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回萧山县(1/1)

作者:芝麻要开花

穿越逃荒,我咸鱼,子孙得努力第193章 回萧山县

赵远珍林林总总的,又跟她们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 各个铺子的账目,管理,下人的管理,以及下半年需要做的各种事情。 “去年水果罐头卖的好,今年可以多做一些,另外水果也可以多储存一些,除了几个铺子的零售,不用再去各个府邸推销了,都储藏起来,留着冬天卖。” “好,娘我记下了。” “嗯,生鲜铺子的价格,冬天暖棚里的菜,都按照20倍以上定价格。” 赵远珍怕她们定价低了,要知道物以稀为贵,估计冬天新鲜菜,她家独一份。20倍的价格都不算贵。 “好,娘我记下了。” 把能想到的都嘱咐了一遍,她过两天就又要启程去萧山县了。 去陛下的水泥铺子,把所有水泥现货全买了,叫人给送到话本铺子后院。又嘱咐了掌柜的,每个月上新的话本子,都送2套去将军府上,一套给岳红棉,一套给皇后娘娘。 去将军府看看岳红棉,顺便问问岳红棉有什么要给大哥捎带的吗。 “嫂子,我再过2天就要回萧山县了,你有什么给我大哥捎带的吗?” “嗯,有,我做了些东西,你给你大哥带过去吧。” 岳红棉把准备点布包递给了赵远珍,有些不好意思,实在是布包太大了。 “嗯,好的,嫂子,你也不要多担心,我估算着,再有几个月,我大哥就能回来了。” 战事一触即发,等把金国打服了就能回来了。 “借你吉言,希望你们都早日回来。” “好的,大嫂。” 从岳红棉这走了以后,赵远珍给陛下递了书信,告诉他庄子里的麦子都收割完了,叫陛下派人来取吧。 今年1000亩田地的收成全部上交了。 好在去年种的大米多,还够吃的。 陛下第二天,果然派了一队人马过来拉麦子。 告诉了领头的一些麦子储存的注意事项,以及耕种的小技巧等等。 田地的棉花已经种植下去了。 棉花的采收等各种问题,赵远珍也写了详细的方式方法给钱小慧。 这一批棉花赵远珍预估计最少能产60万斤。 给庄子里的每人再做一套薄被,一套薄棉衣,留下5万斤自用,剩下的都卖了吧。 京城里的事情,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她也要回去萧山县了,那边还在等着她呢。 走之前,把杂货铺子准备的,各种杂货全部带走了,泡面作坊新赶制出来的2万多包泡面,她也带走了。 给运输队留下了好些家畜的小崽子,让他们运送回庄子里。 庄子里的贝壳饲料,她也留了20吨。 运输队帮着她把水泥运送到黄河渡口,主打的就是一个掩人耳目。 到了渡口,她把所有东西都装进空间,带着那两个小丫鬟大夫,赶着马车快马加鞭的向着萧山县奔近。 因为这次是赶马车,所以比她来的时候慢了几天,走了20多天,到了燕山府的时候,已经7月中旬了。 她把自己带来的各种作坊生产的东西,一半留在了燕山府,让运输队运输,这是为了装样子,一半自己带回去就行。 运输队运送回来入库,也是赵远珍查收。 “二嫂,你回来了,一路辛苦了,我给你备了水,你快好好洗洗休息休息。” 张青艳赶紧出来迎接她们。 “嗯,好。” 蓝英全程跟着伺候着,等她洗漱完,给她做了个舒服的全身按摩。 坐车真的很累,尤其是这种长途的,整个身体都难受的很,按摩完确实舒服了很多。 赵远珍休息了半天,有什么事等明天再说吧。 好在张家庄也没什么问题,一切都在她走之前留下的计划下行事。 赵远珍去各个田地都视察了一遍,农作物长势还算可以,就是最近有些干旱。 她买了一张大范围大降水量的求雨符,直接给萧山县的各种植物喝个痛快。 经过这一场大雨的浇灌,农作物的收成不会太差的,这会正是做果实的重要时期。 下了一天的雨,空气都清新湿润了不少。 赵远珍挑了20个机灵的自家小厮,亲自给这些人进行了销售培训,这些人,以后就是她的金牌销售了。 培训的时候,蓝英,还有各个掌柜的,管事的,张于全部参加了。 地理现在下来的瓜果梨桃不少,萧山县肯定是吃不下的,现在的萧山县,算上他们这一万多人,也才2万多人。 他们要打开燕山府,然后再继续向着其他府城销售。 培训了2天,还叫张青艳给销售人员设计了专门的张氏销售员工服,同时也定制了属于张氏销售的独特玉牌。 运输队也总算是回来了,把所有东西都入库,赵远珍又趁机把自己空间的货物全部拿出来。 水泥全部运送给了修路队了,她还私下自己买了好几百袋一起送过去的。 她的铺子一条街,早就全部装修完成了。 她带回来的各种物品,运送到各个铺子, 杂货铺、水果蔬菜铺、陶瓷铺子、书肆话本铺子、饮子糖水铺子,粮食铺子、酒肆、成衣铺、医馆、点心铺子、货运铺子等铺子也订制上牌匾。 各种物品摆放好,卫生打扫好,掌柜店员全部就位,鞭炮一放。 所有铺子全部开业。 自家员工购买可以打9折。 把剩下的那些锁全部扔去杂货铺子了,自家员工购买还是240文,其他人买就是正常价格。 员工的工作服,张青艳都给制作好了,发放给每个人。 因着铺子都在一起挨着的,一条街,他们又都穿着差不多的工作服,慢慢的这条街,就被人们叫成了张家街。 货运铺子就相当于现在的物流公司,自家的运输队经验丰富,武艺高强,车队数量又多,可以给各个老板全国各地运送货物。 可惜张道没跟来,但是也不怕,赵远珍挑了个剑术和弓箭最好的,开始给愿意加入运输队的人进行培训。 运输队的武力还是很重要的。 靠着她带来的库存,支撑几个月是没问题的,但是长期的还是得赶紧把各种作坊开起来。 好在她回京城的这一段时间,作坊的大厂房都建造好了。 陶瓷作坊、造纸厂、印刷厂、酿酒作坊、女红作坊、泡面作坊、食品加工作坊等全部点了人开始搞起来。 因为有签约人工,主管和涉及到技术机密的事情,全是自己家的人来做。 就像陶瓷的泥土、烧制时间、火候等等。 各种机器,以及需要费时费力的原材料,赵远珍都给买好运送过来了,各个作坊如火如荼生产着。 食品加工作坊是制造糖水铺子材料、辣椒酱、泡面调料包等等的。 因为这些都是烹饪的,赵远珍又去买了40个厨娘,加上自己之前的,有60多个厨娘,就不雇佣外人了。 等所有作坊的成品都出来的时候,就是金牌销售出去跑业务的时候了。 这个季节的瓜果蔬菜开始大批量的下来了。 市场却完全没有打开,赵远珍只好把大部分都晾晒了果干。 想着要去看大哥,给大哥送东西,大手一挥,带着自家运输队的所有马车,去给军营里的人送些瓜果蔬菜吧。 30多辆马车,拉着满满的货物,向着军营的方向走去。 看着来的浩浩荡荡的大部队,斥候还以为是朝廷运送军粮过来了,没想到却是赵大小姐来了。 赵远珍叫人去禀告了赵远澜,叫他派人过来接收一下这些瓜果蔬菜。 “小妹,你怎么带这么多东西过来了。” 赵远珍听着属下汇报,说大小姐带了一车队,30多辆马车拉着满满的货物过来了。 “大哥,这是我们张家庄产的瓜果蔬菜,我给你们送一些,给大家都分点。” “好,那我带将士们谢谢你,回头我就给他们分下去。” “好的,大哥,这个包袱是大嫂给你的。” 说着,把那一大包拿给赵远澜。 “你回京来?” “嗯,是的,才回来不两日,大嫂都挺好的。” “那就行,走,去帐子里说。” 赵远珍叫运输队卸完车就回去吧,不用等她。 “大哥,陛下把前丞相的宅子赐给我了。” “你又给陛下什么稀罕物件了吧。” 赵远澜是知道朝廷礼制的,这肯定是大功,不然不能逾越礼制这么多。 “还是大哥聪明,我把我们庄子高产的小麦,80多万斤,全部作为种子捐赠给国库了。” “高产的?亩产多少斤?” “亩产大概800多斤吧。” “这么高的亩产,怪不得了。” 这提高了好几倍,别说给个丞相的宅子,就是给一条街也未尝不可啊。 “是的,大哥,我在萧山县种植了35万亩的高产谷子和小麦,能产粮2800多万斤的粮食,玩自留一半,剩下的以军粮购买价低1文卖给军队做粮草。” 这样粮食的消耗就能解决一大部分了。 “小妹大义,我替数十万将士谢谢小妹。” 说着还鞠了一躬。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能做的也不多。” 赵远珍这样做,一是为了帮助广大士兵,二是为了给自己积德行善了。 “这已经很好了,小妹。” 大多数商人都是重利的,小妹这样大义的真的很少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