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鲁国风云第658章 孔门七十二贤之高柴(1)
仲由和高柴都被举荐为卫国大夫,两人都很忙。 仲由以孔氏家宰的身份,忙着帮孔圉操练兵马。而高柴则作为卫国士师,常常奔走于朝堂、司理衙门以及案发第一线等地,忙得不亦乐乎。 这一天,仲由前来向孔子问安,孔子很高兴,仲由见到端木赐、颜回、颜刻、司马牛等众师兄弟,自然心情愉快。那就喝一个吧。 喝的,是茶,不是酒。 孔子高徒燕汲从秦国带来的秦酒早就晚完了。说实在的,关于酒量,众师兄弟中谁都喝不过孔子,孔子曾经在弟子们面前展示过什么叫酒量。 后世有一个叫武松的宋国人,听说能一口气喝景阳岗的十八碗酒,喝了还能打老虎,貌似酒量好得不要不要的。但在孔子面前论酒量,武松估计是不敢吱声的。 据说,孔子饮酒如饮水,真正的千杯不倒,永不曾醉! 只是,酒这东西很贵重,而孔子在很多时候,可谓是穷困潦倒。别看他现在卫国享受着优厚的年薪,但这是不稳定的。 除非真正加入卫国国籍,但那个时候没这个概念。而且,孔子迟早是要回鲁国的。 大家一起喝着茶,聊着天。 颜回笑道:“子路一到卫国就担任了卫国大夫,祝贺祝贺,想不到我们这些师兄弟中,这个官缘还得数子路你啊。” 仲由有点不好意思,颜回所言没错,想当年,孔子在鲁国担任大司寇时,仲由就担任了季氏家宰,如今又以卫国大夫的身份担任了卫国执政上卿孔氏家宰,这确实是要职。 不过,仲由想到了高柴,忙摆摆手道:“其实我们这些师兄弟中,论当官,还得数子高,他已经四次当官了。而我就担任过家宰而已,只能算是人家的家臣,而不能算是国家的官吏。” 子高是高柴的字,当时的称谓习惯是自称名,人称字。 高柴由于工作实在太忙,所以没有与仲由一起看望老师,这反倒让大家都在背后放开议论高柴起来。 话题是仲由先提起来的,因为仲由与高柴两人在同门师兄中算是死党。 孔子在鲁国从政时,许多弟子都被三桓看中而聘为家臣,仲由就被季氏看中担任了季氏家宰。 仲由知道高柴的才能,而季氏许多城邑正需要邑宰,所以仲由就举荐了高柴。 当时孔子知道后很不高兴,他认为高柴这个人看上去就是很愚笨的样子,整个就呆子,不够机灵。 而邑宰这样的地方行政长官,不但需要智慧,而且需要情商,为人处事要灵活多变。 当时,孔子对仲由连连摇头,道:“子路啊子路,子高的学识还不够当一名邑宰的,你却向季氏推荐他,这岂不是在害子高么?” 仲由张着嘴,不服道:“这怎么是害人家呢?学识不够,完全可以边实践边学习嘛。夫子您不是说,要重视实践,强调身体力行,所以完全没必要先把书读透了再去当官嘛。” 在仲由看来,无论是鲁国上下,还是列国诸侯,许多当官的,哪里有什么知识?照样当着官。 学而优则仕?算了吧,应该是生而优则仕! 至少学问,一边当官一边可以积累嘛。 孔子气得连连跺脚,差点一巴掌朝仲由抡过去。当然,那个年代君子动口不动手,孔子最终是对仲由大声训斥道:“子路!你太过分了知道不?尖嘴利牙,强词夺理,红口狡辩,我平生最恨这种人!” 在孔子看来,当官不同于一般工作,那可是要治理民众的。如果没有相当的治政水平,那就有可能害了百姓。 但是,季孙斯已经召见了高柴,一番面试下来,对高柴非赏满意。孔子也知道高柴即将赴费邑担任邑宰,所以尽管内心不乐意,但也无可奈何。 仲由表面上对孔子的话挺在意的,表示自己一定会关照好高柴的,但在内心里对孔子一百个否定:子高,厉害着哩,老师你不要看他个子矮小就看不起他,你只是不了解他罢了。 是的,孔子对高柴可能是不了解,至少那个时候是不了解的。孔子甚至评价高柴,说他“愚钝”。 而高柴的个头也确实矮小,因为史载“长不满五尺”。 不满五尺,按现代三尺为米算,不满五尺的男人很正常嘛,约一米六七了! 但在古代,这个一尺应该是远不及现代的一尺的。如在商代,一尺合今1695厘米,十尺为一丈,故当时一般的男子约一丈,故有“丈夫”之称。 到了大周王朝,一尺约等于231厘米!不满五尺的高柴,意味着12米都不到的身高!这个应该叫侏儒了吧? 但是,浓缩的全是满满的精华! 高柴在担任季氏家臣的那段日子里,展现了超强的治理能力,他崇尚尊老孝亲,推行礼教文化,其治下百姓对他无不心悦诚服。在极短时期内,高柴就将季氏重镇费邑给治理得井井有条,让当时的季孙斯非赏满意。 后来,高柴又先后担任了郕邑和武城这两个城邑的邑宰,高柴都干得非赏不错,其超群的治政能力让孔子不得不服。 有意思的是,郕邑并非季氏食邑,而是孟氏食邑。 高柴之所以从季氏家跳到孟氏家,并非是在季氏家里干不下去了,而是因为高柴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季氏的费邑给治理得秩序井然,这让孟氏非赏眼谗。 要知道,当时的孟氏宗主正是仲孙何忌,说起来他也算是高柴的同门师兄。于是,在仲孙何忌的要求下,鲁国执政上卿季孙斯勉强同意让高柴去帮一帮孟氏,具体的工作是治理郕邑。 当时的郕邑,完全礼崩乐坏的模样。 但高柴的名声已经很响亮了,而其最响的那一个名声,就是他的孝悌风范。 据说,高柴父亲去世后,高柴居然泣血三年! 乍一见此句,笔者也吓了一大跳,应该是哭出血来才叫泣血吧?人之哀极,是有可能泣血的,但要泣个三年,这个人应该是要泣去见列祖列宗了。 不要担心,高柴确实是泣血三年,而且他非但没有泣出毛病来,后来还活到了128岁,真正的高寿者! 泣血,意指无声的哭泣。高柴为父亲守丧,无声哭泣三年,这是非常人可做到的。 所以,高柴以孝着称,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评价。但由于高柴生来个头矮小,故说话行事非赏低调,从不与人争先,给人的感觉就是过于老实迂腐。 所以,孔子曾经评价过高柴:“愚。” 但高柴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这个愚,不是愚蠢的愚,而是大智若愚的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