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竹盒96(1/2)

作者:青安翠羽

农女墨荷第九十六章 竹盒96

芦荟胶取自天然,如果再配上天然竹制的外盒,岂不是顺理成章,别有一番意趣? </p>

竹芯中空,用来盛放东西最适合不过,但是,就像现代社会常见的瓶瓶罐罐一样,李墨荷需要做一些小改造,让竹筒使用起来更方便。 </p>

在李昊的认知里,要制作竹筒,无非将其从中间劈开,分成两节,一端削细打薄,作为“凸”的一头,能与“凹”的另一端扣上,便可以了。但是如此简单的操作,李墨荷并不满意,原因也很明显,这样的竹筒虽然合上了,但却并非严丝合缝的,两节竹管之间存在着缝隙。 </p>

试想一下,假如里面盛放着芦荟胶,液体的东西会随着外壳的晃动而流动,一个不小心就会顺着缝隙溢出,流得到处都是,根本不能实现将芦荟胶随身携带、随时随地使用的效果。 </p>

因此,李墨荷提出使用现代常用的一种工艺技术——螺纹。毕竟自己不是专业的工程师,李墨荷也不打算做到极度的科学精密,毕竟是日常用嘛,稍微能使竹筒拧紧闭合即可。 </p>

她把设想的效果跟自家爹娘描述,李昊听得云里雾里,没办法,她只好一边画简易的草图,一边自己亲自动手,捡了跟小树枝,用炭笔在上面勾画出一圈一圈的花纹,“......只要两边顺着相反的方向旋转,利用这些螺纹,它们之间就会犬牙交错,层层嵌合在一起,逐渐拧紧,就是这样!” </p>

“乖女,你太聪明了!”许氏听完,连声夸赞,“这么好的办法,你怎么想出来的啊?真厉害。” </p>

李墨荷默默脸红:“爹,娘,这也不是我自己独创的法子,我也是从书上看来的,在咱们不知道的国度,早有人用起来了。” </p>

“这样啊。”李昊与许氏对视一眼,感慨道:“所以人还是得多读书啊,书里才能学到真本事,不然眼里只看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别的啥也不晓得。依我看,不仅恒儿,梅儿明儿竹儿,咱们李家所有的丫头小子,都得好好读书识字才是!” </p>

李墨荷对此喜闻乐见,圣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她现在是自己的事情没忙完,等忙完了,先不用全天下,她首先要在小河村做一次基础的扫盲行动,教更多小孩识字。 </p>

竹盒有了雏形,具体制作过程,却是比芦荟胶更费时费力。首先,李昊需要从山上砍竹子扛回来,来来回回,一趟又一趟的,已经是不小的工作量。考虑到容器大小的差异性,李墨荷问她娘要了线团充当软尺,测量出山上竹子的周长,大致分成两种,容量大一些的呢便做成竹筒,小一些的做成竹管,适合不同人群用量的不同需求。 </p>

新鲜的竹子带回来只是第一步,要量好长度,砍成一节一节的,还得放在太阳下晒透,否则新鲜的竹子里面全是湿气,不能起到保存效果。 </p>

李墨竹跑来西院玩的时候,见到的就是成堆成片相同尺寸规格的竹筒,散落在地上的场景,她惊呆了,问李墨荷,“荷姐姐,这是在做什么呀?” </p>

“把竹筒晒干了,我们要做成一个一个的小盒子。”李墨荷把妹妹叫过来,当场考校:“竹儿,昨晚我教你写的十个西洋数字,可还记得?” </p>

“嗯。”李墨竹点点头,拿小石子在泥地上一笔一划地写了一遍,“荷姐姐,竹儿都记得呢。” </p>

“宝贝真棒,记性真好。”李墨荷高兴地亲了亲妹妹的脸颊,一本正经道,“现在,姐姐有个任务要交给你,需要你来帮忙,我们竹儿可以完成吗?”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