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赴齐谋官4:什么样的乐舞让孔子三月不知肉味?(1/1)

作者:千里草人

春秋鲁国风云第471章 赴齐谋官4:什么样的乐舞让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晏婴对孔子师徒以礼相待,两人交谈了起来。 晏婴进一步了解了孔子的思想学说,对孔子提出的仁政理念非常赞同。 但晏婴也进一步陈述了施政务必符合国情世情的道理,孔子自叹不如。 “夫子若有心,还望能够多去齐国各地走走,体察民情,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国君出谋划策。”临别,晏婴对孔子道。 孔子回到高府,好几天都要检讨自己。 他真的很崇敬晏婴,虽然自己说要拜晏婴为师被晏婴拒绝了,但孔子决定,他日如果有机会执政,自己务必要如晏婴一样,做一位严格意义上的君子。 突然,孔子发现,自己在齐国已近一年,也拜访了不少士大夫,但从来没有哪一个人如晏婴般给自己以一种异样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知礼守义,是忠君爱国,是廉洁自律,是崇俭拒奢,是深入基层,是实事求是,是容人之过。 那就去齐国的基层走一走吧。 这一天,孔子与仲由就去了乡下某地。 此地非常荒凉,鲜有人迹,却不断遇到了一位老妇。 孔子看她穿着的样子,知道这正是死了儿子的着考服饰。 孔子非常同情,与仲由上前表示了哀悼。 老妇告诉孔子,她家所在不远处出现了老虎,老虎经常下山咬死人畜。这两年来,她的公公、丈夫都被老虎咬死了。 前几天,唯一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 仲由听得呆了一会,随即埋怨老妇道:“既然此地有虎伤人,为何不及时搬走?” 老妇哀怨地看了看仲由,哭道:“此地虽有虎,但却无苛政。相比猛虎,苛政更伤人啊。” 孔子不由感慨万分。 回到临淄后,孔子去见了晏婴,将此事对晏婴讲了。 “晏大夫,苛政猛于虎,难道大夫不好好检讨自己吗?”孔子毫不客气。 晏婴听后默然无语。 因为这一次,孔子是对的自己提出了批评。 自己作为辅政大夫,居然让国君实施的政策令百姓苦不堪言到了与猛虎伤人相比的地步,确实有一定责任。 齐景公为了谋图齐国霸业,不断建造战车,扩军备战,这便需要积聚大量财富,于是赋税很重。 史料记载,当时齐国的赋税是农田收成的三分之二,普通民众的生活之苦可想而知。 晏子向孔子作了一揖,也不说话。因为他早就发现这个问题,只是国君有自己的打算。 只是让孔子没料到的是,自己的这一调查研究结果,却为晏婴最终直接反对齐景公在帮助鲁昭公回国就位这事上,提供了现实理由。 为了帮助鲁昭公回国,齐国已经出动过不止一次大军了。哪次出兵,不需要耗费大量财力? 国际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前面讲过,晋国、楚国、周王室以及鲁国自身的形势都发生了变化。 一开始齐景公自信满满,总以为齐国大兵一出,鲁国顿时土崩瓦解,鲁昭公顺利回国,干掉季氏。 从此,鲁国就依附了齐国,齐国手头不但有了郯国、莒国、邾国、小邾国等东夷诸侯,更有了卫国、郑国、鲁国等传统大国,就有了与晋国叫板的资本。 但如今呢? 齐景公在鲁昭公身上下的投资已经很大了,看来是无任何回报的可能。 再加上,齐景公身边的红人梁丘据一直在暗中帮助季孙意如,鲁昭公身边的谋士子家羁则一直在动员鲁昭公把希望放在晋国那边。 齐国执政大臣晏婴更从齐国国家长远利益着想建议齐景公不要在帮助鲁昭公回国一事上过度积极,齐景公就有了任由鲁昭公自生自灭之意。 孔子欲在齐国出仕,无论是齐景公还是晏婴,或者是齐国的其他公卿大夫们,都能看出来,这位打着维护周礼旗号的鲁国贤人,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国君,鲁昭公。 既然如此,那又何必过于重视你孔丘先生呢? 齐景公对孔子开始冷淡起来,仅仅是保持着必要的礼节。 毕竟,孔子是当时知名的贤人,齐景公可不想背上一个不善待贤人的历史评价。 孔子一直居住在卿大夫高张家,高张也不再过于积极替孔子铺设在齐国出仕的道路了。 孔子终于感觉到了在齐国出仕做官可能希望不大,但既然来了齐国,难道就这样灰溜溜回鲁国? 想起自己离开鲁国时对学生们的那番豪情壮语,孔子不由灰心叹气。 此时的鲁昭公仍在郓邑,孔子也曾想着赴郓邑直接追随鲁昭公。 但消息传来,说鲁昭公身边追随者不断逃走,鲁昭公那边并不安全,孔子只好作罢。 一晃两年多过去了,这两年,孔子走访了不少齐国城邑,也对齐国更加了解。 齐国表面很强大,其实内部隐患重重,国、高、鲍、田这四大家族勾心斗角,权力斗争随时爆发。 尤其是田氏家族,广施仁政,据说齐人向田氏家族借钱不用付利息,向田氏借粮,大斗借出小斗收回,收获了满满的民心。 这与鲁国的季氏有着极其相似之处,鲁国的季氏控制着国家一半的军力与士大夫,一半以上的土地与人口,在自己的封邑内推行与优越于鲁国其他各地的赋税政策,同样收获着民心。 唉,礼崩乐坏了,鲁国如此,齐国亦如此。 孔子很郁闷,想起音乐,他觉得与其在齐国唉声叹气,不如好好研究一下齐国的音乐。 高张看看孔子一头扎进学问不想再过问世事的样子,觉得自己也有愧于这位鲁国贤才。 应该要为孔夫子做点什么予以补偿,高张就对孔子提议赴齐宫欣赏一下正宗的齐国音乐。 孔子欣然答应,就随高张再次进了宫。 齐景公虽然不想重用孔子,但对孔子仍旧是尊重的。 听说孔子这次是来欣赏音乐的,立即命人将最上乘的齐国音乐韶乐演奏给孔子欣赏。 孔子进入乐室,第一次见到了齐全的符合周礼的全套乐器乐具,编钟、编磬、琴、瑟、竽、萧等乐器一应俱全。 演奏开始了,随着木制的柷声响起,悦耳动听的编钟跟进,孔子顿时就被迷住了。 孔子沉浸在编磬清脆悦耳的乐音世界,如同在天庭感受着百鸟齐鸣。 然后,宛转悠扬的琴瑟音起,穿着古朴的舞女们随乐起舞,边舞边歌,歌声高亢清越,孔子不由闭上眼睛陶醉于其中。 突然,鼓声响起,笙、箫、管、陨等乐器齐鸣,旋律顿变。 孔子睁开眼睛,发现先前的古朴舞女们已下场,数排头戴彩羽的舞女次第登场,她们一个个身穿薄如蝉翼的齐纨彩衣,手持长长的翎毛,随着音乐的节奏,欢快起舞。 孔子看得呆了,他非常激动,这是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乐舞,是齐国的宫廷乐舞的经典。 孔子完全沉浸在音乐和舞蹈的美妙之中,仿佛自己正处于一高山流水的清朗之地,天边白云悠悠,山间绿意葱葱,和风伴随着花香,一切都是那么明媚,那么舒畅。 随着宫廷乐师们吹奏的音乐旋律突然变急,衣着清纯的舞女们依次退场,一队脸着兽谱、身披兽皮、手持盾牌的舞者上场,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起整齐划一、舒展有力的舞蹈,边舞边和着音乐的节奏吟唱着诗,给人极强的震撼之感。 终于,乐舞达到了高潮,八音共奏,钟鼓齐鸣、琴瑟和谐、金声玉振,音乐美妙绝伦。 孔子激动万分,此时的他仿佛并非在齐宫欣赏着乐舞,而是进入了一个天地和谐、万物共生、祥瑞缭绕、绚丽多彩世外仙境。 孔子如醉如痴,他不由自主站起身来,随着音乐的节奏手舞足蹈起来,边舞边和诗而唱。 乐舞结束后,孔子向齐景公深深施礼,以示感谢。 孔子道:“能一睹韶乐之美,实在三生有幸。韶乐,何其完美,实乃世上第一乐舞矣!丘知足矣。” 齐景公叹了一口气,在他眼里,孔丘虽然才华出众,但确实如晏婴所言,华而不实,其礼教学说根本不切大国争霸实际。 看看,就一个韶乐,就让孔丘如醉如痴。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心怀治国理政之才? 齐景公对孔子道:“依先生大才,当居卿大夫之职。但寡人无德,却不能给予先生此等要职,致先生屈居寡国三年,诚寡人之过。 寡人思考再三,有意聘先生为大夫,专门研究乐舞,如何?” 专门研究乐舞? 孔子笑了,这不是自己的追求。 自己所求的,是一展胸中所学,掌握国政实权,推行礼教治国之策! 很显然,齐侯不想再重用自己了。 那就回去吧。 不过,在回去之前,得将这韶乐给完全掌握。 孔子向齐景公提出了让自己呆在齐宫向宫廷乐师学习韶乐的要求,齐景公欣然答应。 真是十足的文人,齐景公心里想着,笑着。 孔子大喜,在接下来的数月,孔子一头扎进了对齐国宫廷乐舞的研究与学习中。 他翻阅了大量乐谱典籍,向宫廷乐师甚至普通乐人、歌伎、舞者询问学习。 孔子的不耻下问以及在学习上的废寝忘食,给齐国宫廷乐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子突然发现,熄灭了在齐国出仕为官之念的自己,钻研乐舞文化给自己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他孜孜不倦地学习,感觉此番齐国之行,收获极其巨大。 只是令孔子没想到的是,由于自己数月来在齐宫研究学习乐舞文化,而齐景公更是有意任命孔子为执掌礼乐的大夫,这让一些齐国大夫们深感不安。 这一天临近中午时,孔子刚想出门蹓跶蹓跶,有几个长得五大三粗的壮汉在路上拦住了孔子,冲着孔子恶语相向:再不滚,那就休怪老子不客气了。 早就不受齐国人待见了,这点自知之明孔子还是有的。 但如今齐国居然有人威胁自己了。想起齐国人一向狠勇好斗,孔子感觉到了危险。 那就快离开齐国吧。 孔子急匆匆回到住处,吩咐仲由立即收拾行李走人。 仲由刚把米淘好下了锅,见孔子惊慌失措的样子,在心里摇摇头道:“夫子,这米都下了锅,要走那也得吃完饭再走吧。” 孔子生气道:“吃什么饭?这地方吾是一刻也不想呆了,快走!” 仲由为难道:“那这饭怎么办?” 孔子冲仲由瞪了瞪眼,喝道:“把米捞出来,带上,走!” 公元前515年,在齐国呆了整整三年之久的孔子,带着从锅里捞出来还湿漉漉的米,仓促离开齐国,回到了鲁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