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组建了最强剑客集团第145章 想卖女儿吗?我帮你【6000】
昌平坂学问所——听到这个名词,青登不禁挑眉。 要说这个昌平坂学问所是何场所,它可是在江户……不,是在日本全国范围内都有着极高知名度的顶级学府。 其前身为知名儒学家林罗山,于宽永九年(1632)在上野忍冈开设的名为弘文馆的家塾。 元禄三年(1690年),五代目幕府将军德川纲吉将其迁往汤岛的昌平坂。 原为林家的私人教育机构,在松平定信一力主导下的宽政改革(1787年-1793年)下,成为直属江户幕府的昌平坂学问所。 幕府规定:昌平坂学问所只招收幕臣……即旗本和御家人的子弟为生;培养辅左政治的幕僚和实用型人才;教学内容包括四书、五经、历史、诗文;教材以朱熹的着述为主。 时至今日,在江户幕府的大力建设与宣传下,昌平坂学问所已成当今儒学教育的最高学府,所有有志于儒学之人的梦想之地。 虽说昌平坂学问所只招幕臣子弟为生,但从宽政十二年(1800年)起,幕府开始允许并鼓励庶民子弟到昌平坂学问所听讲。 不过,这条法规的颁布,并没起到什么显赫的效果,会到昌平坂学问所蹭课听的庶民,寥寥无几。 毕竟江户时代没有科举制,并不存在劳什子的“读书当大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庶民们读再多的书、把四书五经研究得再深,也改变不了命运,没法实现阶级跃迁。 既然读书屁用儿也没有,那谁又会去费那个心力苦渡文海呢。 “那伙人是咱店的常客。” 手代小姐姐压低嗓音,慢吞吞地解释道。 “他们一有空儿,就喜欢到咱店里一边喝茶,一边阔步高谈,针砭时弊。” 德川家茂饶有兴趣地轻笑几声。 “哦?针砭时弊?” 手代小姐姐扭头看了眼那伙儒生,确认他们并没有在注意这边后,吐了吐舌头,换上半开玩笑的音色: “我其实不太喜欢他们,他们聊天的声音总是很响,总吵到其他客人。” “而且……我觉得他们的为人不是很正派,他们总跟一个名叫板仓平彦的人渣厮混在一起。会和人渣做朋友的人,肯定也不会是什么好人。” 在说出“板仓平彦”这个人名的时候,手代小姐姐以夸张的动作把舌头吐得老长,仿佛被什么又辛又辣又苦又麻的物事,给扎到口腔。 “板仓平彦?”天章院可爱地歪了歪脑袋,“这人是谁?雅库扎吗?” 手代小姐姐摇摇头: “不是,板仓平彦是正儿八经地武士,而且还是级别很高地那种类型——他是当今若年寄之一的板仓胜虎的次子。” 若年寄的次子——这个级别确实挺高的。 如果说,在江户幕府的官僚体系里,只在特殊时候才设立的最高官职“大老”是摄政王,寻常时候的最高官职“老中”是丞相,那么“若年寄”便是副丞相了。 若年寄:属于辅左老中的职务,非老中、留守居、三奉行(寺社奉行、勘定奉行、町奉行)管辖的官员,皆由若年寄负责管辖。定员3-5名,与幕府的绝大部分官职一样,采取按照月份交替上岗的“按月轮换制”。 “板仓胜虎的次子……”德川家茂一边呢喃,一边作回忆状,“嗯……原来他还有个次子啊……我还是院与二重姐妹,此刻统统做出了与青登相同的举止。 然举止一样,目的却是各自不同。 青登只不过是一时的好奇心作怪。 德川家茂和天章院则是抱着虚心问教的认真心态,想要好好地听一听这伙儒生,是否真能说出点儿能让他们点头的信服论调。 至于二重姐妹……她们是单纯的乐子人。只纯粹地是因为无聊没事做,想要打发时间,所以双双露出一脸仿佛准备聆听评书的热望表情。 一行人排排坐、喝茶茶、听讲讲。 可谁知——青登才刚尖起耳朵,就被一串内容骇人听闻的暴论给震得两眼发黑。 “诸位!在下认为,若欲匡时除弊,澄清宇内,就必须要恢复先秦的井田制!” 说出这句话的人,是一个又高又瘦的麻杆儿。 ——井田?! 青登差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在前世的九年义务教育里,凡是认真上过初中历史课的人,应该都不会对这个名词感到陌生。 井田制: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发展成熟。 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 一言以蔽之:井田制是一种已经被淘汰了二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青登还未从强烈的震愕情绪中缓过神来,便听得那个麻杆儿兴冲冲地接着往下说: “在下认为,当今幕府与三百诸侯钱粮不济,盖因田制之弊!” “地方豪绅,以势压人,巧取豪夺,侵夺田产。”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现时西夷叩关,国家困于战乱,用度浩大,赋税日增。” “值此国难之际,富豪之家却依旧不改贪夫徇财之本性!” “腰缠万贯者,一毛不拔;升斗小民,一贫如洗。” “该征的税款征不上来,该收的粮食没有着落。” “时至今日,此事几近积重难返!长此以往,国家局面恐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倘不变法图强,只怕将来社稷有变,乾坤更易!” “亚圣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天下之田,哪止百万?天下之民,何止千万,若能使耕者有其田,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何愁无税可征、无粮可收?” “假使锐意革新,重塑先秦的井田之制,则国家中兴有望!” 麻杆儿的这番康慨陈词刚一落下,其身周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叫好声、喝彩音。 “不错!说得好!” “恢复先秦的井田制吗……唔,有道理。” “广濑君!你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 “说得对!如欲使国家振兴,必自田制改革始!” 为了写出腐儒们的那股文绉绉的酸熘儿味,作者君在写今日这章时,真的是绞尽脑汁,把多年的汉语言文学功底都给掏空了……本章最后的这段“井田论”,作者君逐字逐句地推敲了好久。 看在作者君这么敬业的份上,务必给本书投票哇! 求月票!求推荐票!(豹头痛哭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