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财政困难是关键(1/2)

作者:丁白

重生一九零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财政困难是关键

思路是不同的,并不能绝对地说谁对谁错,而革命军也确实具有与目前的清军进行决战的力量,且有战而胜之的可能。

如果真的按这个设想发展的话,革命军不仅在滇南桂西占稳了脚跟,而且能趁大胜之威乘敌人虚弱而掀起又一场攻城掠地的。

而陈文强的想法是尽快地使革命军能“就地因粮”,大幅减少对外界支援的依赖。至于已经占据的地盘,比如滇南,陈文强认为并一定要御敌于外地死守。

“现在的关键是物资补给,就算法人妥协,使咱们能保证运输的通道,但本党的财政也难以支持太多的部队。”陈文强说到的这个问题才是核心,让你运,可没钱了运什么?

“我记得当初的战略是尽量不攻坚不死守,现在为什么又要把已经占领的地盘看得那么重呢?”陈文强继续说道:“把部队集中在滇南,太耗费钱粮了。而滇西滇西南等广大地区,清军守卫虚弱,为什么不大力拓展呢?分出去三千人马,滇西滇西南还养不起他们吗?”

“我们都知道,财政压力是很大的,特别是对文强来说,付出的更是无法计数。”吴禄贞斟酌着字眼,缓缓说道:“但没有一成不变的战略,随着形势的变化作出调整也是比较正常的。当然,文强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只不过是处于不同的角度,考虑的问题和困难有些差异。”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倒是很理解文强的苦衷。”万福华挠着头,有些苦恼地说道:“大家都看到最近的财务报表了。如果照现在这样与清军对峙下去,粮食物资便要持续不断。显然,即便不考虑法国人的立场,也是很困难的。而且,这还没将部队的不断扩充计算在内。”

“敌人不动,估计是在等援兵,或者在等更厉害的武器。”陈文强说道:“据最新的情报显示。清廷正在采购马克沁重机枪,且量很大。所以,我觉得就这么与敌人对峙,寄希望于敌人露出破绽而获大胜。有些被动。”

尽管日俄战争已经向世人充分展现了机枪战的酷烈,但那毕竟是一场发生在“遥远而神秘的东方”的战争。对于大多数欧洲人来说,真正让他们体会到机枪战的威力,还是在有很大关系,李认为机枪太浪费子弹不适合中国国情,所以,后来中国兵工厂仿制成功重机枪都很少生产。历史上到了辛亥革命爆发时,清廷所编练的新军中也只有北洋军有机枪营这个编制,南方新军则不仅仍然缺乏重装备。连装备制式都不统一。

而现在,或者是日俄战争的触动,也或者是革命军使用机枪的震动,清廷比历史上提前了两年,开始大量采购重机枪。

那么,1888年金陵制造局就已经开始仿造马克沁重机枪,可清廷为什么还要从外国采购呢?这就要说到晚清在军事技术方面的追逐,以及军工产业的发展了。

1888年,金陵制造局开始仿造马克沁重机枪(不过当时并未大批量生产);1900年,江南制造局已经开始生产中国自己研制的快利连发步枪;1895年。江南制造总局仿制成功硝化棉无烟火药;1905年,江南制造总局开始生产自己的14倍径75管退山炮。甚至于1880年,天津机器局还试验制造了中国上用漂亮的楷书写的那年那月,那个厂生产了多少枪支,多少大炮。就认为这个厂长是个能干的人才。对产品的质量如何,那是无甚兴趣了解的。

于是。职业经理人由不懂管理和科学技术的官僚经营,没有现代技术工人只有古代的官奴工匠,缺乏采矿钢铁厂化学厂却直接想制造大炮军舰。官商不分,缺乏创新,一味仿制,效率低下的军工厂虽然能够制造新式步枪,重机枪和大炮,但也只能是看起来很美,却难以成长为军工巨头,更无法支撑类似于国家抵御外侮这样大规模的战争。

当然。陈文强已经或多或少地改变了这种尴尬的情形。汉阳铁厂和琼崖特种钢铁厂都炼制出了合格的钢材,只要产量得到大幅提升,造枪造炮造舰的原料问题应该能够基本解决;酸厂碱厂联合化工厂,则又是促进工业发展的牢固基础。

只不过陈文强是潜伏在体制内的大蛀虫,不仅隐瞒了琼崖特种钢铁厂和兵工厂的真实生产情况,连接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也作了手脚。现在的汉阳铁厂主要生产制造钢轨,湖北枪炮厂能制造毛瑟步枪,产量却一直不温不火,且需要现银购买。制造出的弹药数量更是只上报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其余的则都秘密囤积起来。

听到陈文强陈述的最新情报。吴禄贞和几个参谋都有些意外。如果是这样的话,等待对革命军便很不利了。

“不只是清廷采购重机枪的问题,还有增调援军的考虑,这个可能性还是很大的。”陈文强继续说道:“虽然现在的情况比计划要乐观。取得的战果也要更大,但清廷的反扑无疑也会更猛烈。等,对于我军来说是不利的。一隅敌全国呀,只是滇南桂西这块地盘,战略空间还是小了。”

吴禄贞盯着地图沉思良久,再度开口时。语气已经有所松动,“或许,动起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能因此调动敌人,歼敌的机会是不是会更多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