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有声有色(1/2)

作者:风中的芦苇

从主妇到地产商人:最美主妇第二百五十三章 有声有色

他甚至在心里暗暗感激王一冬,要不是他这么配合,赵长城还真不知道要怎样遴选这些人呢。

这几个人赵长城都很熟悉,他以前下乡时,都跟他们交谈过,算是聊得比较来的几个村干部。

其中一个比较年轻点的后生,是高山村的村主任王德利,这个人是省农业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放弃了国家分配,硬是回到家乡,参与了村官选举,当选为村主任,上任不到一年时间。

王德利是个敢想敢干的年轻人,更能吃苦耐劳,田里和地里的农活,他都很在行,不像是个刚毕业不久的愣头青。

赵长城上次下高山村,跟王德利聊得最多。

王德利也很服气这位新来的书记,并且希望赵长城能带领明水镇人民走出一条致富之道。

“赵书记”王德利迎上来,握。抓住赵长城的手,十分愤慨的道:“来之前,我们都接到了政府办的通知,叫我们必须服从王镇长的安排,不要前来参加这次的全镇大会还说不来的村子,可以得到更多的经费”

赵长城早就料到是王一冬所为,看来,光给赵长城来了个下马威,他还不觉得解气啊居然又来这么一手。

赵长城并没有王德利想象中那般激愤和冲动,只是淡淡一笑:“来得少也好啊,这样吧,我们到我办公室去谈吧反正,我的计划是,先找几个村子做试验,那就定在你们几个村子吧。”

几个人有说有笑的出了礼堂,向赵长城的办公室走去。

王一冬躲在窗口处,看着赵长城他们向这边走来,令他失望的是,赵长城并没有气急败坏,也没有暴跳如雷,更没有跳过来找他理论,看他一脸平和的表情,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隐约感觉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可是,他又抓不住这个地方。

赵长城的心思,他王一冬又怎么能猜得透呢。

周洪亮同样满脸疑惑的站在王一冬的身后,看着风度翩翩的赵长城,后者正一边交谈一边打着手势,很有领导的范儿。

“镇长,这算怎么回事?来这么几个人,赵长城也笑得这么开心?”

王一冬摇摇头,他无法回答周洪亮的问话。他只是预感到,自己再一次败在了赵长城手下,不幸的是,这一次,他连败在那里都不自知而这正是赵长城的可怕之处。

“镇长,接下来怎么做?要不要召集各村支书,分配给他们种植任务?”

王一冬沉默的看着远方,明水镇古老的身姿,展现在他眼前,这片历王悠久却贫穷的土地,也是生他养他的土地,他整个的人生,都没能脱离这片土地的羁绊。

升迁,固所欲也;让这片土地变得富强,也是他这个老明水人的愿望啊。

他忽然觉得自己老了,有些意兴阑珊的道:“不管了,或许,赵书记真的有了全盘的计划,我们静观其变吧。”

周洪亮愕然的发现,面前的王一冬忽然之间就像是苍老了十来岁。

赵长城办公室里,大家济济一堂,正在气氛热烈的进行着讨论。

王德利和其它几个村的支书主任,个个脸上放着红光,他们没有想到,冒着得罪王一冬的风险,前来力停赵长城,居然来得这般值。

赵长城给他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卷。按照赵长城的设想,他们这几个村子,将成为赵长城富民强镇计划的试验村,同时也将成为国家农科院的试验村。

“我的计划要分三步走,将用三年的时间来完成。

扎根基层务,就是当我的试验尖兵,必须在一年之内,完成生态养殖的试验,而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王德利等人都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赵书记,你说的这个生态养殖,怎么弄啊?”

赵长城搬出一大叠资料来,摊开在他们面前:“简单一点说,就是在一片土地里,要同时养活好几种动物和植物。”

湖坪村的村支书刘根生,四十来岁年纪,正当壮年,也是个受过外面世界熏陶的庄稼汉,当即疑问道:“一片土地,同时养好几种东西,还是动物和植物混合着养?这可能吗?动物不吃植物吗?这也太悬了”原本听着振奋人心的,一听到这里,马上就觉得这小赵书记太不靠谱了。

赵长城道:“如果很容易的话,还用得着去试验吗?还轮到得我们明水来发家致富吗。”

刘根生道:“就拿菜畦和鸡鸭来说吧,如果又种菜又养鸡鸭的话,这菜只怕就够呛鸡鸭最爱捣蛋,专啄那菜里的菜叶子吃”

赵长城笑道:“如果把鸡同果树种一起呢?鸡鸭的粪便可以当果树的肥料,而鸡鸭又能吃掉果树下面的烂叶和虫子。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见他们听得认真,赵长城又道:“还有,鸡会吃菜,青蛙总是益虫吧?我们可以把青蛙和菜放一块种养,青蛙可以吃掉菜的害虫和飞蚊,拉出来的便便还能给菜地增肥。而菜地的害虫和飞蚊又养活了青蛙,既省了化肥又省了农药,生产出来的菜还全是绿色有机菜。”

众人听了,都不停的点头。

赵长城继续道:“我们再想想:如果在菜畦的中间挖出一道道水沟,沟里养些泥鳅,泥鳅可以松土,可以增肥,长大了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样构建而成一个生态养殖大棚,是全天然的生态循环系统,我们人工要做的事情,已经变得十分简单,只需要去下种和收获就行了。”

王德利和刘根生等人听得入了神。

刘根生一拍大腿道:“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啊赵书记,听你这么一说,我懂了这个计划,我看行。”

王德利笑道:“赵书记行不行,可不是你说了算的,得由女同志说了才算。”

这个玩笑开出来,办公室里的王凤娟和李小慧立即红了脸,都骂王德利不正经。

王德利呵呵笑道:“人家赵书记都没介意,你们介意个啥子?”

赵长城笑道:“没事,无伤大雅嘛怎么样,你们觉得我刚才说的靠不靠谱?”

“靠谱太靠谱啦”王德利道:“我回去就弄。”

赵长城道:“当然啦,这个生态种养没有我说得这般简单,在我们试验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办法一定会比困难多。”

王德利道:“赵书记,你就放心吧我们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就怕手里没钱。”

赵长城笑道:“还有啊,农科院的同志们,已经对我们镇的土壤和气孙做了全面的分析,并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种养殖农作物表,你们下去后,一定要严格按照专家同志们提供的这个表,进行多种混合种养试验。直到找出最经济最省事最赚钱的生态种植出来。”

刘根生毕竟老成一些,想的问题也宽,问道:“赵书记,这个试验费用可不少,镇里能给我们多少支持啊?光靠我们村里,只怕难以筹集这么多钱。”

赵长城笑道:“这些钱我全包了你们只管放心去做我前不久找到柳钢的袁老总,找他化了一笔缘,够我们用了。只要我们试验成功,生产出来的产品,马上就可以卖钱,这样一来,资何就活了,不怕没钱用。”

王德利想到一个问题,问道:“几个村的试验产品,那还好卖,可是真要一个镇都搞起来了,那产量可是大数字,往哪里销啊。”

赵长城道:“德利同志提得好哇这个问题,将是我们好事多磨“有这个可能我们的农作物,是一垄一垄的,每垄中间有水沟,这也是吸引水蛇的一个好景点啊呵呵,先注意看看,水蛇这也是个突破口。不可,水蛇吃青蛇,应该会吞下去,不会留这么多的尸体,白天我也仔细看过了青蛙的尸体,没有发现什么咬痕。”

李小慧道:“是不是生病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