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火爆的《海鲜》(1/2)

作者:陈奔驰

王大伦的演艺生涯第二百五十九章 火爆的《海鲜》

五百人的独立大厅,原本朱纹还担心太大了。毕竟戛纳电影节首映的时候,两百来人的小厅上座率才五成左右。

但看着不断买票入场的观众,随着放映时间越来越临近,人居然越来越多,等到前来捧场的组委会的官员和影评人到的时候,除了前排留出的两排空位外,竟然差不多坐满了。

正式放映前有个简短的首映礼,主要是介绍一下影片的主创,王大伦现在早已熟门熟路,朱纹和妗子略显紧张,好在现场开始并没有安排媒体采访,介绍完,答谢一下观众就结束了。

各自回到座位,灯光一暗,电影正式放映。

开篇是落日余晖中的奔腾的大海,海浪卷起的浑浊的海水一下又一下拍打在岸边的礁石上。摄影机的镜头抖动的厉害,不远处的礁石上坐着两个钓鱼的男人。

王大伦自从拍完这部电影后,还一直没有机会看过。拍戏的时候按照导演的意思拍,逻辑混乱,一个一个镜头零零碎碎,情节根本连接不上,跟剪出来的成片是两回事。他和观众一样对这部电影有着莫大的兴趣和期待。

开篇抖动凌乱的镜头给人的,已被和谐)

于是乎这时的观众把警察归类到了色情狂的行列,但是接着警察却又象对待朋友一样,用借来的豪车带着小梅到处游玩,还把她带到秦始皇求仙入海处,希望她能学学古人,珍惜生命。这一刻,警察又似乎回到了好人的行列。

其中有个情节,警察叫餐厅老板上点好的,老板上来一个大汤碗,里面游着三条活泥鳅,警察把一条一条活吞下去,顿时引来一阵惊呼。西方观众根本不能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认为生吞活泥鳅居然相当于万艾可的功效。

其实当初在拍这场戏的时候王大伦也是被赶鸭子上架,尽管这三条泥鳅很小,而且已经养了数天,肚子里的脏东西吐得差不多了,并且还在淡盐水中消过毒,但这东西毕竟是活的。最后他是硬着头皮把三条泥鳅都吞了下去。他还害怕泥鳅会不会在他的肚子里乱钻,一拍完就大吐特吐,吐出来才发现三条泥鳅已经死了。

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那个餐馆老板瞄了一眼,一脸可惜道:“这东西真的是大补的!”

渐渐地观众发现警察爱上了小梅,甚至还把她带回了家。警察的家很寒酸,警察的妻子却是一个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这时候观众又开始隐隐同情警察,至少他没有抛弃妻子,他也有自己的生理需要。

警察是个旺盛的人,他和小保姆做爱,只有欲。但他和小梅在一起除了欲还有爱!

可惜小梅并不爱他,和他在一起只是慑于他警察的身份,毕竟小梅的职业是见不得光的。她处心积虑想摆脱警察,一心想死,但每次都被警察追回来。

矛盾终于集中爆发了,警察在车里苦劝无果的情况下,甚至拔出了枪,对准自己的脑袋,告诉她想死就先打死他。

结果枪真的响了,是走火,警察顿时毙命。

小梅吓坏了,第一反应想要逃跑,但又奇迹般的冷静下来,果断地伪造了现场,连夜逃回京城。

经历了这一切,小梅死志突然就消失了,她只剩下一件事可做,就是重操旧业,做一个本分、安详的妓女,甚至为花掉一张百元假钞到处奔波。

银幕上开始滚动着一长串的演职员名单,灯光霍地亮起,一群人就像突然暴露在影院中,凝固着各式表情,似瞬间转换了一个世界。

“哗哗哗……”

隔了几秒钟,开始有人站起来鼓掌,紧接着,全场的观众都一一起身,使劲的拍着巴掌。没有人离开,他们感谢这部电影。

王大伦有过这方面的经验,曾经在阿根廷马塔布拉塔的《东宫西宫》,在威尼斯的《站台》,都曾获得过这样的待遇,只是今天好像更加热烈一点。

他站起来转身面向观众,朝观众席挥手,感谢他们的认可。朱纹和妗子明显很紧张,甚至有些慌乱,他们都不敢相信这些掌声真的是给他们的吗?在戛纳的时候,他们可没有这种待遇。他们机械地转过身,学着王大伦和雅各布的样子向观众挥手。

其实《海鲜》这部电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段式结构,只能说是两段式。而且第一段很长,有个完整的故事,有暴力,有性;第二段很短,只有生活有趣的无聊,没有传统意义的戏剧性。两个部分勉强有个时间上的关系,但绝对不是因果关系。

但是如果你仔细从头到尾把整部电影看完,你就会发现,剧情包含着诸多的元素,自杀、误杀、、性、伦理、恐怖、生活、政治等等。而且整个剧情不断地反转,人物的复杂性令人叹为观止。

尤其是警察这个角色,充满了张力。他有他的哲学:喜欢吃海鲜,旺盛且热爱生命,然后按照自己的方式和一个想要自杀的妓女发生生命活力所嘉许的行为。你很难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好坏。

恰恰就是这种人性的复杂和对生命的珍惜,搔到了西方人的痒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