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人生张阳李玥第七百零二章 睚眦必报许敬宗
“慢着!”李泰诧异道:“为何是本王?”
张阳淡然道:“只有魏王殿下出面了,才能令人望而却步,不再让外人掺和这件事,才能让此事到此为止。”
李泰给了身边的侍卫一个眼神,让他们去办事。
张阳带走了李泰刚刚烤好的两大串烤羊肉回了骊山,到了山上就将这两串烤羊肉交给了女儿,“快点吃,别让你娘发现了。”
小清清坐在熊背上,吃着烤羊肉,不住点头。
看她吃得香,媳妇不让女儿吃多了烤肉,这些天她一直搀着。
张阳又嘱咐道:“记得吃完擦干净嘴,别被发现了。”
小清清嘴里嚼着羊肉,不能出声只能点头。
走到家门口,李玥的面前挂着一张白布,她一手拿书卷,一手拿着笔,深吸一口气蹙眉终于开始书写。
懂得了一些星辰历法之后,她便有了编写年历的打算。
笔尖落在这宽大的白布上,从辛未二十六日,贞观五年开始编写历法。
她的书卷上写满了这三年以来她每日夜里观星辰与日照高角的记录。
其实李玥的算法很简单,她从了解这种方法开始,每天找出两个固定的时辰,在那个时辰观看星辰位置,并且做好记录。
经过两年的沉淀,眼下终于开始编写。
她的双眸开合间,有看穿事物本质的光芒,一身青衣随风而动。
眼神闪灭间,多有思索与考量,半晌之后白布已经写满了一半,笔力稳重,楷体的笔法本就工整,在她的手中又写出了另一种感觉。
当天的下午魏王殿下的侍卫给弘文馆送去了银饼,就说是给弘文馆重修的银钱,眼下破破烂烂的弘文馆终于有了银钱修理。
众人都知晓,现在的魏王殿下久居骊山,整日跟着那骊山县侯,宫里的说法是骊山也是在给魏王殿下治病。
坊间猜测往往就是另外一种说法,这魏王殿下不是治病,而是整日跟着这个骊山县侯厮混。
既然魏王殿下出面,李承乾走出了东宫先去弘文馆安抚这位掌事,又去见了许敬宗。
事情持续了天,这件事以许敬宗多了一个睚眦必报的名声结束了。
骊山,秋雨过后,关中来了一场大雾。
一家人早起,张阳还在藏书阁中整理媳妇编写的年历,并且按照节气与月份摆放,一册册黄历就此落成了。
这是这半月来的成果。
关中大雾弥漫,张阳走出藏书阁,山上的雾气还算淡,站在山上往山下看去,一片寂静,浓重的雾气挡住了村子的全貌。
放眼看去,山下浓雾好似在翻腾,能够看到雾气的起伏。
弟弟妹妹还未睡醒,张阳从车间中拿出一根腰带,腰带上挂着各式各样的工具,关中已经进入十月,该好好修缮一下温室了。
今年的温室依旧要用上,到了十月中旬,塞外的冷空气会从西北方向直入关中,要在中旬之前重建好温室,培育来年春天要种植的蔬菜苗。
当阳光破开云雾,照耀在这片天地,浓雾也随之飘散了。
小清清坐在熊背上,目光看着村子的雾气慢慢散去的奇观,眼神中尽是好奇。
就是那头熊的眼神不是太好,它甚至朝着温室看了一眼,眼神好似在说你看看你生的是什么东西?养了三年了,还这么小。
这头熊越来越通人性了,张阳给温室的木架敲着钉子,心里打算在这头熊成精之前,将其宰了。
关中已是深秋,就要入冬,也就在这个时候一队兵马自东面而来,这队兵马人数不多,也就两千余人。
领兵是个穿着圆领绯色官袍的年轻人,此人策马走在最前方缓缓靠近长安城。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去辽东三年之久的张大安。
张大象与张大素两兄弟早早在城门口等待了,因为等得早,得知大安今天到长安城,便在雾气还未消散的时候早早等在这里。
这个时候两人的衣服都是湿漉漉。
到了城前,张大安翻身下马,“见过两位兄长。”
张大象连忙扶起自己的弟弟,再看看身边大素,又看大安,“我们兄弟三人又团聚了。”
张大素也是爽朗一笑。
“当初去辽东之时孤身一人,现在回来带了两千兵马,当真不容易。”张大象重重拍了拍自己弟弟的肩膀,“往后就在礼部任职侍郎,我们三兄弟一起为官,一起在礼部。”
张大安躬身向兄长行礼,眼神道了一些别的意味,低声问道:“兄长,礼部还好吗?”
“礼部啊……”
见二哥张大素欲言又止。
张大安蹙眉疑惑,“是有什么变动吗?”
张大象解释道:“这三年长安发生了很多事,当初的礼部尚书张阳如今久居骊山不问政事,而他现在就在骊山,如今任职太府寺卿一心忙着耕种事宜,如今的礼部尚书正是当初的许敬宗。”
闻言,大安又道:“能让许敬宗升任礼部尚书,并且不让朝中插手礼部事宜,其中曲折一定很多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