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零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思路引导谁亏谁赚
readx;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虽然已经时隔千年,但打仗耗费的钱粮依然是巨大的,后勤保障依然是重要的。
李准思虑得很深,在他看来,乱匪在琼南纵横,摧州毁县,粮草物资必然劫掠一空,清军要就地解决后勤问题,除了再度劫掠,似乎没有别的办法。如果全靠异地转运,困难很大,成本太高。所以,要在琼南用兵的最好地点便是崖州,府库和民间的粮草物资比较充足。
但陈文强委婉拒绝,李准自然知道他在崖州的根基和影响,又有急速扩充的商团民团,强硬的命令或许有用,但执行起来肯定大打折扣。因此,李准希望最好能得到陈文强的配合,甚至希望他能负担一部分的军费开支。
而陈文强的强硬自有自己的底气,李准也心知肚明,不敢轻易开罪。所谓朝中有人好作官,陈文强的底气便来自岑春煊的重新得势,不仅开始发起针对庆亲王袁世凯的打击,更把“洋务娴熟”的陈文强当作旗帜,希望他作出一番成绩,为岑瞿联盟增添人望和名声。
要说到玩政治,奕劻袁世凯瞿鸿禨岑春煊等人都可谓是老奸巨滑,手段灵活机变。先是奕劻袁世凯作了手脚,把岑春煊调任云贵总督,而且“毋需来京请训”。而岑春煊显然是不愿意去云贵那种穷地方做什么总督的,因为这将使他远离权力中心。
所以,岑春煊开始在上海称病不行,随后在瞿鸿禨的秘密操作下,岑春煊假装从上海出发,前往汉口。走到半路,岑春煊突然来了个大转折,乘火车“迎折北上。坚请入对”。
岑春煊的突然到来,使得当时本就紧张的枢廷气氛更加的具有爆炸性,大家都在揣测对方的下一步棋将会如何发展。不出意料,在瞿鸿禨的帮助下。慈禧太后很快召见了岑春煊。
老太后和岑春煊相见,谈起当年蒙难之时,未免唏嘘了一阵。慈禧太后想起当年岑春煊亲自跨刀立于在破庙门口整夜看护自己的往事,也颇为的动情。她指着光绪说:“我常和皇帝讲,庚子年要是没有你岑春煊。我们母子哪来的今日啊?”于是岑春煊乘机向太后表明自己的“不胜犬马恋主之情”,请求开去云贵总督之任而留在都中效力的意思。慈禧太后听后,当即就表示:“你的事情我知道了,我总不会亏负于你!”
很快,岑春煊从云贵总督任上开缺而获任邮传部尚书,这也标志着瞿岑联盟的正式建立。岑春煊还没有上任,就来了个大动作,他把矛头直指其的左膀右臂。后来一个继承了李的军事事业,一个继承了李的经济事业。但袁世凯野心很大,为了扩张个人势力,趁着盛宣怀丁忧,派亲信唐绍仪和梁士诒接管了铁路和电报事业,从盛宣怀手中抢了这两个肥缺,又虎视眈眈地盯着盛宣怀手中剩下的产业。
在这样的形势下,岑春煊当然希望由自己的人来接手汉阳铁厂,而不是被袁大头给抢走。所以,他很快就以汉阳铁厂质量低劣徒费钱财长期亏损为由,奏请慈禧太后,请委陈文强为工部侍郎,接办汉阳铁厂。
在朝廷中枢,瞿岑势焰大张,陈文强也是水涨船高,李准便不太敢得罪与岑春煊交好的陈文强。显然,陈文强的态度也似乎在证明他的腰杆硬挺,商团民团大扩张,武器大采购,这些可都没有向总督呈报请批,完全是自行其事。虽然有万宁暴乱的原因,但这要深究起来。也是一个不小的罪名。但陈文强接下来的话,又使李准看清陈文强这个人的奸滑。
“扩充武装,购买武器,这些事我都写信通报了总督大人。”陈文强淡淡地笑着。别有意味地看着李准,“总督大人已回信,谓事急从权,崖州不失,便是一功。条文呈报尽可后补。”
这里面有交易,绝不是一封信那么简单。李准笑着点头,心中却犯着嘀咕,但陈文强办得滴水不漏,他又能怎样?
和陈文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说,李准被陈文强带到了训练场,数百人正在分别进行各种操练,教官竟皆是洋鬼子,数量如此多。这让李准大吃一惊,又大是不满。
“陈兄,训练商团民团为何非用洋人?难道在国内就招揽不到合适的人选?”李准皱着眉头,说着自己的想法,“早就听闻陈兄十分亲近德国,如今一见,传言非虚。”
“德国乃欧洲新进强国,陆军很强,在军事上亦有很多独创之处,况对我国来说。厉害关系不大,比之英法日可谓是甚轻。”陈文强满不在乎地说道:“再者,我欣赏德国人的严谨认真,这恰是国人所缺。”
李准摇头不止。对陈文强的解释不置可否,但看表情却是不赞成的。
“李大人有些多虑了。”陈文强宽慰了一句,说道:“好吧,我听李大人的劝,那请洋兵的事便暂时作罢,这总行了吧?”
李准苦笑一声。无奈地说道:“洋兵是无论如何不能招来的,洋教习呢,算是勉强能够接受。陈兄,你觉得靠这商团民团能够抵挡乱匪的进攻吗?”
陈文强想了想,说道:“要是暴乱初起,我估计抵挡不住;但现在的话,还在两可之间。”
“哦,这是为何?”李准不解地问道:“初起时人少势弱,现在乱匪虽称不上人强马壮,也是人多势众,怎么陈兄倒说在两可之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