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玉珠(黛玉同人)104第104章
好罢,为着这两家消息的缘故,宝黛两个在贾府上下一片喜庆之时均是怏怏地不大介意。宝玉也就罢了,那升妃位的是他亲姐姐,他能有什么不高兴的,不过是又发了痴罢了,而黛玉却无这等运气,那日预言到喜事的话没人说,却将后面问的关于贾政入东宫的话拿来传笑,又传那日老爷能为皇上向东宫太子传话,不仅得皇上的器重,更受太子的礼敬的话。有那大胆的,更是预言贾府里不仅大姑娘能封妃,只怕过不得两日老爷也升官在即了。
黛玉不用想也知道这话是从哪儿传出来的,却将她笑得打跌。皇上给传话给太子用得着政老爷这位从五品的员外郎么,这话说得可真没常识。且贾政老爷若真受皇上器重,怎会到如今官位还是一个员外郎,还一当近十年。皇上大封后宫之时,多少后宫家眷都在宫里,你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往东宫跑,是要明着告诉众人你是太子党么?可惜如今皇上春秋正盛,还有精力封妃进嫔呢,你倒早早投了太子,是想扶持太子篡位么。他的这番行为真真愚蠢之极,却居然有更蠢的人为他欢呼喝采。真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只是这事不同后宅小事,黛玉现下总住在贾府,若是父亲来接之前贾家出了什么事,她再是分辩得清也要受些牵连,是以她寻了个机会与贾母细细说了半晌。却由贾母出面刹住了这个“泡沫”吉言。
贾母的政治觉悟到底不同,兼事关自个儿的儿子,且又在这风口浪尖上,她老人家亲自出手,却将府里好话说的最得意的几个婆子媳妇打的打,卖的卖,硬生生将贾府一众下人的盲目高歌的气势打压下去一大半。另一小半么,却由贾政在被母亲训斥后,将王夫人院里几个婆子发作了出去,王夫人大疼,纵是新得了“宜人”的诰命也没能让她缓过劲来。
贾府众人终于不再象个暴发户般地发傻,在主子的严加管束下,本想装装深沉装装气质地过个低调年。谁知皇帝就没安好心啊,不过十几日,那被传得沸沸扬扬的“省亲议案”,在年前居然就准了,这一下贾府里连主子都喜不自胜,奴才们就更乐翻了天,还管什么低调什么深沉,只恨不能告之天下,他们贾府有个德妃可回府省亲了。至于旨中“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的要求,哈哈哈哈,这有什么难的,银子是拿来做什么的,不就是用来堆面子的么……
黛玉再不多劝,只冷眼旁观着贾府的狂欢,心中能想出来的,只是唐太宗那句名言——“天欲其亡,必令其狂”也对,那也是一位皇帝呢,果然古今皇帝一样奸啊……
黛玉如今在意的,除了父亲,也就是外祖母贾母的身子了,在贾府里这些年,黛玉是早看出来了,若是在父亲来接自个儿之前外祖母有个好歹……这贾府可就更没法呆了。黛玉这一危机感在元春封妃后日盛。是以,那养玉的水除给父亲做药外,素日做点心熬汤煮粥时,也给贾母渐渐用了起来,虽说只有排毒之效,但管人生百病不就是为着身体内有毒排不出去么。
于是这个年贾府众人过得喜庆无比,主子接得贴子是往年的一倍有余,新得浩命的王宜人陪着邢夫人应酬的权贵也高了一级,凤姐又需多多备了礼单出来,奴才们穿来过去忙得也高兴:有得忙才有红包,收礼收得手抽筋也是一个快乐呀。
只有宝玉这些时日得不着什么好消息,自打他姐姐封了妃,父亲贾政各处都需应付着,哪里还有空理他的书,他倒也跟着家中姐妹乐了几日,偏好好地想起秦钟来,先也遣人打听了数回,只说他家老爷子打得狠了,如今虽起得床,却仍不利行走。那去的小厮也是个多嘴的,又将秦钟家里还养了个尼姑当作奇谈说与宝玉听,宝玉哭笑不得,只当他即养得尼姑,伤自是无碍的,想是有佳人相伴,懒得理自个儿也是有的,倒只得搁开了手,谁知年还未过完,就接到他家老苍头报信,说是他家相公已不中用了,求宝玉去见最后一面。
宝玉闻此噩耗大惊,只此等年节之中,哪里敢将此等事告之贾母,少不得另编了个由头更衣出了门,一路催着快马加鞭往秦家见秦钟最后一面。只秦钟一死,宝玉痛哭不已,归时犹是凄恻哀痛。哪里还藏得住,只得同贾母说是在府门口遇到了秦府报丧的下人。贾母听了也感叹了一回,又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备奠仪,却只是不许宝玉上门。宝玉无法,痴痴望着奶兄李贵出了门,只得同黛玉哭诉了几日,以解胸中愁闷。
宝玉这回将秦钟就是夸成了朵花,黛玉也没有反驳他,只管泡了茶来与他同饮。倒不是她圣母,不过是人死为大。黛玉只是奇怪:在那神仙地界里,他姐姐可卿被假作警幻之妹与宝玉初试,且极可能正是为此伤了魂魄,方芳魂早逝。如今弟弟与宝玉上演了一回恋情后,也是一死了之——这秦氏姐弟俩投这一回胎莫非就是为了各自与宝玉“金风玉露一相逢”么?这就是警幻要宝玉体验的情么?若真如此,宝玉为何下凡,她自个儿又为何下凡?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1、天欲其亡 必令其狂
出处:“天欲其亡 必令其狂 英雄之道 先狂后亡 凡人之心 先亡后狂 我自狂之 奈何我亡”这句话是唐太宗说,针对的是突厥。唐朝初年,突厥经常南下侵犯,唐太宗决心消灭突厥,说了这句话(引用了老子),意思就是:想要它灭亡,一定要先让他骄傲自满。唐太宗曾派人送大量金宝给突厥,助长其骄傲的气势。
西方有一句相近的谚语,出现在果戈理的戏剧≈lt;钦差大臣≈gt;里出现中:“上帝要灭亡他,必定让他先发狂!” 原话:“上帝要让一个人疯狂,一定会先夺走他的理智”来自≈lt;圣经≈gt;
2、本文原著对应处:
无非笑趋势之人。】都判道:“放屁!俗语说的好,‘天下官管天下事’,自古人鬼之道却是一般,阴阳并无二理。【庚辰双行夹批:更妙!愈不通愈妙,愈错会意愈奇。脂砚。】别管他阴也罢,阳也罢,还是把他放回没有错了的。”【庚辰侧批:名曰捣鬼。】众鬼听说,只得将秦魂放回,哼了一声,微开双目,见宝玉在侧,乃勉强叹道:“怎么不肯早来?【庚辰侧批:千言万语只此一句。】再迟一步也不能见了。”宝玉忙携手垂泪道:“有什么话留下两句。”【庚辰双行夹批:只此句便足矣。】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庚辰双行夹批:谁不悔迟!】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庚辰侧批:此刻无此二语,亦非玉兄之知己。】【庚辰眉批:观者至此,必料秦钟另有异样奇语,然却只以此二语为嘱。试思若不如此为嘱,不但不近人情,亦且太露穿凿。读此则知全是悔迟之恨。】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庚辰双行夹批:若是细述一番,则不成《石头记》之文矣。】
【蒙回末总批:大凡有势者未尝有意欺人。然群小蜂起,浸润左右,伏首下气,奴颜悲膝,或激或顺,不计事之可否,以要一时之利。有势者自任豪爽,斗露才华,未审利害,高下其手,偶有成就,一试再试,习以为常,则物理人情皆所不论。又财货丰馀,衣食无忧,则所乐者必旷世所无。要其必获,一笑百万,是所不惜。其不知排场已立,收敛实难,从此勉强,至成蹇窘,时衰运败,百计颠翻。昔年豪爽,今朝指背。此千古英雄同一慨叹者。大抵作者发大慈大悲愿,欲诸公开巨眼,得见毫微,塞本穷源,以成无碍极乐之至意也。】
——本文于此有所改动,私以为秦可卿死时贾母都不让宝玉去,秦钟家人若报不中用,贾母也不会让宝玉去触这个霉头,所以~改之~
。
——国庆中秋双节第三更了,求抚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