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女,在桃花村发家致富第150章 秋收
钱浩林和钱浩风也在一旁附和的说道:“对,咱们这红薯粉一点都不比面粉差,那面粉都要卖十文一斤呢。” “这红薯粉我们就算卖不了十文一斤,卖个七文一斤,实在不行六文也不错,这样子算的话,还真的是比单卖红薯划算呢。” 许玲听了笑了笑,她一直都对红薯粉充满了信心。 大家吃完了午饭,陈桂芬和林惠娘两人帮着许玲一起收拾碗筷,钱浩林几人也是坐不住的。 看着院子里面还有些什么是要干的活,收拾下柴火呀或者是把东西给规整一下顺手就干了。 等忙完了,许玲给每人结了一百五十文的工钱,还每个人给装了两斤红薯粉。 钱石头看到许玲给的工钱,忍不住的说道:“浩轩媳妇,你这工钱给多了吧,不是说好了二十文一天,我们这七天都没干满,你给个一百三十文就可以了。” 其他人听了钱石头的话也用力的点头。 “对,对,浩轩他四伯说没错,玲丫头你这钱给多了,还有你怎么给我们那么多的红薯粉,我自家就有红薯,我想吃的话我回去自己磨点就行了。”陈桂芬说着就想数二十文出来还给许玲。 许玲见状,赶紧给拦住了,笑着说道:“伯母,四伯,堂哥,你们都快把这个钱给收了。” “这钱真的没多给,能这么快把这么多红薯给磨完,都是因为大家认真又努力,我心里头感激着呢。” “至于这红薯粉,大家都知道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我这里给的也不多就一人两斤粉,你们拿回去给家里面的人都尝一下,省的你们又要自己另外磨了。” 大家见许玲态度坚决,是真心要给,就没有再推辞,大家满心欢喜的接过了工钱拿着红薯粉就回去了。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转眼间又到了中秋节,许玲给家里面的两个学子备好了两份送给先生的礼盒。 本来她还想找钱得银来给她建一个面包窑,想要自己烤点月饼来吃的,不过她也只是在视频上刷到过,自己并不是很懂这些原理。 和钱得银三父子商量了一整天,又忙活了两天做了两个都不得用,最后也只能够放弃还浪费了钱财。 这中秋一过,秋收就一步步的逼近,转眼间金秋十月麦浪金黄,又到了丰收的季节。 作坊的生意已经步入了正轨,许玲现在很少去作坊那里了。 许玲本来以为最快的一次分钱的时间,都应该是秋收过后,年前可能会分一次。 没想到村长会选择在秋收前给大家分一次账,作坊也才运转了三个月左右,前面那一个多月几乎都是支出很少有进账。 所以这一次大家分的钱并不多,不过每家每户最少都分了四五百文,许玲也拿到了三两多的银子。 分到钱的村民大家都很开心,就这一次分到的钱,大家就回本了,而且在这期间大家种的豆角,还有在山上挖的竹笋送到作坊也赚了一笔。 而且村长也说了,为了作坊的运转所以留了一部分还没有分,等过年的时候还可以再分一次。 许玲拿着分到手的银子,倒也没嫌少,虽然跟她自己干来比的话,那肯定是少了很多的。 但是她自己干要投入成本,投入时间,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得要在收豆角腌豆角清洗豆角里面去了。 这三两多银子虽然少了点,可是她也是甩手掌柜啥都没管,这可是纯纯的利润。 这三个多月不需要下午留着在家里面,光是在山上摘蘑菇赚回来的钱都比她之前腌酸豆角赚的多多了。 秋收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忙碌着,金黄的稻田在风中摇曳,村民的笑声和汗水交织在一起。 许玲家也不例外,虽然许家没有水田种稻谷,但是后院的那一亩多的黄豆也可以收了。 刚好许桓和钱浩轩,两人放假在家可以一起帮忙把这黄豆给收了,三人忙活了一天,就把后院的那一块地给全部收割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等黄豆晒干,再用竹竿把它给敲打出来就行了。 秋收不仅仅是有水田收稻谷的人在忙,有旱地的夏收过后种上的红薯芋头基本上都是这个时候收割的。 许玲家那十几亩地,后面种下的农作物,也是刚好遇到了这个时候要除草和培土。 不过还好大部分都已经弄得差不多了,也就还剩下两亩辣椒地,现在实在是找不到人弄了。 正好忙完了家里面的黄豆,三个人接下来又接着去忙辣椒地的活,七月份挖完红薯的那十几亩地,在八月份许玲又请人给她种了一批农作物。 分别种了两亩地的辣椒,现在已经长得有她小腿高了都快开花了,又种了两亩地的菘菜。 八月初开地撒的种子,等到快九月了才移植栽种,到现在也有快二十天了,再过一个多月左右就能收了。 许玲种这一茬菘菜,是想腌点酸白菜冬天的时候可以吃,青石镇这里比较像现代的岭南。 所以这个地方是不会下雪的,但是冬天也好冷,地里面也很难种的出什么农作物来。 所以一般秋收过后大家都是会种些短期内能收的菜,到了十一月底12月份基本上就空地让土地休养,等到了来年开春后的二月左右才会重新开地种东西。 除了种了点辣椒跟白菜,剩下的土地许玲全部种上了芋头,她心里面是想着能挖到芋头最好,挖不到的话收获一茬芋头杆也不错。 这一次放了这个农忙假三天,许桓和钱浩轩两人跟着许玲实打实的忙了三天的农活。 许玲看着也心疼,想着家里面还有淮山,家里面虽然不缺肉吃,但是也很久没有炖过鸡汤喝了。 不过家里面那几个母鸡要留着下蛋也舍不得杀,所以许玲一大早的拿钱去跟陈桂芬换了个公鸡回来。 辣椒地里,许玲三人正在低着头努力的除草,昨天他们三个人干了一天已经干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