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艺术家第408章 最权威期刊发表论文
他是压根没打算休息,这边手术一结束,直接连轴转,继续做数据整理工作。
赵培儒则带着马林等人出来。
他一出来,宋校文等院领导,连忙都围了过来。
“赵院长,邹院士他们呢?”
宋校文往里张望了一下,心里有些发紧。
怎么没有一起出来?
是手术出了什么问题?邹院士他们还在里面抢救病人?
赵培儒道给众人安了安心:“手术做完了,邹院士他们在里面收集汇总数据,为写论文做数据基础。”
手术做完了?还要写论文?
宋校文等人,心里顿时激动、颤抖起来,这意味着,手术成功了!
项目成功了!
副院长潘明德忽然想到了什么,期期艾艾道:“赵院长,这次的论文,会带邹斌院士的名字吧?”
赵培儒理所当然道:”当然带啊,我们商议过,到时,会由我和邹斌院士联合发表论文,我俩会共同署名。”
这话一说,众人心情顿时激荡起来!
联合发文,共同署名!
这代表着太多东西了!
邹斌这个名字,在医学界地位很高!其胰腺奠基人之一、活化石的身份,份量极重!
能和其联合发文共同署名,那绝对能对赵培儒的名气有极大的益处!
……
联席医学组委会。
消息传到这里时,众领导还颇有些吃惊。
“真的完成了?”
“这么快?”
他们组委会刚刚还讨论过,认为能让邹斌院士长期关注的研究方向,其难度绝对很高。
这次项目的完成时间,估计也需要很久。
他们甚至都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这次项目,至少要三个月,甚至半年以上,才能出成绩。
哪成想,才一周多的时间,这就完成了!
“还是邹斌院士厉害啊!”
“全国三大奠基人之一的实力,果然强!”
“只来了一周的时间,就把项目的实例手术部分做成功了,这全国顶尖团队的实力,果然高超。”
领导们下意识的觉得,推动项目的主力是邹斌院士。毕竟,其高水平是公认的,这种思路先入为主。
但很快,更多的详细信息,被传了回来。
项目报告书中,项目主导者一栏,填的是赵培儒。
而且,这还是邹斌院士亲自手写填写的。
关于项目中的种种传闻事迹,也流传了出来:
赵培儒提出了项目主要解决方向……
赵培儒提出了二十余种提升的细节思路……
邹院士带领的团队主要负责验证方向……
越来越多的事迹表明,赵培儒在项目中,确实起到了主导作用。
甚至传闻,邹斌院士还亲口承认:“在高龄患者壶腹部领域上,我不如赵培儒院长,尤其是在安全性考量上,我得好好向赵培儒学习啊。”
蔺劲松反复确认道:”老聂,这句话,真是邹斌院士亲口说的?“
聂主任也深深点头。
蔺劲松:“有邹老这一句话,对咱赵院长的帮助很大。”
邹院士代表着全国医学顶尖专业圈子,他的亲口承认,会让更多业内大佬关注到赵培儒,也会让赵培儒逐步也融入到顶尖核心圈子当中。
有了大佬的关注,各种奖项、机会,到时候赵培儒都会更容易被纳入考虑范围。
……
两天后,一篇由傅程执笔,邹斌院士把关的论文,新鲜出炉。
负责提供、收集、汇总、分析数据的牧思思,这几天高兴坏了。
跟着全国最顶尖的团队,果然提高非常快。
而得益于赵培儒的关系,团队成员对她也比较照顾,她提出的很多数据处理和筛选问题,即便是不涉及这次项目,团队成员也都认真给了解答。
很多牧思思之前不明不解的问题,这几天得到了集中解答。
这对她今后的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邹斌院士,拿着文章,来找到赵培儒。
“赵院长,你再把把关。”
赵培儒笑道:“有您邹老把关,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这是实话,邹斌院士这一生,发表的论文文献,都不计其数了。
接过来一看,赵培儒眉头一挑:
“邹老,这作者是有排序的,越靠前,其对论文的贡献度越高,重要性越高。这论文中,赵培儒的名字,被排在,点点头。
这顶尖团队的论文完成度确实高,把理论部分和实例手术部分的客观分析,术后讨论研究,猜想拓展部分,全都写的很完善了。
赵培儒一点头,这篇文章,便通过邹斌院士的人脉关系,直接公开刊登在最新一期的上。
是国内医学界,最为权威的杂志期刊,也是无数业内人士最想发表的期刊杂志。
文章一发表,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
邹斌院士的名头还是很响亮的,但凡那篇文章上有他的名字,那当期的期刊,订阅量绝对是最高的。
人们在拿到期刊后,肯定也会去看。
“这次邹院士,是和别人联合发表的论文?”
众人都有些吃惊,到底是什么项目,邹斌院士自己都搞不定,还得和别人联合起来搞?
一看标题。
高龄患者项目……
众人顿时明白了,但凡涉及到高龄患者的项目,就没有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