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又要过年了(1/1)

作者:长安丫

让你随军,没让你成为家属院核心第902章 又要过年了

秦渊伸手,揉了揉她的头,“我们小丽这么大方?拿八百块给我玩,娘要知道了,少不了说你。” 他说的娘,不是秦大嫂,而是孟丽的亲娘,秦大嫂不以为意:“亲家没你想的这么眼皮子浅,少在那拐着弯的骂我,之前小悦做生意,我给了她一百块。 你这当弟的,就算是男娃,我也一碗水端平了,没有多的,就一百,至于做的怎么样,那就是你的事了。” 说着,她从自己的屋里拿了十张大团结,递到秦渊的手上。 秦渊看着那皱巴巴的票,有点烫手,他将钱推了回去,郑重的说道:“娘,我不要你的,你跟爹一把年纪了,我也没说好好孝敬你们。 这心里怪不是滋味的,你赶紧把钱拿着,给自己和爹吃穿好点,我有八百块够了。 不管秦大嫂怎么说,秦渊就没要,还从八百块里拿出两百,递到秦大嫂的手上,让她跟秦山买点好的。 秦大嫂说着没要,可心里头高兴,她儿子孝顺哦! 最终,还是被秦渊硬塞了,平时也就算了,这逢年过节的,哪能不给点? 看屋里春晓跟初雪都没在,他问道:“那俩丫头呢,叫她们回来吃饭了,春晓也是,在家乖巧,来乡下到处野,你还叫不回来。” 秦悦将饭菜端上桌,笑道:“习惯就好,跟大娃大宝他们屁股后面跑,非要坐那小三轮,弟妹大气,这少爷车,听说要七八百,这边还买不到。” 秦渊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凉气,七八百啊,够普通人家存一辈子了。 戚白茶说买就买,太大气了,他不觉得这是惯娃。 他有钱,也想把好的都给娃,免得娃长大了,想起小时候会觉得遗憾。 饭菜摆好,秦大嫂让他们别坐在边上,她要祭灶,其他人走去外面,冷得跟个鹌鹑一样。 周霞那边送过去后,王岩给了她一碗自家推的嫩豆腐,周霞推脱不要。 两人那架势,不要就不准走了,她只能端着回来。 戚白茶看那豆腐嫩,直接用来煮火锅了,王翠花祭完灶后,一家人热闹的吃饭,小年就算过去了。 戚白茶缓两天,才抽空去了趟县城,把小u准备好的十多袋假领子拿出来。 戚白茶跟秦琛谈好价格后,把货交给他们,不用她出面,又不用到处跑,少赚点也是应该的。 但假领子的热潮,如戚白茶所想的一般,买的特别好,尤其遇到了年关,那些要走亲戚的,可不得把门面撑起来吗? 一件三块,有些甚至买了两三件,戚白茶的货物很快被席卷一空。 戚白茶让小u做点女性款的,加点蕾丝边啥的,等年后再出一批。 秦渊也看到了他姐卖货的能力,这钱跟大风刮来的有什么区别,让他一个腿伤的都蠢蠢欲动。 一天能赚几十块,那他累死累活在矿场上拿着二三十的工资,这跟笑话有什么区别? 很快到了大年三十这天,秦大嫂一大早就杀了两只鸡送来,王岩那边也提了一筐子鸡蛋。 王翠花一家给了一包红杏软糖,这是比大白兔还要奢侈的,在这小地方,还没得买。 几个妯娌捡菜的捡菜,切菜的切菜,炒菜的炒菜,分工明确,做的有条不紊的。 王翠花心里暗叹,还是把赔钱货打发出去好,有人帮她分担了。 不然,以前就她一个人瞎忙活,那几个大老爷们懂个屁,就只会等着吃。 大娃二娃三娃和大宝二宝三宝以及初雪和春晓,他们兜里揣着戚白茶给的炮仗,炸得噼里啪啦的,你追我跑的,路上都是欢声笑语。 屋里的何春雪正在炒菜,听到大娃的声音,她不由得摇头,“你让他做作业,他半天憋不出个个屁,你要让他玩,他花样多着呢!你瞧瞧那小的,让他带成什么样了? 这当大哥的,一点榜样也没有,回头我说说他,今儿个,还给我要新衣服,说是要穿出去显摆下。 要不是想着过年,我都想给他两下,越大越讨嫌,真是养了个祖宗,二娃有样学样的,两人就没让我省心的时候。 你瞧着吧,等到过元宵,又得深更半夜赶作业,老师又得说我不管,愁哦,就这不上心的样。 别说考大学了,能不能上高中,都不一定,算了,跟他爹一样地里刨食的命。” 何春雪快要气炸了,生儿容,养儿难,特别是他还跟个教不转的牛一样,真是上辈子欠了他的。 周霞瞥了她一眼,认命的说道:“那不是你上辈子欠的债吗?这辈子不得给他当牛做马啊!我家三娃也一样,越大越难管,还是老四家好,娃乖巧听话,又聪明伶俐,都不用你操心的,你俩啊,就等着享福吧!” 顾莲还没生,她没有发言权,在一边支着耳朵听嫂子们大倒苦水,还觉得挺新鲜的。 在外奔波忙碌了一年,回家后听这些家里长短,还觉得挺亲切的。 何春雪把话题绕到她身上:“你三月份生产,我们大概不能去京市看你了,到时候给你晒点干货邮过去,让老三炖汤给你喝,坐月子,就算不喜欢,你也得使劲灌,不然没奶水,娃都吃不饱,容易缺失营养,明年娃小,你也不能回来过年吧?” 顾莲不确定:“到时候坐飞机方便,我和琛哥会回来,火车就不行,大人就算了,娃遭罪呢!你们五六月份农闲,没事带娃去京市,我带你们转几圈,顺便给几个小的长下见识。 这主意不错,周霞跟何春雪很心动,她们也没去过北京呢! 听说那是领袖居住过的地方,怪让人向往的,反正手头有钱,咬牙奢侈一把,趁年轻还能走,以后老了有钱没处花。 于是,何春雪应道:“那我们七八月份来,带娃玩个把月,再回来收庄稼。” 戚白茶也觉得不错,“我们两家屋子都宽,到时候随你们住哪,这几兄弟是的要多走动,隔两年不见面,关系就生疏了,别一家人不认一家人的。 我跟你们说的,你们考虑下,为了娃,还得往城里走,教育资源充足,学的更多,那是赢在起跑线上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