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除名秀才到位列公卿第244章 犯大人忌讳的事绝不能隐瞒
秦云何忙了一天才回了内衙。 两个小娃儿已经能晃晃悠悠走路了。秦云何一进去就看见女儿在拿着个荷包逗弟弟往前走。 前几个月明月做了个荷包送给如意,如意看了觉着好看,心血来潮也非要学绣花,要绣了做成荷包送给爹娘和弟弟们。 如今学了几个月,总算……总算……也能…做了吧。 看样子,今天应该是正式完工了。 “爹,你散衙啦。” 如意一看她爹回来就开心的拿着荷包来献宝:“爹,你看我给你做的荷包。” 秦云何笑着接过来,道:“如意有心了。” 嗯,确实,也就只有心意了…… 如意对她的之类的东西拿出来都挪到自己做的荷包里,最后系好拍一拍又递回去。 秦云何哭笑不得,只得接过来放回怀里。 玉茹在一边也看的忍俊不禁:“这可是女儿第一个绣品。尤其是你的,是如意最早绣成的兰花。” 之前秦云何就跟玉茹就讨论过,看女儿学写字、学作画,甚至学下棋都还算有模有样,怎么针线就……完全没个模样? 绣花就不说了,光说这个荷包的针脚,就实在让人看不明白。 秦云何摸摸女儿的头:“多谢闺女啦,去叫厨房摆饭吧。” 如意满意了,点点头,开心的跑去跟厨房说她爹散衙了可以摆饭了。 一家人说笑着去吃饭。 离过年没几天了,两年没回家了,今年肯定得回家过年。 “……松针酒之前大哥他们喝了酒觉着喜欢,我让备了六坛,你看够吗?” 吃完饭,玉茹跟秦云何商量着回家的事。 秦云何想了想,几个哥哥还有老师应该差不多了,但还是道:“再多备两坛吧,省的别处用。” 玉茹点点头,又道:“芙蓉斋的百果蜜饯也多多准备了,回去给孩子分,我觉着也够了。还有娘上次来觉着好吃的那个张记烧的蹄髈,我想着等封印头一天去买了带回去……” 秦云何点点头:“嗯,买太早了带回去也不好吃了。对了,上次刘夫人送的那个什么香干,我觉着老师肯定喜欢,那个也准备点。” 玉茹有点为难道:“那个好像是刘夫人自己做的,带来就是给相熟的尝尝。要不明日我去拜访她,看能不能麻烦她再做些…” “会不会有点儿太麻烦?” 玉茹知道顾先生在秦云何心里的分量,于是安慰道:“没事儿,刘夫人热心肠,不会不乐意。就是年底事忙,我先问问她有没有空。有空的话我顺便跟她学一学,下回我就可以自己做了……” 两口子在商量着为回家过年做准备,前衙庑房里,柱子父子自然也在商量过年的事。 “那些年礼,明天给你师父带去。里面那两壶酒跟火腿是我才从福元县带回来的,给你师父尝尝。” 胡书吏对赵平的全心教导,柱子自然也都看在眼里。 现在马上就要过年了,他早准备了各色年礼,这趟差事回来又添了些别的。 “好的爹。” 赵平检查着各色年礼,柱子又难免问起书吏考功的结果,他离开的时候考功结果还没出来。 “我师父定了上等,”赵平略微有些骄傲,道:“袁书吏也是一等。然后宋书吏跟徐书吏是下等,其他人都是中等,不好不坏。” 柱子听了也不意外。 赵平不能跟别人说,跟他爹就难免提起那些酸溜溜的闲话:“……有些人自个活干的不行还酸我师父,嘁——要不是师父不让我跟大人告状,哼!” 胡书吏教赵平认字、念书这些还在其次,最让柱子感激的就是他会教赵平这些规矩、道理。 柱子自己也不能保证自己顾的全面,有了胡书吏,他顾不到没教到的,胡书吏都教了赵平。 这些规矩道理,不光做书吏,就是以后干别的也是很有用的。 胡书吏是真的用了心的。 “你师父教你的道理都是为你好的,你都记住了。” “我知道的爹,师父不让我告状,大人问我都什么都没说。”赵平说着挽了挽袖子,道:“爹,你骑了一天马累不累?我给你捶捶腿吧。” 柱子有些欣慰,道:“别忙活了,你也歇会吧。你这些日子你学得怎么样了?” 一说这个赵平就兴奋:“前几天我帮师父核对传来的案犯信息,一下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大人升堂的时候我听过那个案犯说就记住了。” 柱子笑笑,又道:“这些不着急,你字儿学的怎么样了。” 说到这个赵平更来了精神,将一叠纸递给柱子:“我最近又记住了很多字,师父说我写的字儿也进步很大呢。” 柱子认识的字不多,写是更不行,所以其实他也看不出什么。 只是看着还算工整,又看有那么多张,觉着儿子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心里很欣慰。 柱子点点头:“你师父这么用心你可要好好跟你师父学。还有大人,别忘了这么好的师父是大人给你安排的。” 赵平认真的点了点头。 柱子犹豫了一下,又道:“虽然你师父让你不要在背后说案房的事,但是如果,如果真的有人做了什么犯大人忌讳的事,你绝对不能隐瞒,知道吗?” 赵平犹豫了一下,点头道:“好,我知道了爹。” 即将封印,一年到头了,秦云何自然要犒赏手下。 柱子自不必说,厅衙中的几个典史、班头更是少不了。 最后秦云何还特别赏了考功上等的胡书吏跟袁书吏。 原本最初对考功有些抵触的众书吏们,见着考了上等的两个同僚不仅加了月钱,还另外领了奖赏,一个个眼热的不行。 一边遗憾怎么自己不是上等,一边下定决心下回要争一争上等。 衙中事务都安排妥当,封印日子也到了。 秦云何等人的行李、年礼等也早就准备妥当装到马车上。 腊月廿八一早,一行人上了马车,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