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助之(2/2)

作者:土豆刘

六朝汉臣第二百九十一章:助之

司匡笑着拍拍张平安的肩膀。

放眼整个朝廷,估计只有韩安国知晓豫章之民的能力了。

此地人才辈出,当年吴王刘濞在此竟然聚集兵丁三十万,一路北上,打的梁国摇摇欲坠。

世人皆称吴王刘濞是乱臣贼子,又有几人知晓他的能力?

不仅聚集天下财富,还收纳吴国三郡城的民心。

仅二十四年,刘濞免税送钱的民心仍在。

民怨沸腾下一步就是民变。

经历过那场惨烈战争的韩安国,应该不想体验。

司匡撰写的《大学之道》、《陈情表》等亦皆收藏于此。

在姨夫刘彻的推荐下,他老早就看完了。

他虽然年幼,但文章好坏读一遍,就能分辨。

再加上经常听到天禄阁里面的儒生、官吏恨不能一见的感慨,对司匡文学上的印象,不亚于舅舅在军事上的印象。

如今司匡竟然做一首军旅诗,说不兴奋,那是不可能的!

霍去病激动的小脸通红。

拍拍手,高呼,“兄长诵之!”

又扭头,对身旁的红甲近卫道:“路博德,汝为吾记录!”

“诺!”

……

司匡深吸一口气。

站直了,转身面向豫章之地,拱手作揖,隔千里虚空,对张平安曾祖父施礼。

随后,才直起身子,用丹田之音,把准备交给张平安的大杀器拿出来。

轻轻咳嗽,高声道:

“开国老兵之事迹,吾甚感动。其一生之经历何尝不是我大汉千千万万士兵之缩影?匡不才,为诸公吟诵一首!”

“十五从军征,五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为了保证诗符合张平安曾祖父的一生,司匡在“抄”的时候,特意将“八”改成了“五”,用来呼应现实。

这首诗来自汉魏的混乱时期,而距离乐府诗这种形式出现,还有二十多年,不怕撞车!

在霍去病、徐偃等人目瞪口呆的表情中,他慢悠悠地把下半段吟诵出来。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