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 工伤(1/2)

作者:程砚秋

开局失业,我让歌坛大魔王回归第六百八十二章 工伤

是的,约稿。

温学在碰见一些年轻作者和读者的时候,经常被问的一件事儿就是,你们编辑真的会看公共来稿邮箱吗?温学每次都说看,但其实,看是看,但也就象征性的看一下。

道理很简单。

作为国内文学殿堂级的刊物,他们对稿件质量要求很高。

他们稿件大多是向已经成名的作家约稿;中生代作家来稿;向文章刊登在别的刊物上,或者得奖了,或者别的作者们推荐的,编辑们觉得有潜力可挖的年青一代作者约稿。

很多人要问了,公共来稿邮箱里就没有一鸣惊人的稿子吗?

有。

上一次一鸣惊人的作者现在已经四十多了。

他二十多岁时一鸣惊人的。

至今还被圈里的人津津乐道。

至于近些年从公共邮箱发掘出的稿子,最终登刊的,也有。

温学就曾负责过一次。

那篇稿件虽然问题很多,但有亮点,在跟作者深度沟通的基础上,温学给出了专业的意见,然后,作者反复的修改,反复的沟通,差不多用了半年,稿子才最终成为登刊的模样。虽然温学很欣慰,那位中年作者因为这次改稿受益匪浅,走上了作家之路。

但——

这么改一次稿太累了。

而且。

在公共邮箱这类稿件也不多,更多的是千奇百怪的稿件,不按格式命名的,发件人昵称非主流的,每天发n封投稿轰炸的,甚至还有自诩现代金瓶梅,发小黄文的。

别说。

写的真他妈好。

温学见刊至少要在半年以后了。

李清宁见江阳每天眼巴巴的等着,心想这不行啊,快赶上想她了,就让他写了封撤稿邮件到邮箱,转而让陈姐把稿子交给了徐光正,徐光正正好认识《京都文艺》的主编。

文艺主编拿到稿子以后,一眼就相中了。

作为从业三十多年的老编辑,他还是头次见到一篇一字不改,一字不敢改,一字不舍得改的文章,二话不说直接安排进入发表程序,还特意请徐光正吃了一顿饭以示感谢。

江阳听到主编这评价以后,很是爽了一番。

这就是汪老的特色了,用词平淡,少有华丽,汪老甚至觉得,没词儿是对他的文章最高的赞赏,就譬如写风里的花,他写“花是乱的”,乱算什么词儿,但就很妙。

这还不算什么。

江阳等以后有机会了,再馋一馋他们。

“这样啊——”

苏珊想不到《秋实》到手的鸭子竟然飞了。她忙挂了电话,给《秋实》杂志主编说了一声。

“啊?!”

《秋实》主编惊讶!

他想不到江洋早投过稿了,然后还因为等不及,又转投别的杂志了。

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