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嫁权宦第234章 争吵
周文毅被人拖到了城外的乱葬场,在宫里的人离开后。 有一张脸出现了。 他看着泡的恶臭又脏兮兮的周文毅尸体,眼底露出嗜血的狂。“你们都死了啊?那岂不是只有我活着,我是不是要替你们报仇?” 有人朝这里走过来。 那身影马上消失。 第二天一早。 青黛一路浅笑来到了棠院,“夫人。奴婢告诉你一件好消息。” “昨晚的事情成了?” “下了药了。”青黛站在廊下露出得意的笑容,说话间笑容一点一点褪去。 “奴婢过去的时候,她们二人还在计划明天来府里赔礼道歉,还说要把那男子装扮成丫鬟的样子带进来。” 春熙忍不住啐骂: “猪油蒙了心的恶毒东西。你就该当时杀了她们。” “那未免太便宜她们了。”青黛的目光望向了远处,“我就要她们自食苦果。” 锦衣卫的人又过来告诉苏如棠。 说是周文毅死了。 尸体被诏狱的人拉到乱葬岗。 再次听到周文毅的名字,苏如棠恍如隔世一般。和周家的恩怨也到此结束,“死了就死了吧。原本和我也没有什么关系。” “指挥使大人说周文宴失踪到现在都没有找到。” 苏如棠也没有放在心上。 “看他的造化吧。” 苏如棠想到的是了然大和尚,必须要在今年医治好殇弃的脸才行。 “叫独活去打听了然大师父到了哪里?催他早点回京,跟着那太上皇有个什么乐趣。”苏如棠嘴里说着抱怨的话。 青黛应了一声离开。 有丫鬟送来了一封信,苏如棠打开一看是龙玉写给她的信。约她后天去护国寺赏梅花,龙玉用了一个印记。 苏如棠看了就知道这是有事情跟她说。 她让丫鬟告诉送信的人,就说后天必然会去护国寺。 御书房也很忙。 弹劾五皇子的折子像雪花一样。 都是说他在初夏还没收割的时候去江南下令农田改成桑田,令无数农人颗粒无收不说,还导致今年灾害江南收不到税粮。 江南收不到税粮,其它地方可想而知。 简老爷子这些日子身体不好,如今在家里起不了床。没办法上朝,有心也出不了力。 沈中书和博落回、成王爷、康王爷四个人坐在御书房。 殇厌站在不远处。 隔着帘子,皇帝正在打坐。他说得要趁着这段时间修炼,否则怕耽误了进度。 “这次的事情怎么过了半年才到京城?”沈中书故意把折子放在最上面,“之前竟然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江南的节度使也没个说法。” 成王爷拿了折子一看。 麦子还没有成熟,江南实行五皇子的命令执行农田改桑田。 老百姓自然不愿意去年秋冬天种下去的麦子,眼瞅着过一个多月就是收成了,这会却要被践踏割掉种桑树苗。 老百姓不乐意。 上面的命令很难推行下去。 五皇子知道离国的绸缎给离国带来巨大的收益,他调派了附近军营的将士们骑马踏苗。 无数官兵骑马进了麦地。 有的直接叫衙役赶着牛进了麦地,开始耕田。 民以食为天。 老百姓最是爱惜粮食,不是不遵守上面的告示。只要再给他们一个多月的时间,待麦子收割了改为桑田就行。 不少老农看不得麦子被践踏。 跑进了麦田里,双手张开躺在地上。 马蹄惊起。 将士们本来心有不忍,奈何军令难违。 五皇子下令,遇到造反的刁民,一律格杀勿论。 说是桑田利于国家,岂可为了个人的蝇头小利跟国家大利较量。这次农改桑的运动,死在马蹄子下面的刁民就有几百人。 被抓的还有一千多人。 皇帝知道这件事情。 他听说有想造反的刁民阻碍农改桑,危害大周国家利益。煽动刁民闹事,还下旨让五皇子从严处理。 苏侍中那时候提出派户部大臣过去查看。 被皇帝斥责了。 沈中书当做不知道这件事情。 现在被其他几个皇子撺掇死了的老农子女来闹事,还让江南的学子写了陈情书。 博落回看到了折子气的忍不住开口: “数千条人命,一句造反的刁民就给定罪了。老百姓不过是为了辛辛苦苦种植的粮食不会践踏,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件事情一定要严查。” 沈中书故意咳嗽了一声,看向了成王,却见成王好像是局外人一样坐在那里闭目养神。 “五皇子当时做的也没错。叫人先抓人关起来,再一个个地严查。该处置的还是要处置,谁知道有百姓在有心人的唆使下闹了起来。 那些老百姓拿锄头去打马头,你说马都是些畜生惊了自然满地乱跑。” 沈中书说得有理有据。 皇帝在帘子后面点点头,很高兴沈中书的识大体。 “中书大人一句轻飘飘的在有心人唆使下闹起来说的好。在谁的唆使下,有没有证据说有人指使老百姓闹事。” 博落回摁着脑门子,想起夏天有一次苏侍中喝醉了酒。 嘴里说了句,江南的百姓们苦啊。 当时,博落回没当回事。 原来那些百姓死于官员的激进做派中。 沈中书面色很难看,博落回的性子比苏国公还要硬。仗着出生寒门两袖清风,根本无所畏惧。 平等地喷每一个人。 “博侍中言重了。改农为桑是国策,必须办。”沈中书话锋一转,看向了康王。“这件事情不是我经手,我也是就事论事。 老百姓损失的不过是一季的麦子,完全可以跟官府提出条件减免税粮。 到了秋天,还能产丝卖银子。 不能看眼前的利益,要着眼于长远来看。政策肯定是好的,也是为了老百姓好才会推行。那些愚民没脑子,偏听信有心之人的挑唆闹事。” 沈中书越说越激动。 “博侍中是在质疑皇上的政策吗?” 一直不说话闭目养神的成王睁开了眼睛,“博侍中也就是心系老百姓,他寒门出生知道老百姓的苦楚。” “我知道博侍中出生寒门。不是不给老百姓活路,是替老百姓想好了发家致富的路子。” 沈中书的话说进了皇帝的心里。 他也没有心思打坐了。 歪靠在榻上,不断地点头。 就差给沈中书鼓掌,看来只有沈中书才体谅他当皇帝的苦心。 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老百姓啊。 博落回气的快要笑了。 “沈中书说得轻巧。你也知道桑苗要到秋后才能产丝,产的那点东西换得回当年的粮食吗? 老百姓等着夏天的粮食缴税填饱肚子,还有夏天插秧秋天再收割的水稻。 你当老百姓家里有多少存粮?还是他们把嘴巴缝起来,等着秋天产丝后再去吃饭。” “青黄不接,说的就是初夏的时候。多少人靠野菜草根子充饥,江南比其他地方的百姓日子好点,但也没办法有多少存粮。” “中书大人怎么不把府上的粮食送去给老百姓,你叫人实打实的税收全免,粮食发了下去。看看有哪个老百姓会跟政府的国策过不去。 百姓最怕跟官府的人打交道,让他们不顾性命闹事,必然是没了活路。” 皇帝抬手将砚台丢了出来。 殇厌眼明手快,赶紧借力把砚台打歪了。 博落回出了一身冷汗。 砚台分明是冲着他来的。 沈中书站了起来。 想要怒骂博落回,这个死东西太不给他面子了。 成王站起来打哈哈,“好了好了。都是公务,咱们和气一点。” 沈中书顿时委屈起来。 “桑田的收入又不是进入我的腰包,也都是为了江南的老百姓。那些桑农得了便宜还要闹事情,找谁说理去。 都说减免税收,都说缺粮食。户部就不缺吗? 到了年底,各个部门都要银子要粮食。你让老百姓减免了,拿什么给六部。” 众人不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