间的实质不是物理的而是心理的。</p>
好,请让我们一起感悟了私人安全空间的概念,还清楚了空间的边际是变化的。接下来我们就围绕人的生长发展过程,对私人安全空间大小和维护能力变化轨迹作进一步的解析。</p>
私人安全空间是个人意志力自由实现的区域。人从出生到最后离开世界,个人意志力自由实现的范围及能力的是变化着的。</p>
胎儿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其私人空间就是妈妈的子宫。既然是妈妈的子宫,对于妈妈来说,孩子没有私人空间。事实上,在我国的法律,胎儿仅仅算是母体的一个器官组织,而没有赋予人的资格。别人想了解孩子的情况,譬如给胎儿检查,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超声检查,需要首先进入妈妈的私人空间才行。所以孩子一切都得由着妈妈决定,唯一的个人意志力实现自由就是胎动。</p>
等孩子出生以后,其个人意志力的实现是睡觉哭泣大小便。而手脚活动却往往是被中国人的家长们束缚。这个时候孩子一点点自我保护能力都没有,连基本的躲避能力都没有。</p>
到了1周岁多,很多孩子就开始不那么抱得牢了,老是想要到地面上去,这样管起来就会很累人了。</p>
到了两三岁,孩子就会跑会跳,爷爷奶奶跟着都吃力了。这是因为孩子的个人意志力的实现的能力加大。虽然这时候孩子基本的躲避动作有了,但是自我保护能力依然非常弱,家长这时候会反复叮嘱孩子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千万不要一个人出门,必须要有家长亲人陪伴才行。这是家长为孩子提供了安全空间保护,防范孩子被侵害。对于两三岁的幼儿和看似成人体型的低智者来说,他们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是薄弱的。我们可以想象两三岁的幼儿洗完澡光着身子跑出来,父母觉得孩子一点都不知道难为情,确实孩子不知道。因为孩子还缺乏私人空间心智和私人空间的保护能力意识,他们可能因为一颗糖果而遭遇诱骗侵害而不自知。相对地,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也是响应着私人空间的保护能力的。众所周知,性侵幼儿或者低智者的法律惩罚和道德谴责力度远远超过超过14周岁心智成熟者。受侵犯者年龄越小,智力水平越低,大家的愤慨也越发强烈。所以两三岁的孩子是不允许脱离父母长辈视线的。这也是爷爷奶奶管孩子压力特别大的原因之一。一个不当心,脱离了视线,结果掉进池塘,管孩子的长辈怎么活下去啊。所以当我们看到两三岁的孩子独自外面晃荡,我们觉得孩子可爱,还是紧张担心,是否会质疑家长怎么管的孩子。如果长时间孩子家人不出现,我们就会要报警了。</p>
等上幼儿班了,大人们接送孩子天经地义的感觉。到了小学,有些离学校很近家庭可能会逐渐让孩子独自上下学。也有很多家长是会接送孩子到高中学习结束。</p>
对于小学就开始不接送,可能大部分家长无法放心。对于高中依然每天接送的,我们会对这些家长表示佩服,真的好有爱心好有韧性,一直风雨无阻。但同时或可能会觉得,我们萧山的治安环境和交通安全问题还是蛮好的,有这必要吗?或许有些家长会说,孩子睡家里舒服,我自己开车,孩子舒服,还可以路上休息会或者看看书或者和孩子说上几句话。因为车上是唯一可以和孩子说话的机会。</p>
到了大学,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原则上就不再是父母考虑的问题,除了开学的时候可能要送过去之外,基本就不会接送了。</p>
而到了老年,譬如我们这个年纪的父母都在70多岁,很多事情是要我们子女去关心照顾,甚至去替他们做主了。到了更老迈的时候,需要子女床前尽孝。如果没法子女亲自照顾老人,我们需要找一个信得过的保姆,我们怕老人被虐待。因为老人的个人意志力自由实现能力极弱,缺乏甚至丧失自我保护能力。</p>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一个正态分布图式的安全空间大小和维护能力的变化轨迹。</p>
好。我们再来看看人的一生,私人空间私密性变化轨迹?</p>
刚刚出生到一周岁的孩子大多和母亲同床,让孩子单独房间的很少。小部分孩子两三岁开始有自己的房间。到了五六岁,父母会为孩子实在没法分开睡而烦恼了。随着年龄进一步长大,孩子单独一个房间的比例越来越大。偶尔地七八岁孩子提出来要和父母同床睡,父母会高高兴兴的答应的。之后孩子就基本不会半夜进父母房间挤进来睡了。到了青春期前,孩子会很自然地不再贸然进入父母房间不会去翻动父母房间的抽屉。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父母不断地在给孩子划定孩子物理私人空间边界的过程。</p>
到了婚恋阶段,有很多事情就更私密了。和父母分开住形成自己小家庭。</p>
但是到了老迈不堪的时候,私密性的保护不得不放弃。儿媳或者保姆照顾。过世之前,很多人会写下遗书来交代后事,这些交代的内容也许有些是子女压根就想不到的。但是私密性的保护到此为止了。要么交代在遗书遗言当中,要么就带进骨灰盒啦。</p>
父母和孩子的心理地位变化轨迹。</p>
父母是逐渐走的下坡轨迹,而子女是逐渐的上升轨迹。心理优势地位既是人保护能力体现也是责任能力要求。当子女这条蓝线到了最顶端的时候,就是成人阶段,他对应的年老父母和幼年孩子的两个相对低点。因此成年人的心理优势地位高,但是责任相对的心理压力也大。</p>
青春期,恰恰是就是私人空间变化轨迹和心理地位变化是交叉点。</p>
这样一个交叉点,我们得家长和孩子之间可能发生什么呢?大部分家庭都会经历的第三叛逆期,初二现象,青春期的烦恼。</p>
在2024年的7约29日,关于关于反锁房门和心门关闭的心理状态。就青春期的孩子,有一个特征性的行为,开始喜欢关门,甚至反锁房门。已经做了一些解释。这里不再赘述。而对于心门的打开,这些在以后的内容可能会提及。</p>
喜欢生命永恒之西沙拯救请大家收藏:()生命永恒之西沙拯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