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东汉末年风云之蜀汉崛起第256章 张鲁坚守
刘备大军在益州一路高歌猛进,各郡纷纷归降,然而,当他们兵临汉中城下时,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 汉中郡守府内,气氛凝重而压抑。张鲁面色凝重地端坐在主位上,其下的将领谋士们个个神色严峻,目光中透露出焦虑与不安。 “刘备军已至城下,诸位有何应对之策?”张鲁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的目光扫过众人,眉头紧蹙,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虑。 一位身着重甲的将领抱拳说道:“主公,刘备军来势汹汹,但吾等汉中城防坚固,粮草充足,可坚守不出,待其疲惫,再寻机破敌。末将愿亲率将士,守护城墙,定不让刘备军越雷池一步!”他的眼神坚定,声音洪亮,透露出一股视死如归的决心。 另一位谋士却轻轻摇了摇头,忧心忡忡地说道:“主公,刘备仁德之名远播,且其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如今他们气势正盛,若长期坚守,吾恐城中民心有变。且敌军若久攻不下,或会另施诡计,彼时吾等处境更为艰难。” 张鲁皱起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吾受汉中百姓信任,怎能轻易将城池拱手相让?吾意已决,坚守城池,与城共存亡!吾相信,凭借吾等之决心和城防之坚固,定能抵御刘备军的进攻。”他的话语坚定有力,仿佛给众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此时,城外刘备营帐内,气氛也同样紧张。 “主公,这汉中城坚壁固,张鲁又决心死守,吾等该如何是好?”一名将领望着刘备,眼中满是忧虑。 刘备坐在案前,手抚下巴,沉思良久后说道:“吾等不可强攻,以免造成过多伤亡。汉中百姓无辜,吾等之目的是取益州以安天下,而非徒增杀戮。当另寻良策,以智取胜。” 诸葛亮轻摇羽扇,那羽扇的每一次摆动都仿佛带着无尽的智慧,他缓缓说道:“主公,可先派使者劝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张鲁知晓主公之仁德与大义,或许能避免一场血战。” 刘备点头道:“善,那就依军师之计。” 使者来到汉中城下,高声喊道:“张鲁太守,刘备主公仁德广布,此次前来只为安定益州,造福百姓。如今各郡皆已归降,大势所趋。若太守归降,主公必厚待之,汉中百姓亦能免受战乱之苦。” 城楼上,张鲁冷笑一声,大声回道:“回去告诉刘备,吾张鲁守土有责,绝不投降!吾与汉中城共存亡!” 使者无功而返,刘备军多次进攻,皆被汉中守军顽强击退。 “这张鲁甚是顽固,吾等屡次进攻无果,士气渐落。”一名将领忧心忡忡地说道,他的脸上满是疲惫与无奈。 刘备安慰道:“莫急,吾等当想办法破敌。胜败乃兵家常事,切不可因一时之挫而丧失信心。吾相信,只要吾等齐心协力,定能攻克此城。” 张鲁在城中不断鼓励将士:“诸位,吾等坚守汉中,为的是城中百姓,为的是吾等的家园。只要吾等齐心协力,定能击退刘备军。吾等身后是父老乡亲,是妻儿老小,绝不能让敌军踏入城池一步!” 将士们齐声高呼:“愿随主公死战!”声音响彻云霄,士气高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中粮草开始紧张。 “主公,粮草渐少,若再无补给,恐难以坚守。”一名将领焦急地向张鲁禀报,他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 张鲁神色严峻,来回踱步,思索片刻后说道:“吾等当节省用度,再想办法。可先从大户人家征集一些粮草应急,同时派人出城寻找补给。” 此时,有谋士建议:“主公,或许可向周边诸侯求援。但此举风险极大,周边诸侯皆各怀心思,未必会真心相助,甚至可能趁火打劫。” 张鲁犹豫道:“此事需从长计议,吾等先尽力自救。若实在无法,再作此打算。” 城外,刘备也在为攻城之事烦恼。 “军师,这汉中城久攻不下,吾等该如何打破僵局?”刘备望着诸葛亮,眼中充满了期待。 诸葛亮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说道:“主公,可派人截断其补给线,使其陷入困境。此外,可在城外佯装屯田,让张鲁误以为吾等准备长期围困,使其心生焦虑。同时,派出细作混入城中,扰乱其军心。” 刘备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派军截断了汉中的补给。 张鲁得知补给线被截断,心中大惊,他深知局势愈发危急。 “这刘备果然厉害,吾等该如何应对?”张鲁焦急地问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慌乱。 将领们面面相觑,一时也无良策。 一名年轻的将领说道:“主公,不如冒险出城,与刘备军决一死战。” 另一位老成持重的将领连忙反对:“不可,敌军势大,出城决战风险太大,恐会全军覆没。” 张鲁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他望着城外刘备军的营帐,心中充满了忧虑和迷茫。 城中百姓也开始人心惶惶,恐惧和不安的情绪逐渐蔓延。 一位老者对张鲁说道:“主公,吾等深知您的坚守之心,但如今局势艰难,若能保全百姓,或可考虑其他出路。” 张鲁沉默不语,心中痛苦挣扎。 而刘备军这边,也在密切关注着城中的动静,等待着时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