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外衙役她终于转正了第199章 如何替殷氏撇清关系
大理寺 听说大理寺外面有个妇人要见自己,景奕行让竹青去看看是谁。 竹青去而复返后,一脸便秘样。 景奕行看着他问:“谁?” “你出去就知道了。” 看来不方便在大理寺说了,那就是私事。 既然是私事,为什么不去家里说? 景奕行带着疑惑出了大理寺。 大理寺门外,王妈正在探头探脑。 见到王妈,景奕行总算知道竹青为什么是一脸便秘样了。 王妈来找景奕行绝不会是她自己的事情、而是殷氏有事。 而殷氏所求之事绝对没有好事。 竹青也同景进生一样,对殷氏十分不满,只是碍于低了殷氏一辈,不满的话不能说出口。 对王妈,景奕行并没有偏见,反而对她的忠心有些欣赏,虽然王妈忠心的那个人是景奕行不喜之人。 “王妈,找我何事?” 王妈支支吾吾:“少爷,能不能给点银子?” “要多少?” “那个……那个……整个殷府只剩下现银两千两、物件典卖也只能卖个几千两。” 景奕行皱了皱眉:“听景叔说,她当年嫁去杨府的嫁妆加起来不下十万两银子,怎地只剩下这么些了?” “夫人当年出嫁是有这么多,可是嫁给杨老爷后被林姨娘设计走了一半。 夫人这次提出与杨老爷安和离、杨老爷没有同意,夫人差不多是净身离开的鹿城。” 景奕行的眉头皱得更厉害了:“她与杨树安没有和离?” “是,杨老爷坚决不同意。” 景奕行思索起来。 从目前种种迹象看,杨树安很有可能是日海教的核心人物,到时清算日海教时杨树安定逃不过一死,他的家眷也要处死或充为官妓。 无论殷氏人在何地,只要她与杨树安还是夫妻关系,就逃不出罪责。 殷氏最好是现在就与杨树安和离。 可如今正是追查日海教的关键时机,如果这个时候殷氏坚决与杨树安和离、会不会惊动杨树安? 最好是能想个办法既能让殷氏逃脱罪责、也不惊动杨树安。 到底有什么办法? 见景奕行出神,王妈试探地唤了声:“少爷”。 景奕行回过神来: “你回去告诉她,她虽然抛弃了我、但也生了我,我每个月的俸禄全都给她。 但多余的没有。 假若她还不满,你就与她说: 除了我的俸禄、景府所有的财产都是祖父、祖母、父亲他们留下来的,就算她能厚着脸用、我也没有良心给。” 景奕行最后一句话说得王妈脸臊得慌,但王妈深知景奕行说的话在理。 景府的财产的确是景家祖上积累以及大长公主丰厚的嫁妆合并所有,殷氏既然再嫁自然无权再用景府的财产。 景奕行肯将全部俸禄都给殷氏,这在平常人家自然是极好之举。 可殷氏明知道景府有那么多的财产、景奕行却只肯将俸禄给她,肯定会心生不满。 但景奕行的话已出口,王妈没脸再与他纠缠,只得走了。 因想着解决殷氏与杨树安的关系,景奕行回了大理寺后神思不属,就连郑豆豆给他送案卷他都没有反应。 郑豆豆加大声音又唤了两声“大人”,景奕行才回过神来。 “大人,出什么事了?” 想着郑豆豆主意一向多,景奕行问她: “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既能不惊动杨树安、又能撇清我母亲与他的关系?” “你母亲未与杨树安和离?” “是,她提出和离、杨树安没答应。但此时再坚决与去杨树安和离,又恐惹起杨树安怀疑。” 郑豆豆明白景奕行的顾虑了:景奕行担心日后治罪杨树安时牵连殷氏。 郑豆豆想了想:“办法倒是有一个,只是说出来有些不敬。” “你说。” “可以先让你母亲去寺庙修行、等日海教的案件完结后再找个机会还俗。” 郑豆豆说的修行不是带发修行、而是真正的出家。 那种登记在册的出家。 按律法规定: 只要入了僧人、尼姑籍,就算与世俗断了关系,哪怕殷氏与杨树安没有和离,也可以视同他们二人不再是夫妻。 到时治杨树安罪时就治不到殷氏身上。 当然,如果是已经公开了杨树安罪行的情况下殷氏再选择出家那不作数。 而且为了避免有人找景奕行的错处,殷氏最好是现在就出家。 郑豆豆真不是故意给殷氏挖坑,她能想到的就是这个办法最合适。 出几年家总比被处死或者罚罪至进行教坊司强。 景奕行自然也是知道这条律法的,只是之前没往这方面想,如今听郑豆豆这么说,还真的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只是,殷氏怎么可能答应出家? 看来还得想个办法让她不得不出家。 …… 另一边 回到殷府后,王妈将景奕行的话对殷氏说了。 果然不出王妈所料,殷氏愤怒地将手上的茶盏又摔了,根本不知道景奕行为了替她撇清与杨树安的关系在绞尽脑汁。 殷氏愤怒道:“他一个七品官能有多少俸禄?打发叫花子呢。” 本朝官员的俸禄与之前的朝代相比是最高的,与普通百姓比更是不错。 像景奕行,如今是正七品官阶,年俸加福利一起,每年有七百二十两左右。 而东京一个普通五口之家一个月的日常开销是五两银子。 也就是说,以景奕行的一个人的收入可以养活十二户东京城的普通百姓。 像郑豆豆、路十三这种一家只有两口人的人家,景奕行一个人的收入可以养活二十多户。 但对殷氏而言显然不够。 殷氏从小在金银堆砌中长大,写字画画用上好的白麻纸、上好的松枝墨、纯狼尾毫笔,砚台也是极好的端石砚和歙石砚。 仅是一个月的笔墨纸砚开支就需二十两银子,再加上衣、食、首饰及下人开支等,没有三百两银子根本不够殷氏花。 当然,这是以前。 如果按殷氏之前的用度标准,景奕行一年的收入只够殷氏用两个月,殷氏自然嫌少。 可是,再嫌少,殷氏也只能愤怒而不得不接受现实。 而以景奕行之举,任殷氏说破天、大家也都只会认为景奕行孝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