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遭人惦记(1/1)

作者:蓬州吹取三山去

快穿系统:路人甲只想寿终正寝第5章 遭人惦记

他心里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对方仅仅用两根手指就完全控住他。 对方的武功深不可测,他意识到这点,心有不甘的收回了刀。 眼神凶悍,剜了一眼范村长,冷哼一声,转身便走。 “感谢这位侠士出手相助。”那两名侍卫刚走,范村长便朝陈安作揖道谢。 陈安笑笑摆摆手,“小事,不用谢。” 说罢,陈安挑着扁担,回到队伍的尾巴,找了块空地,把牛牛抱了出来,让他活动活动。 不远处的范村长,正在毫不留情的训斥那几个卖水的村民。 现如今,水比黄金还贵,区区十两银子,在人命面前,又算得了什么。 范家村村民,不仅有几袋粮食,家家还都有水。 这一路走来,亏得他们人多,再加上领头人谨慎。 不然早被眼冒绿光的灾民,一哄而上,抢个精光了。 到了傍晚,范家村的村民离开官道,在路边的树林中,占了一个大空地。 家家户户开始捡柴煮饭。 “小兄弟,”范村长双手抱拳,感激道:“今日多亏小兄弟出手相助,否则,我范家村就要遭殃了。” 这范村长还真是客气,又专门跑过来道谢。 陈安站起身,回敬了礼,“范村长客气,我孤身一人带这个孩子,跟在范家村后面,也是想图个安生,大家互帮互助。” “小兄弟是仗义之人,我范家村村民也不能小气,这点心意,还请笑纳。” 范村长侧过身,一个少年从他身后钻了出来,双手捧着一桶水,放到陈安跟前。 陈安推脱了一下,但对方执意要表达谢意,她也不再推脱。 将水倒进自己的小木桶、瓦罐、水壶里。 少年提着空掉的木桶转身走了。 范村长问了句:“我们前往东都,一路南下到颍州,不知小兄弟,是否同路?” “我打算前去潞州投奔亲属,暂时在那定居。” 陈安打算先找到陈喜儿,再决定以后的路,前往各处。 “穿过仪州,便到了潞州,看来再过两天,就要和小兄弟分开了。” 范村长神态语气,颇有些可惜。 他觉得对方武功高强,和他同行,范家村定能顺顺利利到达南方,可惜了,搭不上这趟顺风车了。 陈安:“江湖路远,有缘再见。” 送走了范村长,陈安拾了些干草铺在地上,将干草席子抖落开来,把牛牛放在上面。 “你自己玩会,爹去做饭。”陈安在不远处支起瓦罐,准备煮饭。 牛牛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他穿着厚厚的大棉袄,裹得像一只小熊,坐在垫子上,看着陈安发呆。 灾荒三年,树林只剩下光秃秃的枯树,倒是不缺柴火。 陈安很快点起火焰,将水煮开。 她设了个屏障,这才放心的将大米小米一股脑丢了进去。 大约煮了十来分钟,放入切好的小青菜和榨菜丝,煮了两分钟,焖了一会,就出锅了。 从空间里掏出煮好的鸡蛋,剥开外壳,丢到粥里。 陈安和牛牛,一人喝了一大碗青菜米粥,又吃了俩鸡蛋。 太阳完全下山了,月亮升上来了。 她躺在干草席上,把牛牛抱在怀里,给他裹上一层棉布,哄他睡觉。 到了夜晚,范村长思虑周全,派出十几个精壮小伙子轮流守夜。 一夜相安无事到天亮。 一大清早,范村长的儿子和侄子,喊醒了众人。 陈安踏着朝霞,和范家村村民们一起,继续赶路。 牛牛原本觉得坐在箩筐里很好玩,眼下觉得有些无聊了。 而且伸不开胳膊腿,他觉得憋屈。 陈安只好哄他,以后买了毛驴驮着他走。 从此之后,他整日趴在箩筐边上,看着别人家的小毛驴,心里幻想着,自己骑上小毛驴的威风场面。 除了中午休息一会,其他时间都在赶路。 到了下午三四点,到达了阳城县。 从阳城县城穿过,很快就能到达潞州。 阳城县城门紧闭,大量的灾民聚集在城外。 密密麻麻的全是人,来得晚的人,已经没了下脚地。 不管城外的人,怎样哀求,如何跪求,阳城县都没有要打开城门的意思。 “快走,快速离开,不要再阳城逗留,”一个兵卒站在城门上,大声喊道:“从南边绕过去,就是潞州,潞州不仅开仓放粮,还有地主老爷在城外施粥,你们去潞州才有活路!” 穿着兵甲的兵卒站在城墙上,罗列一排,依次朝城下喊着。 面对衣衫褴褛、瘦成人形的灾民,他们早已习以为常。 只想赶快完成任务,将灾民通通赶走。 阳城县不仅不接受灾民,就算是带着名帖的官员富商,也通通不予理睬。 只让他们快走,不要在城门逗留。 大伙儿只要绕过阳城,继续前往潞州。 到了潞州就好了。 冲着这个想法,所有人本能的驱使着身体行走。 阳城县并不算大,即便如此,尚且走了一天一夜。 所有人已经疲惫到动弹不得。 双腿酸胀,疼痛难忍。 范村长一声令下,众人停下歇息。 哪怕是平日里吃惯苦头的村民,这条漫长艰难的逃荒之路,依旧让他们苦不堪言。 大约过了一刻钟,远方天际渐渐透出微光。 路上的灾民多了起来,有上百人的逃荒队伍,也有零零散散结伴而行的。 灾民们大多面黄肌瘦,但也能看出刚逃荒和逃荒许久的区别。 他们一边麻木的行走,一边转头看向停在路边的范家村。 双眼充满了渴望。 时不时,就会有妇孺带着孩子,冲破范家村防线,跪地祈求一点粮食或者一口水。 范村长越看越心惊,不敢再叫大家伙停歇。 越靠近潞州,遇到的灾民就越多。 除了脸色发黄、嘴唇干裂的逃荒者,还有二十来个身强力壮,膀大腰圆的壮汉,成群从人群中穿过。 范家村的村民,吃得好,速度更快,很快超越瘦弱的灾民,走到了前面。 大约走了半个时辰,途经一片荒凉之地时,几个壮汉慢慢向范家村村民靠近。 二十几个人渐渐将范家村合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