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逃荒,我咸鱼,子孙得努力第275章 梦想成真
知府被抓捕以后一直被关押。 直到赵远珍他们把案件的卷宗都整理出来,各种证据都整理好。 赵远珍和杜安基把整理好的各种证据封存,等着赵远澜来让他带走。 因为司马廷敬案件,牵扯的实在有些广,光是密州府的县令牵扯的就有差不多十个。 还有江南几个州府的,甚至还有京官,这就不是赵远珍能管的了。 等赵远澜来吧。 密州下属的这些县令,赵远珍怕他们转移证据和财产,也都让人把府衙看守了起来,不能进出,涉案的县令都带到了府衙牢狱里。 下房县的那些涉案人员也全部被带到了密州府城。 一并关押了起来。 杜安基暂时在密州府,没有回下房县,兼并着州府和县城的事务。 其他收到消息的县令都过来查看。 这杜安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怎么突然能来兼密州府的职务了。 来了以后,也不知道到底是奉了谁的命,但是府城的军营官兵都听他的调遣,难道真的是陛下的旨意? 赵远珍他们等了差不多8天多,赵远澜才到了密州府。 “杜安基接旨。” 赵远澜到了的第一件事是先把圣旨宣读了。 【杜安基,任职下房县县令,政绩优越,体察民情,为人正直,廉洁公正,特着升为密州府知府一职,望再接再厉,造福密州府百姓。钦此!】 “谢陛下隆恩,臣领旨!” 杜安基欢快的站起来领了旨意! 感谢列祖列宗! 感谢赵大小姐! “恭喜啊,杜知府!” “谢谢,赵大将军一路风尘仆仆,下官已经备好宴席为您接风洗尘。” “那就先谢谢杜知府了。” 赵远澜倒是没拒绝,既然是小妹推举的,那多半是小妹的人了,来往些,也正常。 “大哥,你来的倒是快的!” 本来以为最少也得10天呢,没想到8天就到了。 “嗯,我怕你着急,就加快了赶路的进程。” 赵远珍先让赵远澜去洗漱了一下,先吃饭。 这赶路风尘仆仆的,都没怎么好好吃饭的。 赵远澜第二天开始接手证据,查看案件,把一众涉案人员全部审理了一遍。 证据确凿,也没什么人抵抗。 赵远澜把该判死刑的判了,涉及比较大的先羁押回京城。 抄家抄了好几天。 这些江南的官员是真的富裕,这一个小小的县令,都颇有身价。 想到来的时候,陛下那极力忍着的笑,赵远澜就觉得,这些人真的是可恨又可爱。 可恨是贪赃枉法,收受贿赂。 可爱的是为国库做贡献。 赵远澜来了以后,赵远珍就不管案件了,开始带着张子衿四处探查矿产去了。 想着之前截获的那些海盗船。 赵远珍拿出来了30艘,悄悄的放在了一处偏僻的地方,便叫蓝英去叫了杜安基派人过来接收,这算是她赠送给杜安基这个知府的升迁礼物。 沿海的州府,都是有自己的海军的,但是船只一直不是很多。 赵远珍一次拿出这么多,杜安基高兴的不得了。 赵大小姐就是他亲姑奶奶。 赵远珍找了个机会,给杜安基吃了忠诚丸。 想了想他那个怂样,又不会武功,又给吃了大力丸。 杜安基惊奇的发现,自己突然力大无穷了。 这这这! 什么情况。 心里惊奇,但是也知道这件事不能对外说,赵大小姐也嘱咐了,不能说。 “你既然跟了我,我也跟你讲一下。” “好的,赵大小姐你讲。” “我夫家姓张,夫君已与前几年去世,扬州府的知府是我的三儿子,但是他不会再扬州很久,以后定然会回京城的,你要做的就是先把密州府管理好,做出政绩,等日后慢慢的升迁回京城,帮助我儿。” 回京城! 自己这辈子还能当京官! 值了,自己一定会好好辅佐赵大小姐家的少爷的,只要能做京官! “好,赵大小姐,我知道了。你放心,我肯定好好辅助小少爷。” “嗯。我在这不会久待,有事你可以给我大哥写信,或者给扬州府知府写信,他们都能联系上我!” “好的,大小姐!” 见着达成了协议。赵远珍就不再管这边了,带着张子衿继续去探索矿产了。 在密州府前前后后的待了差不多一个月,赵远珍带着张子衿几人又走了。 这次走的是陆璐,下一个地方是青州府。 赵远珍的规划路线是顺着东南到东北的那条线路,一直回到燕山府。 他们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 看过巍峨高山,听过潺潺流水;闻过森林花香,尝过果实甘甜; 经历过狂风暴雨,也沐浴过温暖阳光; 感受过大海的辽阔和波涛汹涌,体验过平川的宽广和宁静祥和; 穿越过茂密的森林,也漫步过繁华的城市。 他们了解每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品尝当地美食,与当地人交流,学习各地文化。 这一路的见闻,让张子衿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心境也变得更加豁达。 在这个过程中,张子衿看到了季节的更替,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 从秋天的金黄到冬天的洁白,再从冬天的银装素裹到春天的万物复苏,四季轮回,生命不息。 见证了大自然的变化,也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 在这段旅程中,张子衿学会了欣赏眼前的一切,感恩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同时,他们也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探索、成长和奉献。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让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他的游记也是写了一篇又一篇。 篇幅越来越长,文笔越来越好。 就连配图也是越来越好。 在到达燕山府的时候,赵远珍他们停留的时间最长,又差不多3个多月。 这里是张子衿出生的地方,要不是后来逃难,他大概会一直在这里生活吧,因此对于这里,他有着更深的,更加不一样的感情。 赵远珍到了燕山府,就回了庄子里。 处理查看了各种事务。 给张于新培养出来的管事进行了考核。 挑了一个不错的升为了副总管。 协助张于管理。 张于以后每年有半年的假期,准许其回京城和白薇他们团聚。 等以后这个副总管能独当一面的时候,张于就可以每年来探查几次就好。 因为贸易交易的日益扩大化,订单越来越多,现在的生产有点跟不上了,赵远珍又去扩建了一下作坊。 又买了一批奴仆,培养成了自己的人。 至于雇佣的那些人。 签订的合约已经到期了,只走了极少数,不到500人,剩下的都选择了继续签约。 很多人都选择了落户在了萧山县。 对于落户的,赵远珍都会给10两银子,算是他们的安家费。 萧山县这几年因着边关贸易市场的原因,发展的很快。 人口也是变得多了起来。 甚至隐隐有要赶超金人入关之前的人口。 落户的人多了以后,宿舍开始闲置了不少。 索性就变成了2人间。 值得一提的是,张家庄的书院,现在府规模很大,甚至周围的县城都过来求学。 而这些学习好的,毕了业都进了张家庄的作坊。 把萧山县的事情安排好了,赵远珍便带着张子衿顺着太原府那边绕路回了京城。 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到了京城。 张子衿的小张大梁朝游记也总算是写完了。 回到了京城后,张子衿把游记整理好,加紧印刷出版了。 赵远珍把张子衿的笔记,特意拿进了空间,用电脑重新排版修整了一下。 那些张子衿画的图画,还有赵远珍拍下来的照片。 她也都仔细整理进去了。 排版整理好,又仔细的检查了几遍,确定没问题了。 又选了纸张,选的是保存时间久,不怕水,不掉色的那种纸张。 先打印了一本出来,封面用的是软羊皮制作的,她按照页数装订制作好了,最后变成了一本书。 对比自家活字印刷作坊出版的书,整本书看着精美厚重了不少。 把打印出来的第一本书又翻看检查了一番。 确定没什么问题。 赵远珍打算打印了一百本本。 把先打印出来的那本拿出去,给了张子衿。 “子衿,过来看看这个。” “来了,奶奶,这是什么?” “是你的游记,我用比较好的纸张又重新印刷装订了一番,一共装订了一百本本,目前做好的就这一本,你先看看,有需要更改的告诉我。” “哇,奶奶,你这个制作的好漂亮啊,而且这个画打印出来也好好看,还是彩色的,栩栩如生的样子,我好喜欢。” “喜欢就好,你检查过后告诉我。” “好的,奶奶,那以后我可以把这个送人吗!” “当然可以啊,那一百本我留下十本放在家里的书库,剩下的都归你自己了,你想送给谁都可以的!” “好的,谢谢奶奶,那我要送给书院的夫子,夫子一直在问我游记写完了吗。” “好,那你快检查吧,检查了没问题,我去帮你印刷那一百本。” “好的,知道了,奶奶,我这就开始检查。” “嗯,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