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鲁国风云第23章 三国同盟:郑齐鲁铁三角同盟也
但是,宋国是鲁国的盟国,根据当时的规定,两国既然为盟国,那就得履行盟国义务,即当一国遭到攻击时,如果向盟国求援,盟国必须得救。 鲁隐公头大了。果然,郑国在北制歼灭了南燕国后,兵锋东指,全力向宋国发动了进攻。 这次进攻,郑国还找了一个理由,那便是以周王朝卿士的名义,代表长期被宋国欺负的邾国出头,为宋国曾经屡屡侵占邾国土地讨伐宋国。 邾国早就想攀上郑国这根大腿了,与郕国一样,邾国一直想要为自己谋个爵位,从而不再以鲁国附庸的地位行走江湖。郑国是大周王朝卿士,如果能够把郑国的马屁拍好,郑国应该会帮这个忙。 所以,邾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郑国的军事行动。 宋国国君宋殇公有些气急败坏了,你郑国明明是报复去年的五国伐郑,却偏要搬出一个替邾国主持公道的名义,也太不是东西了吧。 令宋殇公更气急败坏的是,郑、邾联军侵入宋国后,势不可挡,很快包围了宋国都城商丘。 按理,你宋国凭着商丘城高墙坚,而且宋国也是传统上的军事强国,又有什么好担心的?你宋殇公有什么好气急败坏的? 原来,这个时候的宋军主力并不在商丘,而是出兵包围了郑国的长葛。去年五国伐郑时,郑国为分化联军兵力,把流亡于郑国的宋国公子宋冯安置却了郑国重镇长葛,引宋军兵围长葛。 宋冯所驻守的长葛是郑国军事重镇,宋军围了好长时间,一直无法攻下。 春秋初期,我们往往看到,诸侯国的军队围这个城围那个城,但要攻取哪个城,貌似是很困难的是。确实,在那个时候,攻城机械和装备都极其落后,再弱小的诸侯国,如果能够将城修得够坚固,一般的军队是难以攻下的。 所以,要攻取城邑,往往是这几种办法:一是使诈,如将守军引出城外歼灭;二是围困至城邑内没了粮食而自乱。我们经常看到史料类似这样的记录:围城,割其麦子。 就这样,那边,宋军主力一直在兵围长葛。这边,郑国干脆不去救长葛,而是联合了邾国进攻宋国,来了一个春秋早期版本的围魏救赵之计,军事意图非常明显,那便是包围宋国都城商丘,迫使宋军从长葛撤退。 宋国令包围长葛的宋军回援,同时派出使者赴鲁国,向同盟的鲁国求援。 鲁隐公头大如麻,不知该如何应对宋国使者。他问宋使:“请问贵使,郑军现在已经到了哪里?” 鲁隐公这是明知故问,五国伐郑以来,他一直在关注着郑国。这次郑国以替自己的附庸国邾国出头为理由教训宋国,也算是师出有名。他的情报系统第一时间将郑军、宋军动向向他作了汇报。 谁料,宋国使者见这位摄政的鲁侯并未当场发兵救宋,还以为这个以小心谨慎而出名的摄政鲁侯是害怕战斗指数一流的郑国军队。 为鼓励鲁隐公尽快出兵救宋,这位宋国使臣居然撒了一个大谎:“回禀鲁侯,郑军尚未到达敝国都城,鲁侯如果早日出兵,与敝国将士一起,驻守敝国都城商丘,郑军自然不战而退。” 啊?你小样的,居然敢在寡人面前说谎?郑军明明已经包围了商丘,你还说尚未到达商丘? 鲁隐公心头不悦,猛然,他灵光一现,找到了拒绝出兵救宋的上佳理由! 鲁隐公故意一拍桌案,怒喝道:“贵使请回吧。战争如此重要的军国大事,贵使居然信口雌黄。本来,寡人不待宋公命令,已作好了求援贵国的准备。现在既然贵国军队如此强悍,能够将郑军挡在都城以外,那寡国这点兵力,就不知道该不该救援贵国了。” 说罢,拂袖,送客。 宋国使臣目瞪口呆,然后悻悻而归,回报宋殇公,把宋殇公气得七窍生烟。好啊,你区区一个摄政的鲁侯,居然敢背弃与宋国的盟约,那就走着瞧,待寡人收拾了郑国,再来教训你鲁国。 但显然,宋殇公的这些仅仅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因为文韬武略的郑庄公已经看到了鲁宋之间的矛盾,他大喜过望,立即遣使赴鲁国,向鲁国表示了郑国愿与鲁国结盟的意见。 鲁隐公大喜,那还不答应?能够与当时可谓是中原第一强国的郑国结盟,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公元前717年春,郑国、鲁国结盟。 由于此前,郑国已经与齐国结盟,那鲁国与齐国关系改善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可以说,长期以来,鲁国与齐国的关系是相当紧张的。鲁国在历史上因为曾经帮助过纪国陷害过齐国国君齐哀公,致使齐哀公被天子活烹,导致两国关系降至冰点,从此两国矛盾不断,冲突出不断。 现在的齐国,在经历了齐前庄公的励精图治后,国力已经迅速恢复。此时的国君齐僖公亦是一位文韬武略的明君,齐国国力蒸蒸日上。 如果说,此前的齐国内乱不断,鲁国还可以对齐国有着一定的优势,那现在鲁国在齐国面前,明显要矮一头了。 由于齐国与郑国已经通过卢地之盟、石门之盟建立了同盟关系,那郑国向鲁国伸出橄榄枝,鲁国如果不一把抓住,借郑国的关系,实现与齐国和好的机会就会丢失! 鲁隐公果断接受了郑国的好意,答应了与郑国和解,并正如鲁隐公所希望的那样,鲁国也迅速改善了与齐国的关系。 就这样,公元前717年,在鲁隐公的努力下,鲁国与齐国、郑国分别结盟,春秋初期一个强大的军事利益集团--郑齐鲁联盟宣告成立。 这是鲁隐公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国力迅速强盛起来的鲁国作出的巨大贡献,郑齐鲁联盟的成立,极大地震撼了当时以宋国为首的宋卫陈蔡联盟,中原两大联盟为争夺地区的发言权,开展了一场场激烈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