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女,在桃花村发家致富第66章 李大丫
来人正是狗蛋奶奶和狗蛋娘,身边还跟着两个许玲没见过的男女几个人都背着背篓。 许玲赶紧过去接了一下狗蛋奶奶背着的背篓,其实狗蛋奶奶年纪并不是很大才40来岁,跟陈桂芬差不多的年龄,只是这些年太苦了,再加上人长的又瘦,所以看上去就特别的苍老。 就连陈桂芬这种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逃荒的,看上去都比她显得年轻,狗蛋奶奶见许玲要过来帮忙,赶紧的摆了摆手。 “不用,不用!玲丫头我自己放下来就行,”狗蛋奶奶边说着边慢慢的把身上的背篓给放下来。 “昨天我听村长和狗蛋他娘回去说了,你家要收豆角,就是昨天太晚了就没有给你送过来,这都是今天早上去采摘的你给看一下要不要?” “还有,这是我闺女就是狗蛋他姑姑和姑丈,他们家也种了很多豆角,昨晚上我叫狗蛋去通知她的,今早上也摘了都挑好的给你送过来了。” 原来昨天下午许玲和她们说完之后,这家里面有亲戚的,都叫家里的小孩去通知了一声,不过因为他们都是在帮许玲干活。 刚好也就还差那么一点点工就能做完了,也不想留到第二天,所以他们昨天就都没有摘。 今天早上一大早就去摘了,然后赶紧的给送了过来,许玲看了看,这些豆角都摘的挺好的,也没有虫眼,也没有烂的,个头也都很均匀。 “狗蛋奶奶,你们摘的豆角都挺好的,我都要了,稍等一下,我先去拿个称过来帮你们称一下” 狗蛋奶奶听许玲这么说,顿时就就高兴了起来,“好,好,收就好,慢点不用着急的,我们在这里等你。”李大丫夫妻俩在旁边听到也是高兴的不得了。 昨天下午侄子匆匆的跑去她家的时候,给吓了一大跳,还以为家里面发生什么事了。 因为李大丫就嫁在隔壁杏花村,两条村之间相隔挺近的,都不用出大路,直接从云雾山脚那里走到一半拐进去就行。 又刚好大家都在忙抽不开身就只好叫狗蛋去通知他姑姑,顺便去大榕村通知外公外婆,这七八岁大的小孩了,在农村都是当半个大人用的了,也不怕他丢。 等听到是娘家那边的许家要收豆角,弟妹让侄子跑过来通知一下她,才松了一口气,本来想昨天下午去采摘,晚上给送过来的。 后面想想许家就两个小孩,村里面肯定很多人送过去,所以就等到了今天两夫妻一大早的就去摘好了,拿到娘家没想到娘家也还没有送过来。 在来之前其实她是有点担心的,毕竟桃花村种豆角的人也很多,她就怕许玲收够了,不要那么多,现在听到许玲说全部都要了,着实是松了一大口气,没办法家里面实在太穷,能找得到地方赚钱的机会太少。 自家种的农作物,都是贱卖都卖不出去,现在这豆角能卖出去至少能挣个几十文钱,等过几天收稻谷的时候还能去割两斤肉回来,给孩子和孩子他爹补一补。 在李大丫想东想西的时候,许玲也把称给拿了出来,狗蛋奶奶家因为田地少,所以自家前屋后屋的菜地都伺候的很好,能开的地那是一厘米地都不愿放过的那种。 因为陈家买的称是小称,最重只能称20斤重,许玲给称了好几次,才把斤数算好。 狗蛋家的是75斤,李大丫两夫妻带过来的是最多的,昨晚上许铃收了几乎半条村的,才收了将近300斤,这李大丫两夫妻,今天带过来的就有123斤。 许玲给她们记好账,就把钱直接递给她们,这个时候村里面也陆陆续续的送过来了,有的是自己家的,有的是带着自己家亲戚或者是隔壁村的人送过来的。 许玲觉的这样子太乱了,到后面可能会弄得她没有自己的时间,所以她边给她们称豆角,记账,边跟她们说好从明天过后统一一个时间送过来。 还好的是,陈桂芬她们三个想着许玲家要收豆角的事情,也是自己家的活都没干,早早的吃完早饭就先过来这边看看。 没想到还没走到门口,就已经看到远远的排着队了。 三人赶紧的进了院子就开始帮忙,许玲看到她们三人也是着实的松了一口气。 主要也是这个秤实在是太小了,每次最多只能称重20斤,但是镇上想要买大秤,要交定金让人家重新做的。 许玲昨天才去杂货店跟掌柜的定了一把,至少要等上三天过后才能拿,所以现在麻烦是麻烦了点,也只能先将就着用着。 今天过来送豆角的人特别多,好多昨天收到消息的,都是一大早的就去摘好豆角给送过来,就怕送的晚了人家收够了不要了。 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没有停过,还好的是陈大柱和张小娟,还有李三牛从镇上回来也过来帮忙了。 到了中午的时候,许玲不得不叫停,“大家都回去通知一下,今天下午就不要再送过来了,你们放心我是长期收的,你们明天下午送过来我也一样要。” “大家有亲戚朋友的都回去通知一下我每天都是在下午的申时至酉时收,其他时间,你们送过来的时候,我可能会不在家让你们白跑一趟。” 没有办法,这一时间太多人送过来,就这一个上午,她就收了上千斤的豆角。 许玲这里忙着收豆角,清洗豆角,腌豆角,镇上明德书院门口的不远处,钱浩轩已经在那里站了很久,看着这个曾经熟悉,而现在陌生的地方。 看着往日熟识的同窗,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学子一一走进书院,他也看到了李三牛赶着驴车,把李丰收和许恒送到了书院门口。 一直到书院的大门关上,周边的商户店铺也开始做起了生意,他才转身往书店那边走去。 他想继续读书,可是如今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无条件愿意供他读书的人了,他又还那么小去做工也不知道做什么,也没什么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