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第121章 麦日
张宏城也是在这个时候才想到一件事。 对象给自己备的中药丸剂里就有晕车药。 四粒米粒大小的黑色丸子吞下,张宏城觉得浑身暖洋洋的,再次坐在班车上没有了想吐的感觉,只是想睡。 张宏城原来以为东北的班车司机师傅已经很牛逼了,能在冰面上开车。 可到了这里才知道,本地的班车司机几乎人人都有“神之预判”,开着班车在没有任何路标的丛林里轻松的绕来绕去。 班车里有一半人在对着车外抠喉咙。 楚描红做的药效果很不错,他一觉睡醒,发现班车正慢慢驶入普文站。 普文是去版纳路上的一个小镇,所谓班车站其实就是一个大草棚子外头竖了一个木牌子。 所有人都得在这里换车。 张宏城在大草棚里坐了半天才缓过来。 时间已经是下午六点多,去版纳景洪的班车要第二天早上才到,所有人都在找地方过夜。 大草棚后面是一片树林,树林下方也是一片棚子,只是棚子上的稻草被掀开。 棚子里点着蚊香,还摆着几十张竹床。 负责管理这里的人收两角钱一个铺位,很多人都喊贵。 但管理员也懒得和大家争论,反正爱住不住。 如果不要床铺,在棚里只要一把竹凳也是可以的,五分一把。 至于棚外的事情他不会去管。 张宏城转了一圈,最后还是去了镇上的小招待所。 那是几栋小竹楼。 房间里是地铺,一个房间可以睡好几个人。 张宏城拿着介绍信住了进去,住宿费花了三毛六分钱。 小招待所里没有专门的食堂,服务员自己下厨煮了一锅米饭,米饭里还煮着几种蔬菜,只是在起锅的时候撒点盐巴。 每个住入这里的人都端着碗筷回自己房间去吃。 厨房这边蚊虫实在是太多。 和张宏城住一个房间的是两位男同志,他们是滇省建设兵团的知青。 听说张宏城是从东北建设兵团过来的,他们显得十分好奇。 拉着张宏城聊了很久。 也是在他们嘴里,张宏城得知滇省建设兵团知青们的主要任务是种橡胶。 虽然滇省知青都过得很苦,但精神面貌却不错,语气里满满都是自豪。 “那些外国人真黑,十吨大米才能换一吨橡胶。” 这里的夜晚有些难熬,主要是蚊虫多加上闷热。 才聊到九点多,三个人分别出去冲了两次凉。 不是三个人只想冲两次,而是过了夜里九点半服务员锁了水龙头。 很快,房间里弥漫起了一股风油精的味道,熏得人更加无法入睡。 迷迷糊糊躺到十点左右,房间里又住进来一个人。 张宏城三个都好奇的打量着煤油灯下轻手轻脚的男人。 男人大约四十岁左右,明显不是知青。 听着这么晚被吵醒的服务员语气相当温和,还特意开了水龙头上铁盒子的锁,很显然这个男人的身份有些不一般。 当这个男人洗漱回来,两个知青主动和他聊上了天。 张宏城听着那人的口音有些熟悉,两人聊了两句,竟然还是一个地区(市)的同乡。 男人姓程,是景洪消防队的指导员。 老乡见老乡,聊到月亮都起床。 第二天一早,四个人纷纷退房。 张宏城和老程被两个知青热情的邀约,上了建设兵团过路的一辆卡车。 卡车里全是橡胶的味道,有些难闻。 兵团的司机比班车司机更狂,开着卡车在密林里玩漂移。 车斗里的几个人时起时落,谈笑风生,一点晕车的感觉都没有。 只是不能随意在车斗里站起来,因为超快的车速,很容易让头部碰到沿途上方的树枝和叶子。 两个知青有时会伸手从路过车顶的树叶里扯下几个不知名的果子。 果子不能吃,是来当投掷物的。 密林里随处可见河湾或者溪流,每当路过这种地方的时候,两个男知青就变得精力旺盛起来。 果子呼啸着直奔河岸边的一段烂木头,被砸了几下的“烂木头”惊慌失措的转头没入了河湾里。 原来是鳄鱼。 这东西和蟒蛇号称南方雨林双霸,但是在知青们杀入雨林后都从食物链顶端让贤退位。 猪婆龙们很庆幸自己的肉不好吃,而且寄生虫多。 卡车按着大喇叭呼啸而过,让十几只鳄鱼惊慌失措的逃入水里。 张宏城以前只在小视频里看过人工饲养的,这野外的鳄鱼让他看得目不转睛。 他没想到吃肉什么的,想到的是皮带、皮鞋。 兵团卡车的速度的班车是四五倍,才到中午,屁股被颠肿的张宏城终于看到了西双版纳的中心——景洪。 入眼是几排较为整齐的芭蕉林和一片凤凰花花海。 凤凰花是五月的花期,但在版纳,四月正是它们争先开放的时节。 花开人聚,穿着鲜艳民族服饰的人们正拥挤在街头。 远远的能闻到一股水汽味道。 张宏城好奇的探出头。 出了什么事? 老程笑着急忙去扯张宏城,可惜已经晚了。 路边一位浑身湿漉漉的女知青,笑着将一盆清水劈头盖脸的倒在了张宏城的脸上。 喧天的锣鼓声响起,景洪老街上的人们在载歌载舞,水仗打得飞起。 卡车体型太大,立即成为了大家祝福的目标。 两个知青嗷的一声跳下车,他们不敢在车上待了,那是活靶子。 张宏城抹了一把脸,这才反应过来。 是泼水节到了! 滇省各地的泼水节按民族的不同,开始日子也不尽相同。 张宏城正好赶上了景洪的麦日——也就是泼水节的第一天。 满街都是傣族同胞和过来看热闹的知青们。 傣族同胞服饰的色彩很艳丽,不过有点可惜,女同志们没有后世那种小抹胸,最短的也是齐肘的花衬衣和长筒裙。 路边的清水一盆盆的泼上来,张宏城刚想逃下车,却被老程一把拉住。 他笑着指着前面对他大声喊:“你看那边,西双版纳州文工团出来了!” 两人居高临下,正好看到一群打扮艳丽的傣族姑娘从一个大院子里载歌载舞的出来,所有人的清水几乎全部对着她们浇了过去。 张宏城抱着头防水,认真打量了一番这些文工团的女同志。 那两个知青之前还真没吹牛皮,这些女同志一个赛一个的漂亮。 卡车开到昆洛公路和民族路交汇处的地方再也开不动,不远处是澜沧江边的主会场,东方红广场上人山人海。 执勤的战士不让任何车子过去。 老程立即拉着张宏城跳下车,从小路绕去可以坐牛车的地方,张宏城要去的是曼卡寨,还有的赶。 可惜老程也小觑了这个节日的疯狂。 在小巷里,他们被几个傣族姑娘和老人拦住。 姑娘们用绿树枝沾了盆里的清水撒在他们身上,老人手里端着包谷酒。 这是本地的习俗,泼水节可不只是有泼水环节,喝酒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喝了三碗酒,老程终于把张宏城送到了镇子边的空地。 这里停着一些牛马车辆,张宏城被老程送上了一辆路过曼卡的牛车。 牛车晃悠悠的行走在泥土路上,头顶随处可见是宽大的芭蕉叶。 路边河的对面,一群男女知青欢呼着冲进河里——他们懒得绕路,直接泅渡过来参加泼水节。 赶车的傣族大爷懂汉话,笑着和张宏城聊天。 从他嘴里,张宏城得知了几个傣族语。 “宛多尚罕”就是麦日,意味着送旧,和汉族的辞旧迎新差不多意思。 傣族同志叫“宾罗达来”。 老大爷很健谈,还很有趣的和张宏城学了几句东北话。 比如“老鼻子厉害”、“哎呦妈呀”、“你瞅啥”。 曼卡距离景洪很远,是个小寨子。 老人住在曼卡寨后二十里的地方。 午饭是老人家请客,是阿婆给他随身带的糯米饭,超香糯。 版纳四月的日照时间不短,但牛车直到天色微暗才抵达曼卡寨的门口。 寨子不大,里头锣鼓喧天。 张宏城刚下来,几个傣族姑娘就笑着过来,用绿树叶撒他水。 三碗苞谷酒挤到了张宏城的嘴边。 麦日迎客也是很重要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