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信字当头(1/1)

作者:陌上玉人来

灾年不逃荒,我带着族人深山求生第415章 信字当头

八宝楼的大卖场稳定了下来,陆元元就筹划起了二楼的茶楼和三楼的酒楼。 周沐找的人,也陆续到来了。 陆元元只提了一些建议,还有一些菜谱,就全权交给周沐负责。 “承蒙郡主大人如此信任周某,周某就是肝脑涂地,也要帮郡主大人经营好八宝楼!” “周叔言重了,不用你肝脑涂地,你有这个能力,八宝楼就是你的战场,以后八宝楼要开遍大越,周叔就是大掌柜,我相信你!” 周沐心中震撼,这位郡主大人竟然如此看得起他。 他眼神坚定,对陆元元抱拳一揖:“周某定不负郡主所托!” 陆元元深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古人更重承诺,信字当头。 周沐绝对是一个君子,能力也不容小觑。 相信八宝楼在他的手中,绝对能发扬光大。 她忙向周沐回了一礼。 “周叔,还有一件事我要麻烦你!” “郡主请讲!” “你也知道,我二哥三哥出生农家,经历有限,现在正是要成家立业的时候,我想请周叔把他们带在身边,教导一二,以后成就如何,就看他们的悟性了!” “……承蒙郡主看重,周某自当尽力教导二林三林!” “多谢周叔!” “郡主太客气了!” 回到家,陆青山去地里干活,还没有回来。 家里几十亩地,全凭家里人干活,有些吃力。 今年陆青山就雇佣了羊头沟,和野羊岭的村民来干活。 村里人见状,也纷纷效仿。 因为村子里不少青年和半大小子,都去八宝楼做事,还有一些村民租赁了小吃档口,在那边卖吃食。 地里的活计就有些顾不上了。 羊头沟和野羊岭的人,多少还是和枫林村的人熟悉,两个村子里的良田又少。 本来想响应政策搬迁到县城附近居住,可是又舍不得大片的柿子林。 两个村子里的人,这几年靠着这些柿子,可是赚了不少钱。 即便地少一些,关系也不大。 所以就一直没有搬迁。 农闲的时候,也没有少去县城打工赚钱。 两个村子也有好几个半大小子,去了八宝楼做工。 两个村子里的人对枫林村,对陆家,可以说是感恩戴德。 陆青山说了一声,村里人都争着要来干活,不要工钱。 陆青山哪里能过意得去,喊来陈村长和黄村长,对二人说了不说话。 “两位村长,你们的好意,青山心领了,这干活不是一天两天,以后可能还要经常麻烦大家,不收工钱是万万不可的!” “陆员外,可是村民们过来的时候,都一致同意不收你家的工钱,这……” “二位,话我就说到这里了,不收工钱不行,你们回去给乡亲们说道说道,以后我家的地里活计肯定不少,还要经常麻烦大家,不然我就去雇别人了!” “哎呀,陆员外,你可不要雇别人,不然我可没办法向乡亲们交待,行,回去我就告诉大家,工钱照收,总行了吧!” 陈村长有些急了,这怎么成? 大家的目的就是要报恩,要是逼得恩人另外雇人 ,不是有负他们的初衷吗? 陈村长对陆青山一直都是感激的。 虽然请他说媒,最后一个也没说成,不过,两个姑娘还是定到了枫林村。 要带着爷爷奶奶嫁人的那个姑娘,说给了陆大牛。 另一个姑娘也说给了族老陆富贵的其中一个孙子。 陆大牛家里人口简单,就赵金花和陆富强两口子。 陆大牛现在也没那么孩子气了。 跟着村里的孩子们读书识字,确实改变不小。 再加上陆元元这两年,在村子里的田间地头,定时撒了不少灵池水,确实让村子里的人受益良多。 老人小娃都很少生病,连看病的钱都省下了。 村里人还以为这两年吃得好,穿的暖,身体慢慢休养过来了,哪里知道陆元元的用心良苦。 四月底,八宝楼二楼的茶楼,三楼的酒楼,正式开业。 这对临川县的百姓来说,真的是大喜事。 茶楼和酒楼要用人,不少年轻人都应招而来。 几百个人,就有几百个家庭受惠。 周沐按照陆元元的思路,专门聘请了两位说书先生,在二楼的茶楼,分早晚两场说书。 奇闻怪谈,民间故事,还有一些话本子,都是说书先生讲书的内容。 为了吸引人,陆元元每天晚上熬夜写故事。 确切的说,是抄故事。 前世她看过的一些故事,只要是有印象的,都把名字记下了,慢慢回忆着写下来。 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多少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不论放在哪一个时代,都是让人津津乐道的。 还有后来的不少武侠小说,仙侠小说,都是不错的题材,陆元元打算慢慢写。 三楼的酒楼就更好办了。 陆元元写出了整套的菜谱,冷盘,风味主食,各种热炒,荟聚了煎炸煮炒焖,各种食材都有多种多样的做法,完全打破了这个时代大家吃炖菜的习惯。 八宝楼的美食一经推出 ,顿时吸引了不少县城的好吃之人。 走在街上,碰见熟人,第一句话就是:“你去八宝楼吃饭了没有?” “去了去了,我给你说,八宝楼的饭菜真的是绝了,那道红烧肉真是酱香味浓,肥而不腻,……” “是吧!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道大盘鸡,……” 八宝楼一时之间,成了临川县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尤其一些家境不错的人,闲暇之余就会去八宝楼喝一杯茶水,听一段故事。 一切都按照陆元元的设想,八宝楼运营的非常顺利。 陆元元当初买下临川县的那片废墟,只是心里有一个大概的设想,想不到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这样的规模。 她的初衷也是要让家里有一份产业,日子不要过的太艰难。 现在枫林村陆家,何止在临川县有一席之地! 八宝楼更是惠民利己,赢得了老百姓的一致夸赞。 八宝楼运营顺利,陆元元也放下了担忧,跑去了府城。 好长时间没有去看朱知府,陆元元准备了一些东西,就飞去了府城。 “哎呀,小丫头终于想起朱伯伯了?” 朱镇涛看到她,不由调侃的笑着说。 “对呀,好久没见朱伯伯了,确实有些想念你老人家了,这不,抽空就来看看你!” 陆元元也笑嘻嘻的说道。 “哈哈,看来我还要谢谢小丫头记得我老头子了,哈哈哈!” 朱镇涛开怀大笑,看着陆元元又说:“小丫头,不错啊,听说你在临川县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连府城的不少人,都去过临川县的八宝楼,回来真是把八宝楼说的天下少有,多少人都在津津乐道!” “嘿嘿,朱伯伯,哪里有您说的那么夸张,八宝楼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杂货铺罢了!” 陆元元谦虚的摆摆手,笑着说。 “你这小丫头,跟朱伯伯还这么谦虚,你的能耐,朱伯伯还不清楚?” 朱镇涛大手一挥,招呼着陆元元坐下,问起了之前她无故失踪的事情。 “唉,说来话长,朱伯伯,你可能想不到,那些掳走我的人是什么人吧?” “哦?是何人?” 朱镇涛非常疑惑,竟然有人不怕死的掳走小丫头。 这可是有爵位在身的从一品郡主,在朝廷那里可是名声赫赫。 “是逆贼韩起之子韩文昭,那人在西南之地盘踞多年,根深蒂固,不知如何听到了消息,得知韩起死于我手,竟然千里迢迢来寻仇!” 陆元元也觉得倒霉透了,一提起韩文昭,就想骂娘。 “只是后来不知为何,又改变了主意,把我掳去了通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