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见证中风病人的奇迹(1/1)

作者:用户淇淋

命运风水第81章 见证中风病人的奇迹

果然第二天,易隆平夫妇让司机开车,送他们去文医师的针灸室。 去之前,易隆平打电话问了三弟易隆喜,文医师的针灸室详细地址。说给司机听,司机虽然没去过,但是,对城里的交通路线还算熟悉的。直接去了文医师的针灸门店。 易隆平与文仲良,也算老朋友了,文仲良每天都在门店里,如果家里有什么事,顶多就是来晚一点,或者提前回家。 反正店里有陈晓慧守着。 当初,文仲良为陈晓慧的到来,特意把针灸室隔了一个空间,给陈晓慧住着。 吃饭呢,针灸室原来有锅碗灶台将就着用。 这些都是小事,文仲良最担心的是,没有人知道他的针灸室。 先前,来扎针的人,并不多,所以,文仲良才可以抽空去给展儿扎针。 陈晓慧的到来,多多少少比之前要热闹一点。 这天易隆平夫妇来了,文仲良首先让晓慧给他们两个人各泡一杯普洱茶,送到易隆平和蒋明菊的面前。 司机则没有进店里来,而是选择在外面待着等着, 易隆平来,少不得与文仲良一番交谈。 文仲良问易隆平:“易老板,我听晓慧说,她昨天去你那里,顺便给你扎针了。怎么,你是哪里不舒服。” 易隆平被这一问,当然是实话实说了:“嗨,在老家把老宅拉了,准备在原来的宅基地上,重新建一个小别墅。因为宅基地的前面是水塘,我在水塘里下莲藕种子,结果不小心把小木船给踩番了,自己把自己摔到水塘里了,那木船的船沿正好反扣在我的腰部上。当时那扣下的力量很大,把我扎伤了,几个月才治好的。但是,总觉得腰部还是不得劲。所以,晓慧知道了,就来看我,顺便给我扎了一圈。” 文仲良听着他说筐水塘,就知道是占有公共水塘。不可能水塘是私人的。文仲良眉头一皱,问道:“那水塘别人就用不着?” 易隆平不知道文仲良要了解什么,只顾照直说:“那水塘在我们小的时候,可有大作用了,洗菜洗衣服,周围的村民都在水塘里用水,就是现在都用上了自来水管,那水塘就没有什么用途了。” 文仲良紧逼着问:“既然是村民公共使用的水塘,你为何要弄成是自己私有?” 易隆平不假思索地说:“因为水塘就在我家宅基地的前面啊。” 文仲良又问:“那水塘的前面没有房子吗?” 易隆平心想,这文仲良这么纠结这水塘,不过还是实话实说:“水塘前面有房子,那水塘在别人房子的后门的一方。” 文仲良这才说:“既然水塘的前后有房子,为何只准你占用。” 易隆平不好意思地说:“我只筐了四分之一的水面。也没有全部占用。” 文仲良见易隆平还没领悟过来,也直来直去地说:“如果你不去弄那水塘,你会有一场伤痕吗。” 易隆平沉默不语,心想,我有经济实力把水塘修饰一番,当然可以占一小部分了。 不过,也是,既然是公共水塘,也许本不该自私自利地占为己有。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做法终究欠妥。 想到这里,有点醒悟地问文仲良:“文医师是说我不该弄那水塘的。可是,如今已经修好了,不知道文医师可有解救否?” 文仲良说:“你伤都伤了几个月,不就是硬扛了,还能咋办。” 得,生米煮成熟饭了。 陈晓慧给一个病人扎完针,就要准备给易隆平开始扎了。 蒋明菊看见晓慧在忙活着,就对易隆平说:“要扎针了。” 易隆平虽然超怕扎针,因为经过了第一次扎,也就好多了。 这里有专门扎针的位置,有躺着扎的床位,也有坐着扎的椅子。 文仲良让易隆平躺在床位上,这样要舒服些,下针的人也方便下针。就说道:“易老板,你就趴在床位上吧。” 易隆平自己趴在床上,脸埋在枕头里,背部朝上。自己还主动把腰部的衣服往上卷起,把后背裤腰往下拽,露出一大片背后的肥肉。 陈晓慧很快就扎好了,易隆平躺着不能动。因为肚子有点大,趴在床上很是吃力难受。 可又没有其它办法,只能把埋在枕头里的脸,略微抬起来一点。但是,那肚子依然难受。 蒋明菊看在眼里,又心疼又好笑,又不敢笑。 这是下午的时间,过了半个钟头,也该拔针了。 晓慧把针一拨完,说声:“易叔,针取完了。可以翻身了。” 易隆平赶紧翻身,平躺在床上,大口喘着粗气。 稍稍躺了一两分钟,易隆平就起来了,找个椅子坐着。 这时候,从外面进来一个队伍,是两男人,抬着一个有病人躺着的担架进来了。 文仲良给这人安排一个床位,那抬担架的两个男人,听从安排,把病人抬到文仲良指定的床位。 可是,担架上的病人,得人工把他从担架上移到床位上。 抬担架的两个男人,只能抬着站在病房里,就等其他人来帮忙把病人平移到病床上。 针灸室里没有其他病人,也没有其他家属,文仲良和陈晓慧,默契地走过来,这个好似没有知觉的病人,任凭文仲良把一双手背插到他的上半身的背部,陈晓慧则撑托起他的双腿,两个人合力,把这个病人,平移到床位上来。 易隆平和蒋明菊看得清楚明白,这个病人,就像什么知觉都没有一样,很有点像自己展儿当时躺在床上的模样。 两个抬病人的男人,跟文仲良说着病人的具体情况:“文医师,这位冯老师是中风了,在医院抢救了三天,命是捡回来了,现在什么知觉都没有,我们直接从医院就抬到你这里,你快点给他扎针吧。” 文医师准备亲自动手,他让晓慧作好用针的准备,很快就开始下针了,跟扎展儿一样,先在头部下针。 抬担架的两个人还在说着病人的症状:“冯老师他哪里都不会自己动,就连声音都发不出来了。” 文仲良听着送来的人说着病情,首先给平躺的病人,在耳朵部位,头顶部位,还有颈子部位,都下了针。颈子部位是针对声带下针。 然后就是开始扎身体部位。晓慧小心谨慎的端着盘子,送到文仲良的手跟前。直到双脚都扎了几针,才总算全部扎完。文仲良是一口气扎完了。 文仲良知道晓慧领悟高,他在下针的时候,晓慧端着盘子伺候着师傅,也看着师傅是怎么在扎针, 文仲良全部扎完之,就对晓慧说:“你明天就给他下针,把我今天下针地方都记下来。照扎一个星期再说。” 陈晓慧答应着,把盘子都收拾好了。 看来,这病人要在针灸室住下了。 这个中风的人,被抬担架人说是冯老师,易隆平看着这冯老师像木偶一样的脸,估摸这位冯老师还很年轻呢,最多四十多岁的模样。 果然,文仲良让晓慧把病人进来的时间登记在本子上,然后问两个抬担架的男士,才在登记本子上填写着姓名:冯刚,性别:男,年龄:四十二岁…… 易隆平心想,这么年轻,还是一个老师,抬担架人说,还是大学的老师,又不用做重体力活,怎么就中风了呢。 难道当老师很辛苦吗? 易隆平等文仲良都忙得差不多了,这才与文仲良说费用的事,易隆平按文仲良说的,得扎两个礼拜,就一次性交了两周的费用,这才与文仲良和陈晓慧告辞离开。 回来的路上,夫妻俩还在车上叹息这冯刚老师,这么好职业,怎么这年轻就中风了,一中风就成那个样子了。 蒋明菊跟易隆平讲:“那抬担架的两男人说,这冯刚老师刚入院时,还能说话,手脚都能够动,在医院抢救了三天三夜,反而严重了。这才听旁边的人介绍,让他来文仲良的针灸室。” 易隆平“哦”了一声,脑海里,这冯刚老师可伶的样子,怎么都挥之不去。 再说易隆平,是约好两周的针灸。所以,接下来,易隆平天天来文仲良的针灸室。 每天看着这冯刚老师,总有一种可怜巴巴的样子,因为他整个人不得动弹,所以,请来了一个护工,这护工是一位四十左右的妇女,看起来,精神状态很好,特别是脸上的气色,那脸蛋的皮肤,黄里带点看不见红润,一瞟眼,脸上带有亮光,与冯刚老板恰恰成鲜明的对比。 高学历的人,病得要人全方位伺候,没文化的伺候人,能蹦能跳,行动如飞。 是滑稽,还是讽刺。 易隆平照例天天来扎,天天看到这冯刚老板躺在白色的床位上,全程要人伺候着。 好在,到了第三天,第四天,伺候他的妇女,把他从床上强行拉成坐的姿势,这样,中年妇女可以端着碗,给他喂吃的。他扎了三天之后,知道吃,知道喝了,就是不能开口说话。全靠吃力的那一点点手势来勉强表达一点什么。 扎到第五天,易隆平来的时候,那中年妇女正搀扶着这冯刚老师,就在针灸室里练习步子,也就走了几步,马上就躺床上了。 时间到了第七天,这天,易隆平是早上来的。易隆平进针灸室的时候,这冯刚老师不在他的床位上。 易隆平因为趴在床上扎背后的腰部,趴在床上,大肚子实在难受,就选择坐着扎针。 陈晓慧刚给易隆平扎好了,易隆平坐在椅子上,一动都不敢动,眼睛注视着前方,针灸室的进门口。 不一会,那个中风的冯刚老师,从外面往针灸室里面走着,易隆平看着这冯刚老师,像是迈着军人步伐一样,那迈进来时,有力度的大步子,把易隆平看呆了。 这哪里看得出。这冯刚老师是一个中风的病人。 原来,他昨天晚上回家了,今天是从自己家里走过来的,因为路线不远。也就半站路的距离吧。 易隆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文仲良见他走路样子很是稳当,就故意跟他打招呼:“冯老师,过了早没。” 这冯刚答应着,就是吐词不是那么清晰:“哦——了——早。” 文仲良为了唤起他发声的能力,又故意问:“过早吃的么事啊。” 冯刚口里又发出那不清晰的回答声:“次——的——炸酱面。” 看来声带恢复得慢一拍。 易隆平是亲眼看见他进来的,也就一周的时间,居然恢复得这么好。 易隆平见文仲良走过来,给其他病人准备扎针,忍不住问文仲良:“文医师,这冯老师恢复得好快呀,简直像做假一样。” 文仲良很是随意的回答说:“他这是来得早,也就是说,下针及时。你没听送来的人说,能够动,能够说话的中风病人,在医院抢救了三天三夜,治得不能动又不能开口了。” 易隆平问:“他这可是说是在发病后的第三天下午就来扎针了。” 文医师回答说:“对,可以说来得及时。时间拖得越长,恢复起来也慢,有难度。一般在发病后,一周内就来开始扎针,恢复起来都有希望,而且还快。” 易隆平想到展儿躺床上两年了才找来文医师扎针灸。能够恢复正常,真的算是奇迹了。还配着中药调理的。 想到这里,易隆平又问文仲良,他已经扎完了一个人,易隆平看着文医师问:“像冯老师这样的,开不开中药呢?” 文仲良斩钉截铁地说:“不用开中药,还扎一个礼拜,全部恢复正常。你看,护理的护工都没有来了,不需要护理了。” 易隆平自言自语:“是啊,那中年妇女没来了。” 这次易隆平来扎针灸,可开了眼界了。 可是自己的腰部,却,要好不好的,想想都垂头丧气的。看来自己扎针扎晚了,那病灶在体内生根了。 易隆平看着躺在床上的冯老师,今天是陈晓慧给他扎针。 易隆平对文仲良开玩笑地说:“这冯刚老师离你的针灸室这么近,也成为了他不幸中的优势了。” 文仲良总结地对易隆平说:“人家冯老师中风之后来扎针扎得及时,这个很关键,还有,冯老师本身人也年轻,也就四十刚出头,恢复起来又快些了。他两条都占到了,当然恢复得又快又好,还不用吃中药。” 说完,文仲良还补充说:“如果是一个年纪大的人,中了风来扎针,哪怕来得及时,恢复起来也慢,照样有难度。因为年纪大了,自身身体机能没有能量了。” “是啊,任何事情,都有多方位的因素在里面。绝对不只是单一的。”易隆平心里终于有点想明白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