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西施奋斗史第471章 留在安平县城开家小医馆吧
大人们看到怀里的孩子抱来时还是病蔫蔫的,经孙大夫一番诊治,熬煮上一副常见的并不贵价的草药喝下肚,睡上一觉后就又活泼好动了。 自然是十分感激,也自发地把丰年食店的孙大夫医术高明的好口碑给散了出去。 他们见孙大夫不要诊费,就提上一篮鸡蛋,或者逮上一只肥鸡,又专程真心实意地过来表示一番感谢。 一时间,食店前面小院那空着的厢房里摆了一大片一篮一篮的鸡蛋,还多出好几只肥肥的咯咯叫个不停的肥鸡圈养在小院的一角。 孙大夫虽忙,但只要没有外人在时,总是乐得合不拢嘴。 他当然不是在乎那区区几篮鸡蛋和几只鸡。 而是自被冤枉后,村里人就再也没有人找他看过病,见到他总是指指点点,那质疑的眼光就像拿刀在扎他一样,他却有口难辩。 可是来了县城后,巧合之下,又有人信任他,找他看病了。 而且因为病人舍得吃药,肯遵医嘱,自然药到病除。 大家又都赞他医术高明,是个好大夫。 这些肯定和赞美,才是这些日子里他最大的收获和财富。 前些日子孙大夫被冤枉又被打伤,来县城时逃难似的,一副狼狈又颓唐的样子。 可是此时他整个人又精神起来,整日里乐呵呵的,短短十几天,就像是换了个人,连走路也渐渐利索起来。 沈钰在旁边看着,自然高兴,心里又有了新主意。 她每日照料这些人之余,就在心里暗暗琢磨这事可不可行。 待到初七这日晚间,大家终于又有了空闲,吃了晚饭在餐桌前闲坐聊天, 沈钰就把想了好几日的建议给说了出来。 她笑着对孙大夫道:“孙伯父,这事我来来回回琢磨好几日了,一直没有工夫好好坐下来说话,今日终于有了空闲。” “我想问问您,您的官司具结之后,是仍要回东溪村吗?” “你可愿意留在安平县城,开家小医馆,或者去大的药铺里当坐堂大夫。” 孙大夫一愣,这些日子他只忙着给病人看病,可从来没想过这些。 那日过堂之后回来,原本他的打算是,既然是已经洗清了冤屈,等到过完年案子具结了,就回到乡下继续行医、采草药悠闲度日。 可是经过这些日子的治病救人,他那原本回乡的想法已经有些动摇了。 在县城,虽说来找他看病的也都是些平民百姓,但至少讲道理,遵医嘱,也舍得花银钱去抓药。 而不至于出现他给人看完病,病人家里却苦着一张脸长吁短叹抓不起药,而导致病情延误的事。 在这里给人看病,要比在乡下时有成就感的多。 而且他也看出来了,县令大人他们很是喜欢光顾沈钰的食店,虽说只是老顾客,但沈钰和县令大人是能说得上话的。 这样一来,至少看病时不用担心又被人冤枉背黑锅。 而回了乡下,他又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外乡人,这种被冤枉的事,有上一次也就够了,要是再来一次,他还有没有命都难说了。 孙大夫一时举棋不定,不知是回乡下还是留在县城。 李氏听了沈钰的建议眼前一亮,也劝道:“孙大哥,我也觉得你留在县城比回东溪村要好得多。” “你看,经过这几日,你的医术远近都有了名气。” “人人都知道你治风寒之症很是拿手,有孩子的家里都知道这里有个擅长儿科的孙大夫。” “若你在这边开个小医馆,还怕没饭吃吗?” “而且,你回村后也还是一个人住着。” “倒不若住在县城,我们两家还像以前似的,互相有个照应。” “你又让几个孩子认了你做伯父,我们像亲戚一样走动,这样多好。” 孙大夫听了李氏的话,也心动起来。 确实,以前有沈秀才的时候,他们还能经常一起聊聊天、下下棋。 后来沈秀才去了,他和村子里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庄户人家也聊不到一起去。 他除了看病、采草药,平日里确实孤单了些。 在县城就不一样了,这边除了沈钰一家待他如亲人外。 他这几日给人看病的工夫,倒认识了好几位住在附近,年龄相近的老叟。 他们是家里的孩子好了后,亲自拿了礼物来谢谢孙大夫的,一来二去,发现居然大家还挺聊得来。 几个老头儿说好了,过两日等孙大夫不忙了,再来请孙大夫到家里喝茶聊天。 孙大夫两下里一比较,就道:“弟妹和玉枝说得是,留在县城开个小医馆或者当坐堂大夫确实不错。” “只是我行医以来,积攒下来的那点家当,都被包家又砸又抢没剩几个了银钱了,此时手里能换成银钱的,只剩下东溪村的空房子了。” “开医馆是肯定不能了,看来只能去找一家药铺去当坐堂大夫。” 沈钰高兴地一拍手道:“孙伯父这是答应了吗?” “若伯父想开医馆,银钱不是问题,我这边钱折子里还有些银钱的,尽管先拿去用。” “开医馆不同于药铺,只要医馆里大夫的医术好,有一间能接待病人的诊室就行,应该花不了多少银钱的。” “而且刘师爷不也说了吗,到时这案子上面批下来具签结案后,要让包家把损失的银钱赔偿回来的。” “他们包家是村子上的大姓,同族的人多,官府让赔偿银钱,族长自然会押着包家人,把孙伯父的银钱还回来的,哪里用得到变卖房屋。” “当坐堂大夫倒是用不着什么银钱,就是不自由些,药铺开门后大夫就也要跟着按时坐堂。” “而且,在药铺坐堂,是拿固定的工钱的,孙伯父是外乡人,刚一开始收入上可能不高。” “另外还要推销些药铺里的膏药丸药什么的。” “孙伯父为人坦诚厚道,我怕您在药铺里做不来。” 沈钰回忆着自己几次去药铺买药时的所见所闻,就如实地说了出来,以便给孙大夫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