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当世圣人横空出世(2/2)

作者:老黄

大明,忽悠老朱有个阿美莉卡第167章 当世圣人横空出世

陈林拱手道:“二程和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不是否定人欲,而是对不符合天理之人欲的“灭”。</p>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p>

说着陈林停顿了一下:“我之心学,重在‘格物致知’这四个字上,实践才能检验真理。</p>

圣人也并非完人,圣人也有七情六欲。</p>

朱熹二程的格物致知是外向的,是明了天理的过程,这并没有错。但朱程“知”的落脚点却是落在儒家伦理道德层面。</p>

我之心学乃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有涯随无涯殆已!格物的方向不是向外,而是向内。</p>

心即理,我心即宇宙之心。”</p>

“朱程理学是求善,而我则是求真。”</p>

“只要人人推行实践出真知,在各行各业甚至是朝廷中,讲究实事求是,那他就是圣人。”</p>

说着陈林转向朱元璋:“陛下,诸如工部那些工匠,他们发明改良生产工具,是乃造福万民之举措,功在千秋,他们就是圣人。”</p>

“将士们为国杀敌,舍生忘死,用自己的生命诠释对国家的忠诚,诠释对内心的自我拷问,他们也是圣人。”</p>

“整日辛勤劳作的百姓,他们生儿育女,上缴赋税,遵从祖先流传下来的意志,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他们也是圣人。”</p>

“可你们这些所谓的读书人呢?”</p>

陈林突然转向一众大儒:“整日只知皓首穷经,摇头晃脑,你们从书本中研究出什么来了,能长出粮食还是能造出火器,或者是能替将士们上阵杀敌?”</p>

陈林摇摇头:“都不能,你们唯一的贡献就是给本不多的圣人之言,加入自己的诠释,让本该十分简单明了的圣人之言变得晦涩难懂,甚至歪曲圣人之意。</p>

这就是你们的贡献”</p>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即格物。”</p>

“言尽于此,陛下,臣有些累了,臣告退”</p>

说着,陈林大袖一甩,昂首阔步的走出大殿。</p>

身后的杨士奇徐达等人也赶忙告辞,追随而去。</p>

朱元璋颤抖的呼吸着,看着渐渐远去的陈林。</p>

“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p>

李善长深吸了口气:“惭愧,臣等实不该怀疑陈大人的学识,臣有罪。”</p>

其他人也都真心拜服。</p>

朱元璋挥挥手:“那就这样吧,传旨,心学正式纳入此次科考必考题,韩国公,你身为此次主考官,责任重大啊!”</p>

李善长赶紧下拜:“陛下,臣实不敢再担任主考官之位,还请陛下收回成命,改任陈大人为主考官。”</p>

朱元璋摇摇头:“他没空,他要格物致知,他要实践出真知,没时间管科考这种狗屁倒灶之事,主考官还是你继续担任,都退下吧!”</p>

科考是狗屁倒灶之事!!</p>

李善长等人虽然震惊朱元璋的言论,可对比与陈林的心学,还真是如此。</p>

算了,圣人有圣人的事要做,这些狗屁倒灶之事只能交给他们这些俗人了。</p>

众人退下后,朱元璋父子俩久久不能言语。</p>

直到马皇后让人来传话吃午饭,朱标才从沉思中回过神。</p>

“父皇,陈林要怎么处置?”</p>

朱元璋揉了揉僵硬的脸,抖擞精神:“还能怎么处置,不就是一尊当世圣人吗,没想到大不了,圣人的出现正好证明了大明的文化兴盛,远胜唐宋,这是好事。”</p>

“爹您圣明!!”</p>

喜欢大明,忽悠老朱有个阿美莉卡请大家收藏:(20)大明,忽悠老朱有个阿美莉卡。</p>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