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悟道成仙指南第465章 儒家之道(二十)
易:老师,不用猜我知道,若问明朝有谁能考上天人,那必是明朝一哥王阳明啊! 米:这个不难猜,那你说一说,王阳明是怎么考上去的? 易:您等我查一下哈,这位大神的年代离我们还算近一些,相关资料有不少,我查些资料分析一下。关于王阳明的生平,资料上是这么说的: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又名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是明代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被誉为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学说“心学”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阳明自幼聪慧,早年跟随祖父学习,深受其影响。他的学说以“心”为宇宙本体,提出“心即理”的命题,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他认为“知行合一”,即知识和行动是统一的,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提出“致良知”说,认为良知即天理,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和修炼来达到道德的完善。 王阳明的军事生涯同样辉煌,他曾在孝宗、武宗、世宗三朝为官,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他平定了南赣、两广的盗乱及宁王之乱,因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晚年官拜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 王阳明的学说不仅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传到了日本、朝鲜等国。他的弟子众多,形成了“姚江学派”。清代学者王士祯称赞他“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王阳明的着作《王文成公全书》传世,其中蕴含了他的哲学思想和实践智慧。 ……老师,我认为王阳明能考上去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是创建了心学这样的思想体系,践行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为了格物致知,他曾瞪眼盯着竹子看了好几天,直到病倒为止,后来任兵部主事,因仗义执言,触怒宦官,被杖责四十后贬谪到贵州龙场驿任驿丞,在那样的荒蛮之地,他并没有颓废消沉,反而积极求索,完成了“龙场悟道”,创立了心学并努力传播,实现了少年时的志向,成为一代圣贤。 哎呀,从资料中看,王阳明的思想正如您所说,是“逆境中产生的感悟,苦水中泡出的花朵”啊!正因这样,他才能从人间考上天人吧? 米:你认为他靠的是思想创新才考取的天人吗?照这么说,只有哲学家才能拿到天人准考证啊,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创不出来新思想,岂不是永远也没希望成就天人了? 易:额,也是啊,成就天人的门槛不可能这么高啊,如果非要像王阳明那样完成立德、立功、立言才行,普通人还有啥指望呢? 米:说实话,天界对王阳明的心学评价并不高,认为那是很鸡肋的东西。 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