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外衙役她终于转正了第106章 欧家的下场
东京城关于欧如意一案的传闻越传越激烈,甚至还有百姓说也要联名替周云六人求情。 因此当景奕行关于欧如意一案的奏折上呈朝廷后,大家对案件本身兴趣不大,但参奏欧家霸道、跋扈、贪腐、渎职、卖官等的折子如雪片般纷纷而来。 首当其冲的是御史大夫。 这也正常。 御史大夫除了协助丞相处理朝政外,还是御史台的最高官员,有监督百官和负责法律实施的职能。 如今欧如意这么多恶行,自然是欧家纵容。 不过御史大夫的参奏折子只有“霸道、跋扈、仗势欺人”之类的罪名,其他的罪名都是往常对欧家不满的官员所为。 欧家虽然势大,但总有政敌,比如张仆射。 张仆射与欧尚书令的政见一向不合,如今张丽被欧如意设计一事曝光,自然更要表明态度,否则会被人认为软弱可欺。 这个时侯只要不是诬陷,张仆射态度再愤慨太后与官家都能“谅解”。 而作为欧尚书令的对头,张仆射手中自然也早就握了欧家诸多把柄,趁着这个时候全都抖了出来。 当然,这些参奏欧家的官员里也有一部分是想趁机讨好官家。 因为官家一直表示要严惩欧家,只是太后一直没有表态。 太后非但没有对要不要严惩欧家一事表态,就连对景奕行关于欧如意一案的奏折也没批复。 这日上朝,又有官员参奏欧家,太后终于开口问吕丞相:“你如何想?” 所有官员中,能在太后与官家两边都讨好的人不多,但吕丞相是个例外。 他是太后一手提拔上来的,偏偏官家也信重他。 见太后发问,吕丞相躬身回答: “既然这么多官员参奏欧家,臣认为无论如何都应该彻查欧家,这样才能分出黑白是非。 查实后有则治罪、无则加冕。” 这话乍看不偏不倚,实则还是支持了官家。 太后听完后还是没有表态。 这时,又有一个官员上奏: “太后,女子无才便是德,芳菲书院之所以闹出这么多欺凌事件,就是不应该让她们读书。 既然芳菲书院已经闹出这么多事情,完全没有再存在的必要,不如关停。” 这话说出来后,有不少官员附和。 还有一个官员站出来道:“太后,官家如今已成年,你应该还政于他。” 太后这才表态: “欧如意被害一案,周云、曾晰几名学生虽系凶手、但也是被害人,允景评事对此案的判罚。 芳菲书院的山长有负朝廷、家长、学生所托,处事不公、纵容学生为恶,不配为人师表,着其引咎辞职,向所有受害学生赔礼道歉。 另着御史台彻查欧家。” 太后旨意一出,大臣们便知道欧家完了。 有几个官员是真正干净的?只要用心查,总能查出官员的过错来。 何况欧尚书令原本就没有这样干净! …… 欧如意一案判决下来后,郑豆豆、芳菲书院一众人总算放了心。 与此同时,太后并没有停办芳菲书院,而是另外安排了一名山长,令其整顿芳菲书院的风气! 经过一番彻查之后,御史台罗列出欧家十三条罪责,其中欧尚书令一人就占了七条。 这些罪责,轻则罢黜、重则流放。 这下,太后想护欧尚书令都护不住。 最后,太后下旨罢黜欧家涉事所有官员,其中包括欧尚书令和他的两个儿子。 欧书豪虽然不在罢黜名单内,但也从审刑院贬去一个偏僻县城任知县。 如果以后没人提携,欧书豪的仕途也到此为止。 欧尚书令接到太后的旨意后,独自在书房坐了一晚。 他怎么也没想到墙倒众人推的事情也会发生到他身上,而事情的起因只因为家族一女子的霸凌事件! 早知道,在邵珠死后,他就应该规束欧如意的言行。 只是,欧如意已身死,想惩戒她都没有了机会! 第二天从书房出来时,欧尚书令须发皆白。 …… 奕行也没想到欧家最后会是这样一个下场。 当太后对欧家的处罚旨意下来后,他去了乔墨处。 乔墨一个人在喝茶。 景奕行看了下乔墨泡的是双井白芽茶,道: “现在已是深秋,你脾胃原不甚好,别喝这么凉的茶了。 我前些日刚得了些上好的雅安藏茶,那个秋冬日喝着最好,等会让竹青给你送来。” 乔墨自顾自倒了杯双井白芽茶喝了,“我不爱雅安藏茶那个渥味,像是喝沤坏的东西一样。” “那就不如温点酒喝,也比你冬日喝这双井白芽好。” 乔墨没说好也没说不好。 景奕行在内心叹了一声: 往年到了这个季节,万俟肆早就将乔墨这些凉胃类的茶收了起来,早早替乔墨准备了冬日喝的各式果酒、热汤。 而只要是万俟肆准备的,乔墨就算不是很喜欢也都会顺着万俟肆的心意。 今年万俟肆倒也有准备,只是乔墨吩咐雪松一样也不准收。 而且自那日后,万俟肆还一直未能再踏入乔墨的院子。 景奕行心知乔墨万俟肆二人之间不是他能劝和的,只得乔墨自己想明白,遂也不在此事上多言。 “欧家的事情你知道了吧?” “嗯。 其实五个月前官家就让我彻查欧家,一个多月前我也将欧家犯的那些事向官家汇了报,否则官家也不至于态度那样坚决要处置欧家。” “那欧家设计你与张丽是不是知道你查过他们?” “这我就不清楚了,不过欧尚书令在宫中的眼线不少。” 景奕行端起一杯茶喝了后问道: “官家让你彻查欧家是不是与年初太后身着龙袍祭拜太庙一事有关?” 年初时,有官员上奏,言“太后执掌朝政多年,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太后可登基为帝!” 虽然太后驳了此官员所奏,但还是身着龙袍祭拜了太庙。 而此官员是欧尚书令的得意门生。 乔墨淡声:“谁知道?” 景奕行也没出声了。 按理说,太后年事已高,欧尚书令不会蠢到主动上奏让太后登基为帝,但假若太后授意,他也推脱不了。 不过,太后执掌朝政多年,的确比历史上许多帝王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