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民间修文物第2530章 玩把大的
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唐万里沉下心来反复研究。 当时督瓷办几乎没什么事情,官窑窑口都停止生产了,唐万里有大把的时间。 根据他对瓷土特性的掌握,他发现,光是景德镇高岭土一种,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于是,唐万里尝试着往景德镇瓷土中适量添加其他地区的瓷土进行实验。 经过长达十一年,反复实验了上千次,唐万里把当时掌握的所有瓷土的属性和特性了解的清清楚楚。 每一种瓷土的粘性有多少,烧造出来的成色是什么样子,什么火候,什么情况下是什么效果,他都了解到了极致。 把哪几种瓷土混合在一起是什么样子,各种比例的尝试,都详细的记录下来。 最让唐万里惊喜的是,经过反复测试,他终于创造出自己想要的那种效果。 釉水莹润,色泽自然,跟图案搭配在一起,简直浑然天成,一眼看上去,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一般情况下,新烧造出来的瓷器,釉色太过明亮,也就是业内所说的火光。 想要达到自然的效果,至少要经历百年以上的风雨洗礼才能有这种质感,可经过唐万里对配方的改良,刚刚烧造出来的作品同样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简直完美。 看到自己的作品,唐万里激动的热泪盈眶,准备整理一份笔记,然后把作品呈上去给宫廷赏鉴。 可就在这时候,朝廷发生了巨变,民国政-府成立,满清彻底名存实亡,连溥仪皇帝和皇亲们的人身自由都被限制了,谁还有心情鉴赏他的作品? 又过了一段时间,冯玉祥将军进驻天都城,把溥仪从紫禁城赶了出来,满清彻底倒台,唐万里这个副都统也下岗了。 生逢乱世,就算怀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没有用武之地。 你说你烧瓷器牛逼? 不好使,那个时候,瓷器根本就不如粮食来的实惠。 又过了几年,唐万年的老本儿也吃的差不多了,为了生计,五十多岁的唐万年迫不得已,准备去琉璃厂谋一份赚钱的生意,哪怕是给人家打工,也比坐吃山空要强得多。 可到了琉璃厂,唐万年转了好几天,根本没人用他。 原因是唐万年掌握的知识有点偏,对瓷器鉴定,他一点儿都不含糊,可别的物件儿他就不灵了。 人家店铺的坐柜都是全能型高手,不可能花钱养一个只会鉴定瓷器的二柜。 还有就是唐万年的名头太响亮了,给少了人家觉得不合适,给多了人家拿不出来,只好婉言谢绝。 就这样,又过了半年,唐万年还是没有找到差事,可家中的积蓄却所剩无几了。 再这样下去,再有两个月,家里就要揭不开锅了。 就在唐万年打算变卖房产回涿州老家种地的时候,曾经给他打杂的小伙计崔六找上门来,请唐万年去百利行做烧瓷把头。 听到百利行这字号,唐万年就是一皱眉。 原因是,这家作坊他知道,主要业务就是仿制瓷器,说白了就是造假坑人。 堂堂督瓷副都统,宗师级别的大师,造假售价,这要是传出去,一辈子英明就此毁于一旦,可这却是他半年多遇到的最好的机会,错过了就只能离天都城回老家谋生。 当时那个动荡年代,军阀割据土匪横生,全国各地都乱的不得了,相比起来,天都城还算是相当安全的所在,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唐万年真的不想离开。 想到这些,唐万年犹豫了。 崔六看出他的担心,耐心的帮他解惑。 崔六告诉他,现在的百利行跟以前不一样了,虽然还是仿制,但业务却是针对洋人,也就是出口海外坑外国人。 坑国人那叫缺德,坑洋人那是本事,不但不会遗臭万年,没准儿还能流芳百世呢。 听崔六这么一说,唐万年心动了。 那个时代的国人,只要不是汉奸,没有不痛恨洋人的。 要不是他们把鸦片引入神州,满清也不会落魄的这么快,真要是坑外国人,还是真是痛快。 想了想,唐万年便答应了下来。 到了百利行,老板余兴凯热烈欢迎,毕竟,唐万年的名头还是相当响亮的,有这么一位宗师坐镇,百利行的逼格马上提升了好几倍。 余兴凯的重视,让唐万年感动莫名,确认就是要坑洋人,他就更激动了,全心投入到工作当中。 唐万年在百利行的主要工作依然是督瓷,闲暇无事的时候,唐万年继续尝试自己的配方,几个月下来,烧造出来十几件心怡的作品。 偶然一个机会,这些作品被余兴凯看到了,余老板上手之后,惊讶的眼珠子差点掉了出来。 “这,这是您做的?” 做制假售价的买卖,首先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有超乎常人的眼力。 只有把真品的特征完全吃透,你才仿制出完美的作品,所以,余兴凯当然有一副超乎常人的眼力。 上手唐万年这件作品,余兴凯完全惊呆了。 这作品虽然没有底款,但看开片和发色,这绝对是百年以上的老古董啊! 这怎么可能是刚烧造出来不久的作品,绝对不可能。 唐万年一再保证就是自己制作的,可余兴凯打死都不信,跟发疯了一般,非拉着唐万年亲自演示不可。 两天后,又一件作品新鲜出炉,上手之后,余兴凯惊呼一声直接昏死过去。 事实胜于雄辩,这次他完全相信了。 清醒过来之后,余兴凯一蹦老高,拉着唐万年像看怪物一样上下打量,把唐万年看的浑身不自在。 “唐大师,您真乃奇人也!” “您有这样的手艺,做这个督瓷把头实在太屈才了,依我看,咱们干脆玩儿一把大的,保证你我都能赚的盆满钵满。” 唐万年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余兴凯把他拉到没人的地方细细商量起来。 两个时辰过后,两人达成共识。 从此以后,唐万年依然按部就班的工作,但伙计们和员工们不知道,私下里,老板和唐万年比上班的时候还要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