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叶公沈诸梁(1/1)

作者:千里草人

春秋鲁国风云第595章 叶公沈诸梁

孔子决定了,但直接就去楚国都城郢都么?不不不,孔子想去见一个贤人,一个楚国的贤人,沈诸梁。 沈诸梁,楚国公族大夫,楚国先君楚庄王曾孙,芈姓,沈尹氏,名诸梁,字子高。 沈诸梁父亲为楚国大名鼎鼎的左司马沈尹戍,战死于吴楚柏举之战。 沈尹戍乃楚国公族人,本是芈姓熊氏,楚庄王之曾孙,名戍,因在楚平王时担任沈县(今安徽省临泉县)县尹,世称沈尹戍。 沈尹戍是楚平王、楚昭王时代难得的人材。他为人正直,不趋炎附势。 当时,楚平王以阴谋诡计夺得了君位后,为平息国内矛盾,且打造一个热爱和平的楚王形象,楚平王不顾楚国上下反对,不但让已经被楚国吞并且耗费了大量国力修筑的陈、蔡两地复国,更宣布今后五年内不再对外挑起刀兵,丧失了中原诸侯联盟正分崩离析时一举扩大地盘的大好机会。 楚平王此举,让一直对楚国虎视眈眈的吴国迅速抓住机会,楚国原江淮流域诸多附庸和地盘被吴国蚕食,吴国国力军力迅速壮大,给楚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但楚平王一改历史上楚军对外强悍用兵的作风,没能及时积极对吴国主动讨伐,而是对吴国采取了守势,耗费大力人力物力修筑边境城池。 当时,沈尹戍就提出反对意见。沈尹戍认为,楚国大规模在边境修城势必引发邻国警觉,招致不必要的边患。但没人听他的。 楚平王死后,即位的楚昭王年幼。国内大权又被令尹囊瓦掌控,楚国国内矛盾重重。 吴国看到了机会,雄才大略的吴王阖闾在楚国叛将伍子胥、伯嚭以及一代战神孙武的辅佐下,以三万之众向楚国发起奇袭,并在柏举一役中将二十万楚军击溃。 当时,楚军统帅囊瓦的二十万主力部队在柏举遭到惨败,原本献计并亲率一万楚军欲夺取淮河渡口烧尽吴军运粮船的沈尹戍无奈放弃原来战术安排,率军赶回救援,结果在雍澨遭遇了吴军,双方激战。 沈尹戍是位智勇双全的楚国大夫,他指挥楚军向吴军发起突然袭击,吴军猝不及防,被打得大败溃散。 但很快吴王阖闾亲率主力赶到,更兼由军师孙武现场指挥,吴军以优势兵力将沈尹戍部团团包围。 沈尹戍身先士卒,左冲右突,奋勇冲杀,肩、腿、左肋均被羽箭射中,鲜血染红了战袍仍奋力拼杀。 他指挥楚军发起多次冲击,但无奈吴军势大,沈尹戍寡不敌众,根本无法冲出重围。 沈尹戍仰天长啸:“大丈夫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有何憾!吴狗,既生不能奈汝何,吾死亦将佑护大楚!” 他又对部将道:“吾战死,汝等务必将吾头颅斩下奉大王,务必告诉大王,舍郢都而存王室,大楚沃野千里,当可东山再起!” 言毕,挥刀划颈! 刀过处,血如长虹,沈尹戍伟岸的身躯重重倒下。 楚国名将沈尹戍,就此壮烈殉国! 在吴楚柏举之战中,如果楚军统帅囊瓦坚定执行沈尹戍提出的战术,可能招致灭国之灾的不是楚国,而是吴国! 但由于囊瓦对沈尹戍极度猜忌,最后未全面采纳沈尹戍之策,最后被吴军击溃。吴军趁势攻入楚国都城郢都,这也是楚国自立国以来第一次都城被外敌攻破。 都城被敌人侵占,用当时的话讲,这也算是国家“被灭”了。 这是楚国历史上最大的耻辱,特别是吴军攻入郢都后大举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郢都成为人间地狱。 后来,楚昭王正是按照沈尹戍遗言,在郢都被吴军大举包围时,果断舍弃郢都,用火牛计突围成功。 再后来,楚昭王在楚国公室的全力辅佐下,收拢全国各地楚军,再在秦国的援助下,一举击败了吴军,收复了郢都。 在英明的楚昭王领导下,遭受亡国之灾的楚国迅速东山再起,如凤凰涅盘般重新在春秋江湖崛起。 如今,正是强大的楚国与强大的吴国在长江以南,以不死不休的姿态较量着。 而这一切,已经为国捐躯的沈尹戍当然居功至伟。 楚昭王感念其功,故封年仅24岁的其子沈诸梁封地在叶邑(今河南叶县南旧城),人称叶公。 与其父沈尹戍一样,沈诸梁也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夫。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担任了楚国大夫,并受命治理叶邑,政绩突出。 据说,叶公在叶邑兴水利劝农桑,主持修筑了叶邑东、西二陂,灌溉农田数十万亩。 叶邑二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之一,此水利工程的建成,极大推动了叶邑的经济发展。 此外,叶公治理叶邑,强调以法治理,赏罚严明,叶邑境内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叶公深受百姓爱戴,贤名远播四方。 孔子听闻叶公贤名,此番又欲赴楚,故率众弟子专门拜访了叶公。 孔子的意图是以贤举贤,他知道叶公是楚国大贤,楚昭王虽有心重用自己,但自己毕竟无功于楚国。 如果自己能够得到叶公这样的大贤举荐,至少可以弥补自己无功于楚国的遗憾。 而要得到叶公举荐,自然需要自己在叶公面前展示非凡的治国理政才能。 对此,曾经在鲁国有过虽然短暂但非常成功治理经验的孔子,是相当自信的。 这一次,孔子是主动前去拜访叶公的,巧的是,正好见叶公正在断案。 案情很简单。叶邑有一个叫张小三的年轻人,举报自己的父亲张大三盗窃了邻居一头羊。 叶公升堂,由于铁证如山,张大山当场认罪,被关入大牢。 张小三举报有功,被予以奖励,还对张小三举恶不避亲之举在叶邑全境予以通报表扬。 孔子当时就连连摇头,他对众弟子道:“百善孝为先。张小三知道父亲张大三犯了盗窃之罪,理应隐瞒,这是孝。因此而告官,这是大不孝。叶公之贤,看来不过如此啊。” 众弟子连连点头,又互相窃窃私语,孔子的话,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了叶公耳里。 听说孔夫子到了叶邑,叶公非常高兴,他立即安排会见孔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