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零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调归羊城
警察厘金盐务正在被陈文强组合在一起,成为既分离又互相配合协作的大的工作团体。=
警察既管清乡,又管维护治安,还有厘金的收取;厘金局则有监督核算功能,督办员坐镇警察局所之中,掌管收取上来的厘金;盐务改革由警察的武力保证实施,而盐务局的巡捕船又划归水警使用。
一种交叉协作的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精简了办事机构,但核心的保障依然是不断扩充的警察力量。武装警察,治安警察,水上警察,巡警,利用西南战场把广东军力抽调大半的情况下,陈文强把一个巡警总办的权力发挥到了极致。
这些还只是官面上的体现,在立宪风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陈文强作为宪政会的中坚,与广东的开明商绅还有一种紧密的联系。作为之前内定的广东咨议局议长,虽然陈文强让出了这个位置,但在正紧锣密鼓筹建的咨议局中的影响力却还是很大。
从官场到民间,陈文强具有着软硬两方面的实力,特别是在广东,因为陆路提督是吴禄贞,水师提督李准又与他交好,势力已经很难被撼动。况且,他还有着琼州这个大基地,进可攻退可守,即便是清廷,其实也奈何不了他。
而整个中国的形势也在发生着急速的变化,革命军在西南的屡番获胜,立宪派的急迫催促,迫使清廷不得不加快了立宪的步伐。
从五大臣出国考察归来,到一九零六年清廷正式宣布预备立宪,再到一九零七年年初清廷批准将考察政治馆改名为宪政编查馆,以使这个办理宪政的机构更加名副其实,并开始加速推进宪政。时间过得很快。
在宪政编查馆开展工作的同时,清廷再次派遣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不过,这一次考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专门前往英国德国和日本取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载泽端方等五大臣的程,一九零八年便举行谘议局选举,使宪政会在掌握地方权力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在袁树勋越来越急迫,越来越示弱的情形下,陈文强高调地返回了广州。
所谓的高调,便是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令袁树勋等人从此摆正自己的位置。没错,表面上下官对上官的尊重可以有,甚至可以不断地给予类似孝敬的好处。但你不能阻挠我的事业,阻挡我前进的步伐。
“执中”号为木质船壳,排水量五百吨,装备火炮六门;“缉西”号为铁肋木质船壳,排水量三百二十吨,装备火炮六门;“海长清”号为木质船壳,排水量三百二十吨,装备火炮五门。陈文强率领两百武装警察乘坐着这三艘盐务局最大的巡捕船,威风凛凛地在出现在广州码头。
事先便有通告,码头上人头攒动,有迎接的,有看热闹的。既然打的名义是在外面缉捕乱党,陈文强自然有要有所表示。他带着武装警察奔袭了大塘乡,一举击溃股匪,击伤俘虏了著名盗匪李福林。
稍有些意外的是,陈文强不必把革党的帽子扣在李福林头上,因为这个家伙确实与革党有联系,缴获的赃物中有鹰球图章青天白日旗等证据。而且。陈文强还从俘虏的口供中得知原同盟会的朱执信,现在任教于广东政法学堂,便是他在联络发动会党绿林。准备时机成熟后起义暴动。
对于朱执信,陈文强并不想缉捕。甚至牵连到朱执信的口供也被他销毁。但他还是秘密派人对朱执信进行监视,以防在广东给他添乱。
船一靠码头,李福林等盗匪便被押解上岸,交给广州警察,游街示众后将被立即正法。
议论着围观着追看着,大批民众渐渐离去,陈文强方才弃船登岸,在袁树勋的幕僚陪同下。率队入城。
笔挺的制服,威武的行队,闪亮的刀枪,两百武装警察都是精锐之士,精神十足,杀气四溢。陈文强骑在马上,在几名骑马警卫的保护下,昂然行入城门,在街道两旁百姓的惊愕震撼的目光注视中,走过大街。直至督署门前。
袁树勋再不愿意,也只能向陈文强低头,也要摆出姿态。率领官吏至督署门前迎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