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2/2)

作者:牛奶糖糖塘

三国:曹操和刘备扶我登基第二百一十五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

别说!

柳羽这话又与桥玄不谋而合。

大将军选定!

按理说,汉庭北军应该即刻出征…

可现实是,这些年来,汉帝国疏于战事…

除了国库尚有余财,军火库、器械库全线告急,除了一些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老物件,简直拿不出几千张新弓、几万支好箭,这些库存…都不够打上一场上规模的战争。

其它的诸如机械、战车、水车、鼓车、帐篷、雨布、盾牌、油脂、手推车、大型运输车…更是一无俱全!

偏偏蛾贼大敌当前,前线频频告急,三十余座郡县被占领…

局势已经是间不容发!

皇甫嵩只能抽出半数以上的兵马,配合工匠修理器械,连带着…日夜操练兵马,喊杀声震动洛阳…

仿佛,昨日的洛阳还是名利乡,今日就变成了喊杀场!

除此之外…

皇甫嵩点兵,设置函谷、太谷、广成、伊阙、旋门等八关都尉,加强防护司隶、切断各郡之间黄巾军的联络…防止其对洛阳造成直接威胁。

做完这些…

终于轮到率军出征了!

张温、朱儁、卢植…

尽管在狩猎时表现狼狈,可到了如今的境地,各自都需要单独领军!

说到底,如今的汉王朝缺将啊!

这可不是几十年以后的三国…统帅率与武力值呈现飞跃式的增长,人才辈出!

一个最简单的比喻。

那就是统帅值和武力值绝不是游戏数据那般“手填”的,是一场一场战役,增加上来的。

故而,什么曹操、什么袁绍、什么关羽…这类统兵的将军,如今这个时代,还没有成长起来!

至于缘由…

东汉国防抓外放内,一般能征善战的将领都带兵驻守在边关,如今内部出了问题,简直是捉襟见肘…

不得以,皇甫嵩选择亲自去广宗与张角的主力军硬碰一番!

曹操因为积极响应…

又拿曹家的余粮捐献给官兵,且骑术了得…故而,也被尚书台举荐,成为了一名骑都尉…

率领骑兵和突击分队,分在皇甫嵩的主力军中,帐下听令!

说起这骑都尉,乃是秩比“两千石”的高官!

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细化的话,身份差不多是九卿之下,与七十二大夫同列!

袁绍作为党人的领袖与氏族的代表,自然被皇甫嵩安排到了洛阳中军,乃是幕僚与智囊…负责整个洛阳的安全。

处于同窗之情…

袁绍还特地去找曹操。

“孟德,我知道你与玉林柳郎义结金兰,凭着他与皇甫大将军的关系,分配为骑都尉…本无可厚非,可一将功成万骨枯,骑都尉是要上阵杀敌的,是把脑袋别再裤腰带上的,依我看…你不妨请你那三弟劝皇甫大将军留你在洛阳守关!”

袁绍还真的是好意…

虽然因为派系的缘故,他对柳羽没有好感,可曹操是他从小玩到大的挚友与兄弟,他还不舍得曹操这么赴那凶戾的战场!

“本初是好意…”曹操的语气笃定,“守关战死的可能性的确很小,可…国难当头,若是人人都顾虑自身,都知道趋利避害,知道哪里安全?哪里危险?那这样…仗不用打,直接认输就是了!”

曹操尤自一腔热血…

再加上,他熟读兵书,又常伴柳羽身旁,自以为…胸中的韬略足够应付!

可事实上,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话…诚不我欺!

读兵书和上战场,兵书的理论和战场的实践,那犹如天地之隔!

皇宫,千秋万岁殿。

“啪”的一声,天子刘宏将一封封奏书砸在地面上。

面前的张让与蹇硕连忙跪倒。

“看看…”刘宏尤自怒不可遏,“朕下旨,征问各方意见,寻觅平定良方,呵呵…你们看看这些人提及的意见,都是些什么?”

张让与蹇硕诚惶诚恐的捡起奏书…

这是一位议郎的上书,还有个论点——论,不打仗,不出兵,不花钱,如何平定黄巾军?

似乎…

这论题有那么点意思。

可结论就离谱了,离了个大谱——派人对着黄巾军阵营大声念《孝经》,贼人定会自行散去!

上书的人名字叫做“向栩”,这条提议也成为了史书中千古笑谈。

只不过,在这个时间点,并非只有“向栩”一人痴狂,在以孝治天下的时代背景下,念《孝经》是一种很流行的潮流趋势!

而黄巾军可没闲着…

趁着汉朝廷正忙着招兵买马、修理武器、制造弓箭、释放单人、铲除内奸等事物,它们已经形成了三大军事中心,从东(颍川)、南(南阳)、北(冀州广宗)三个方向,对洛阳帝都形成了包围之势!

而朝廷也与大将军皇甫嵩商定,组成了三支主力部队,开辟广宗、颍川、南阳三大战场,用最短的时间消灭黄巾主力!

此刻…

洛阳曹府之中,曹嵩正在念着天子发布的诏书。

“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