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留下阎立本(2/2)

作者:张阳李玥

张阳李玥第八百五十章 留下阎立本

“是吗?”李泰暗暗点头,记下来的这个名字。

长安城,宫里,王公公脚步匆匆走过皇城,再从承天门走入,一路走进皇宫的内城。

别看这位公公年事已高,走路的速度倒是一点都不慢。

总算是走到甘露殿,王公公脚步还没迈入就听到了陛下的怒骂声。

“竖子张阳!你胆敢戏弄朕的文臣!你好大的胆子。”

听到陛下的怒吼声,王公公便知道阎立本的事情,还是传到了陛下的耳中。

殿内又传来了打砸东西的响动,王公公站在殿外又不说话了,沉默良久,心中也放下了本来要和陛下说的事。

李世民发了一通脾气,又意识到曲江池修建成坊市曲江里的工事又不能耽搁,让阎立本的弟弟阎立德替上。

等岑文本与于志宁走出了甘露殿,王公公这才迈步进去,“陛下,骊山的奏章。”

听到骊山,李世民额头青筋直冒,喝道:“他又怎么了!”

王公公连忙道:“说是骊山县侯写的。”

李世民一手夺过奏章,扶了扶眼镜继续看着,奏章上张阳说明了长安城的现状,就算是长安城修建了曲江里,也只是能够缓解一时。

将来长安城的人口还会更多,如此增设坊市会除了让街巷更拥挤,没有其他的益处。

拆了长安城东西两面的城墙,保持内城与皇宫的建设,扩建长安城,修砌道路。

皇帝随手将这份奏章放在了一旁,便拿起了另外的奏章。

长安城的皇城内,张大安听着许敬宗与李义府的议论,张大象也能说上一两句。

现在大家都各司其职,但都是礼部出来的,在对付外使的事上总是能够说上一两句话。

张大安又道:“这高卢人远道而来,他们说高卢也能出兵攻打大食,但要大唐与高卢人结为交好。”

话语一顿,张大安叹道:“简而言之就是和亲。”

许敬宗颔首道:“自县侯任职礼部尚书之后,朝中再也没有说起过和亲之事。”

几人谈了小半个时辰,到底还是对高卢人并不熟,想着先探探虚实。

“多谢诸位兄长帮衬。”张大安起身行礼。

“莫要客气。”许敬宗连忙扶着他,“当年我们都在礼部做事,当该帮衬一二的,陛下也明说了礼部的事情交给礼部自决,再去惊动骊山不合适。”

“老夫可安排上官仪写一份书信送去骊山,并且由门下省递给陛下,如此便与礼部无关了。”

自任礼部尚书以来,张大安越发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没有许敬宗和兄长任职礼部尚书之时,还能游刃有余。

在为人处世的能力上,张大安觉得自己应该向许敬宗多学。

客客气气地将这几位兄长送出了礼部官衙,张大安心中还是有些介怀往后骊山一系的人该如何自处。

李义府刚走出朱雀门就见到了袁公瑜带着三两人站在这里。

“李少卿。”袁公瑜先是唤了一声,便拉着人站到一旁小声道:“有几个人在议论与高卢人和亲的事。”

高卢人的记录最早出现在西域的典籍中,这还是送入宫中没了消息,情理之中的结果,意料之内。

拆了城墙哪有这么容易。

“爹爹,放心,女儿将来去炸了它!”

张阳回头瞪了一眼。

小清清嬉笑着逃开。

李玥无奈摇头道:“这孩子真是没救了。”

阎立本还是留在了骊山,既然要给骊山打工还债,李泰便带着自家岳丈熟悉骊山的流程。

江师傅与阎立本谈得来,两人走在一起可以说很多话,比如会所在铸造工艺上,有很多相同的观点。

看着岳丈能够身心全部投入在匠作上,李泰放心了不少。

阎立本投入工作,很快就进入状态,图纸挂在墙上,有两条路往返,路线以骊山为中心,连接长安城周边各处乡县,道路所过之处就是官道的交界所在。

不得不说这个路线设计得很好,似乎关中就该有这样的一条路。

江师傅又拿出一张图纸,“这是县侯所画的新路模样,此乃铁路。”

“铁路?”

“嗯。”江师傅抚须道:“所谓铁路就是用铁铺成的道路,等我们的蒸汽机车铸造好了,铁路就能用上了。”

说着话,江师傅带着阎立本走到骊山铁厂的后方,这里是放着一根根铁料。

打开库房的门,阳光照入的时候,这些铁料十分晃眼,能够当镜子用,它光洁的横面如横刀的刀刃一般光滑。

每一根都有手臂般粗细,阎立本抬着试了试,分量不轻,抚须道:“骊山用如此好的铁料来修路,未免太奢侈了,这是用来铸造横刀的。”

江师傅笑道:“其实这不算是铁料,应该是钢材。”

阎立本诧异道:“钢?”

“不论是重量和硬度都不是寻常的铁料能够比拟的。”

将手放在钢材上,可以感觉到它冰凉的温度,仔细看甚至都找不到它的纹路。

阎立本感慨道:“骊山铸造竟到了这等地步。”

江师傅笑着带阎立本走入铁厂。

当见到几个巨大的炉子,阎立本许久说不出话语,许久后叹道:“难怪骊山一直在储存煤矿,原来都是为了这些。”

比奇中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