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在手,小农女巾帼不让须眉第146章 长庚舅舅或许还活着
“成,我三叔公刚刚回沈家村了。马上就是清明节了,家家户户要祭祖,三叔婆和我娘都回去了,只留下我在家照顾我舅妈和小表弟。只能等他们回来了再问。”沈稚说道。 沈稚提着篮子二蛋家拿了几个面包,二蛋的奶奶牙口不好,吃这个正好。沈稚再三交代她不要舍不得,要三天内吃完,免得坏了。 接着,沈稚又给张婶和桂花婶家送了一些,最后才到里正家。 这个点只有周氏和小憨豆在家,其他人都下地去了。周氏尝了个小面包直呼好吃,要把其他的说好,等儿子在城里做工休息回家后再吃。 “周奶奶,这个东西可不能久放,顶多三四天,要不然就容易发霉。这是自家做的,就跟那做饼一样,只不过用的是三叔公做的面包窑烤出来的。等大伯回来了我再烤些送过来,也不费事。”沈稚也跟着小憨豆喊周氏的大儿子喊大伯。 周氏笑道:“周奶奶可是托了你的福,吃到了这么好吃的糕点。你三叔公又回沈家村了吧?” 沈稚一边喂小憨豆吃面包,一边点头道:“上午才走,我娘也去了,估计过两天才回,他们要等清明扫了墓才回。” 周氏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叹了口气,“这几天他们心里只怕不好受,你三叔公三叔婆婚后多年才得一子,那是疼得比眼珠子还厉害,那孩子为了救人被大水冲走了,尸骨无存。这让两个老人白发人送黑发人,就好比拿刀剜他们的心啊。” 沈稚听了,忙道:“周奶奶,您是说我那个小舅舅尸骨无存,会不会有可能他还活着呢?” 周氏摇头,“哎,你三叔婆当年也坚信她儿子还活着,只是后来村里人都沿着那条河找了几天几夜,沿途的村子也挨家挨户问了,都没有线索,要是活着,怎么也该找回来了。你那个小舅舅最孝顺了,家里刚攒一点钱准备给他说亲事,结果你三叔婆大病一场,他坚持不肯说亲,非要把钱拿出来给三叔婆治病,结果就耽误了说亲。他要是还活着,怎么也有二十一岁了,可怜啦,多好的一个小伙子啊。”周氏说着说着就泪眼婆娑,声音哽咽。 沈稚红着眼眶拍了拍周氏的背,安慰道:“周奶奶,林别难过,说不定我小舅舅还活着呢,我总感觉他离我们很近,迟早有一天我们会再相见的。” 周氏点点头,道:“菩萨会保佑他还活着。” 沈稚心情沉重地回到了家,而沈家村这边同样也是。 三叔公的家里已经长时间无人居住,院子里杂草丛生,屋子里到处灰蒙蒙的。如今回到这个院子里,物是人非,两个老人也是泪眼婆娑。 当初两个人愿意跟着沈氏去石头村生活,一方面是担心沈氏一个被休的女子独自带着两个女儿生活艰难,想过来帮衬。另一方面是待在这里睹物思人,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儿子的痕迹,让人喘不过气来。 沈氏安慰了两人,自己就找来了镰刀割掉了院子里的杂草,又将屋子里里里外外打扫清洗了一遍,沈长林和孙氏也带着沈碧过来帮忙,没多久,就将整个屋子打扫的干干净净。 清明这天,众人一起提着篮子到山上祭拜。 下山后,三叔公三叔婆的情绪明显低落,更显佝偻。 三叔公也不愿意待在沈家村,沈长林不放心三叔公驾车,亲自驾车送他们回石头村。沈氏让沈长林在镇上停留一下,她想把沈蓁接回去住两天,沈蓁自从接手照相馆就很少回家,她也想念得紧。 马车在经过一个胡同口停了一下,沈氏打开了车厢的帘子,见沈长林一脸惊色,便问道:“长林哥,怎么了?” 沈长林收回目光,看了眼马车里的三叔三婶,道:“没事,认错了一个人。” 马车接了沈蓁和孟婷姐弟后便回了石头村,沈长林把沈氏拉到一边道:“我刚在那胡同口看到了一个人,跟长庚长得很像,只是他喊了一个人一声表舅就跟着那人走了。不过我也不确定,也许是这几天总是想到长庚,看晃了眼也有可能。这事先别跟三叔说,免得他空欢喜一场。我待会再去那胡同口打听打听,看能不能再碰到他。” 沈氏听了沈长林的话异常激动,难道长庚真的还活着。刚刚在自己父母的坟山祭拜时,口里念着父母在底下帮忙照顾一下沈长庚,没想到两根蜡烛突然就灭了,当时她还觉得很奇怪,这无风无浪的,好端端的蜡烛怎么会熄灭呢。原来是提醒她长庚尚在人士世。 沈氏把这件事情告诉沈长林了,沈长林也是激动不已,这个时代对鬼神之说都是比较敬畏的。 而站在他们身后的沈稚已经全程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哪怕他们的声音压得极低,谁叫她有空间灵泉作弊成了顺风耳。沈稚此刻已经是很是激动不已,联想到郭凝说的那个阿庚,而小舅的名字叫长庚,很多人虽然失去了记忆,但是在潜意识里还是知道自己小名之类的。 “娘,大舅,咱三叔公码柴火垛的方式除了三叔公还有谁会呀?”沈稚问道。 沈长林道:“这是你三叔公独创的,只有他会,谁家砍了柴都直接堆在柴房里,只有他一个个锯得长短一致,整整齐齐地摆成圆桶形。” 沈稚心里的疑问愈发明了,又问了一句:“那我长庚舅舅会这样摆吗?” 沈长林点点头,“李长根舅舅当然会,他从小心思细腻,什么事情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你问这个干嘛?” 沈稚内心激动,几乎笃定那个阿庚就是三叔公的儿子沈长庚。 “娘,大舅,我长庚舅舅或许还活着。”沈稚说道。 哐当,一阵清脆的声音打破了,因为震惊而沉默的氛围。 众人一看,是三叔红着眼睛站在沈稚后面。 郭凝婆媳正坐在院子里绣着十字绣,两人动作麻利,飞针走线之间透露出自信。 很快,这种平静就被一阵焦急的敲门声给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