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天后陛下摄政(1/1)

作者:妃梦潇湘

人在大唐,我靠宫斗系统称帝了第178章 天后陛下摄政

她的弘儿,变聪明了,学会以退为进了呢。 天皇重病昏迷的这档口,提出让天后摄政,天皇会让上奏者背后的人如愿以偿吗? 假如天后不能摄政,那身为储君的东宫,是不是就有机会掌权了呢? 武媚娘看向李治:“上这奏折的不过是个小官,陛下不必理会,我这边还积压了好几天的折子,等着陛下批复呢,陛下要不要看看?” 李治只是盯着她,目光平静如一潭秋水:“媚娘,你不生气?” 武媚娘整理着折子:“我生什么气?” 李治:“此人上书,让你摄政,就是为了挑拨你我夫妻之间的感情,你不该生气吗?” 武媚娘无所谓道:“我早已经气过了,陛下,该轮到陛下为我出气了。就把上书的人流放岭南吧,陛下以为如何?” 李治沉默一会儿:“好。媚娘,我们回长安吧。” 武媚娘不反对:“我吩咐人下去收拾东西。” 李治武媚娘她们回了长安,李昭却没必要跟着她们的脚步走,她在洛阳附近游山玩水,潇洒得很。 长安的上空,却已经有雷暴聚集。 李治回来的途中就晕过去好几次,是他要求玄尊为他缓解头风之症的,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他不好去怪玄尊,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回到长安,李治直接趁着自己还清醒,召开了一次朝会。 “朕欲让天后摄政,依周公行事,践祚而治。” 周公,周武王的兄弟,他践祚而治,礼仪冠冕如同天子。 摄政不同于代政,先前是皇帝身体不好,武媚娘这个天后与皇帝二圣临朝,说穿了是代政,但摄政就是要把政事全面扛起来了。 因此摄政者不论做什么决定,好处是她的,锅也是她的。 群臣大惊失色,尤其是东宫一脉的臣子。 怎么肥事?陛下你不按套路来啊! “陛下,万万不可!《礼经》有云……”!”:!!_~_” 郝处俊立马跳了出来,一顿引经据典。 最后道:“陛下正合慎守宗庙,传之子孙,诚不可持国与人,有私于后。” 李义琰也跳了出来:“处俊所引经典,其言至忠,惟圣虑无疑,则苍生幸甚。” “陛下,三思啊!太子虽然年少,可毕竟是正统,陛下怎可越过太子,而让天后摄政?” 李治的眼睛已经看不清任何东西了,只能模糊地看见一个又一个影子。 这些臣子,还有他们背后的势力到底在想什么,李治一清二楚。 才许了太子监国,他们就得陇望蜀,想着一步登天了?做梦! 闻言,他冷冷道:“不传位给天后,难道要让太子摄政,朕去做太上皇吗?” 隐秘的心思被皇帝一语戳破,朝上臣子慌忙跪下,俯首道:“臣等万万不敢!” 望着李治的侧脸,武媚娘面无表情,心中却在大笑。 哎呀呀,真是多亏东宫这帮臣子了,若是她自己的人提出天后摄政,难免要惹李治怀疑。 但东宫提出来这事,李治反而最先要怀疑他们。 自己摄政这事,稳了。 果然,李治道:“裴炎,宣诏。” 李治拿出自己早就准备好了的诏书,当庭宣读。 一般臣子只能当当氛围组,真正能左右此事的,是三省六部的宰相们。 然而,除了东宫一脉的宰相,其余宰相们并无异议。 他们一部分是天后的人,如裴行俭,早就和库狄香象通好气了,另一部分是天皇的人,听从皇命,竟然没有一个站出来和东宫统一战线。 东宫一脉才几个宰相,胳膊拧不过大腿,很快被裴行俭等人镇压了下去。 天后摄政一事,尘埃落定。 摄政不是简简单单下个诏书就够了的,还要改称呼,改服制,改礼仪,改官制,改卤簿! 上一次泰山封禅回来后,许敬宗上书仿照汉制,为皇后设官署,这个官署就是长秋寺,属官以库狄香象为首。 如今天后摄政,长秋寺的官制当然要变得和内侍省、殿中省一般,她的属官也跟着升级。 库狄香象直接从正五品上的御正,变成了从三品的长秋寺卿,其余女官的品阶也各有提升。 入夜,连璧殿。 李治头风发作,又昏睡了过去,武媚娘让宫人照顾好李治,自己去了偏殿,又让宫女走远些,在殿外听候吩咐。 烛光下,架子上摄政天后服饰的彩绣煜煜生辉,这是尚宫局紧赶慢赶赶出来的,就等着天后下一次大朝会的时候穿。 武媚娘抚摸着它,一时思绪万千。 才人,尼姑,昭仪,宸妃,皇后,天后,摄政天后。 她一步步走来,距离心中的那个位置也越来越近。 大唐的半壁江山,已经落入了她的手中。 她想笑,放肆大笑,殿内忽然响起了一个声音:“恭喜你,净光。” 武媚娘回头,见到了从黑暗中走出来黎朝:“黎朝星君。” 李昭特地派了黎朝过来,表达自己对她的祝贺:“以后,朝堂就是你做主了。” 黎朝伸手,摸了摸架子上的摄政天后服。 那是一套与帝王衮服一模一样的衣裳,绶、纽、印都与帝王一般无二,只是冠冕还是皇后用的凤冠,但到底是不一样了。 “当了摄政天后,你能做的事情更多了。准备好,迎接未来的风暴了吗?” 武媚娘点头:“嗯,我准备好了。” 又一次朝会,这一次,武媚娘穿上了帝王的衮服,头戴凤冠,坐到了含元殿的宝座上。 丹陛下,紫蓝青红,文武百官,莫不下跪,俯首听命。 “叩见天后陛下,陛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摄政天后,是为女主,君临天下,当称陛下。 新官上任三把火,武媚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让太子辅佐她治国,再把东宫属官郝处俊调离东宫,李义琰也贬官了,还牵连了一大批东宫属臣。 第二件事,就是宫女内侍的出宫制度,日后宫女年纪到了二十二,想出宫者可以出宫,年迈者也另有安置,内侍则全部出家为道。 第三件事,就是趁着荣国夫人去世之时,改礼法。 大唐礼法不同,父在母死,子女只能为母服次一等的齐衰,而非斩衰。 自此以后,父在,母死,为母服斩衰三年! 父死,母死,亦为母服斩衰三年! 母与父,第一次在礼法上,达到了平等。 接下来,武媚娘把目光放到了李弘身上。 她看着这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心情复杂。 曾经,这个长子是她一路高升的依仗之一。 如今,却已经成了她通向权力至高点的绊脚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