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第246章 散文的作法
孙朝阳问何情要回老家多长时间,又道,自己将要去内蒙古办那个什么培训班,来回要十天左右。 何情回答说,她回浙江除了买房,回单位销假,主要是想看看爹爹,很长时间没见到他老人家,心里想得要命。估计会呆上半个月到二十天,再到京城后,正好等到孙朝阳出差回来。 她有点担心,说,听人说内蒙古挺苦的,别看现在北京热得要命,那边说不定已经下起了鹅毛大雪。古诗里不是说,胡天八月既飞雪吗?还有,我怕你水土不服,吃不好睡不好,身体出问题。 孙朝阳安慰她说:“我现在才二十一岁,能吃能睡,正是一个人最健康最强壮的时候,怕什么水土不服?而且,这种培训班学习班什么的,对我们从事艺术的人来说很重要的,我想你也能够理解。” 俗话说,武无的作法只要完成了中学六年,甚至初中三年语文教育就能学会,其他就得靠自己练笔,靠自己悟。文学看起来很简单,就是一张稿子一支笔的事情,任何人都能写上两笔,好像没有门槛。其实,这行当很吃天赋。你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有天赋,文笔差不要紧,多写,每天写两千字,一年下来总归是有些模样。” 孙朝阳深以为然,问:“怎么才能看出作者有没有天赋呢?” 悲夫:“看细节。” 见孙朝阳不是太明白,他解释说:“看作者的细节描写是否生动有趣,是否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只要能够做到这两点,就说明这位作者时有天赋的。文学创作有一句话,细节之中有神在。” 孙朝阳又问:“那么,文章中的气韵呢,曹丕在《典论》中说过,文以气为先。” “气韵,甚至是气势这种东西,你觉得普通作者会有吗?恕我直言,很多省一级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了很多作品的作家,文章里都缺这种东西。”悲夫说:“气势气韵是优秀作家和普通作家的分野,比如朝阳你的《暗算》就有一种气势。虽然说主角们最终都是悲剧,但很奇怪的是我在阅读的时候并不感到悲伤和惋惜。反有一种主人公为了理想,尽力发光发热,尽力燃烧的一往无前。如同黑夜里的一道闪电,把万物都照亮了。那是殉道者的光芒,是圣洁的,喜悦的。对,我说的是黄依依。还有你的算篇小说《棋王》,从头到尾都洋溢着道家的不羁和洒脱,日子虽然苦,但拿得起放得下,自在如意,这也是一种气韵。” 孙朝阳:“惭愧,惭愧。” 大林在旁边插嘴:“其实内蒙那边之所以年年邀请咱们过去讲课,除了培训作家外,主要目的还是让我们提供个发表文章的渠道,发两篇作品。咱们一边上课,一边选稿子就是了。” 孙朝阳笑道:“但上一星期的课还是挺长时间,咱们下来琢磨几篇讲义,好歹弄个大纲出来。” 正说着话,悲夫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他跑过啊啊啊地半天,然后拍起了桌子,好像在和人争执着什么,一头白发因为生气不住飘扬。 这个时候,毛大姐低声八卦:“老高和他爱人在吵嘴,吵两天了。” 大林年轻小伙子一个,对八卦没兴趣,嗯了一声,也不接茬,径直拿起投稿看起来。可孙朝阳却来了精神:“大姐,老高和他爱人吵什么呀,掐没有?” “掐倒是没掐,但高主任已经睡了两晚沙发了。”毛大姐满面精彩,声音更低:“朝阳你知道出什么事了吗,有个女同志半夜跑悲夫家里去了。这事儿可太精彩了,太有趣了,我听到后,激动到失眠。” 孙朝阳感到震撼:“老高搞破鞋了?想不到啊想不到,浓眉大眼的悲夫同志生活作风上也有问题。” 毛大姐:“去,朝阳你怎么老说不正经的话儿,大姐告诉你,单位有人要走老高后门,把礼物送到他爱人那里去。” 孙朝阳:“这破单位又有什么后门好走?” 毛大姐:“有人想跟着你们去内蒙,赚差旅费。” 孙朝阳恍然大悟:“毕竟是三十块钱,那是得找老高勾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