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天子卢植酒后心(1/2)

作者:红落

三国:兴汉第351章 天子卢植酒后心

“陛下还在德阳殿么?”</p>

卢植一边缓缓起身,一边目光冷峻地看向赵淳。</p>

那目光似要穿透赵淳的灵魂,令赵淳如置身冰窖,寒意从脊梁骨直窜而上。</p>

“呃!”在卢植这极具压迫力的注视下,赵淳只觉脑海中一片空白,仿若瞬间被抽离了所有的思绪。</p>

他张了张嘴,试图说些什么,却干涩得发不出一丝声音。</p>

冷汗如细密的雨珠般从他的额头渗出,沿着脸颊滑落,身体也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p>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时刻,身后忽然传来一个清亮悦耳却又带着不容违抗之威严的少年声音:“赵淳,你且带人退下吧。”</p>

这声音宛如一光,瞬间将赵淳从那近乎崩溃的紧张状态中解救出来。</p>

他如获大赦,急忙深深躬身行礼,随后,他带着小黄门等人匆匆快步退了出去。</p>

他们的脚步声在空旷寂静的大殿中急促而杂乱地回响,恰似仓皇逃窜的败兵。</p>

缓缓走来的正是皇帝刘辩,他身姿挺拔如松,步伐沉稳有力,在他身旁的是兰台令史蔡文姬。</p>

灯光映照下,只见她身形娇俏,眼神灵动聪慧。</p>

还有四名身材健硕的采女,她们步伐整齐,身姿矫健。</p>

一看便知是经过精心挑选而来,照拂侍中蔡邕的重任。</p>

当然,本意可能也包括卢植。</p>

卢植的目光先是在蔡文姬身上停留了一瞬,而后看向刘辩,眼中浮现出一丝诧异之色,开口问道:“陛下要把我们今日所言记录下来?”</p>

他的声音低沉,语气中带着几分疑惑与审慎。</p>

迎着卢植那如烈日般铄铄逼人的目光,刘辩神色从容且坚定,毫无退缩之意,他开口道:“无论是关乎国家社稷之大事,还是涉及士大夫与官吏之举措,亦或是影响黎庶百姓之民生,朕皆问心无愧,心若明镜,坦荡如砥。</p>

今日之言,于朕而言,并无不可记载之缘由。</p>

望能将这些话语留存于世,以备日后审视回顾,作为治国理政之参考。”</p>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在大殿中回荡,彰显出一种不容置疑的霸气。</p>

闻言,卢植那原本威严的气度竟微微一滞,他目光复杂地正视着刘辩,说道:“陛下一直在等臣?”</p>

说完之后,他自觉都是懊恼,如此转化话题,其实在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只是一直不甘于认输罢了。</p>

此刻不但自己治国的理念破空,而且天子还要逐渐替换儒家的地位,他自然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p>

卢植甚至想过,自己以司徒之尊,又有名动四海的名声,倒是可以振臂一呼,呼吁天下儒士共同抵制天子的这个治国之策。</p>

但,那又不是他卢植能做出来的事情。</p>

毕竟那样做,无异于背叛了天子。</p>

刘辩看着卢植,眼中同样流露出深深的叹息:“卢师啊,您是了解朕的。</p>

我并非对孝廉道德本身持有异议,孝廉之举,本是选拔贤才、弘扬美德之善政。</p>

我所担忧的,是那些负责推举孝廉之人。</p>

他们之中,有人心怀叵测,妄图通过推举孝廉来扩充自己的势力,将这一善政变为谋取私利的工具;</p>

亦有人被别有用心之人蒙蔽欺骗,从而推举出一些徒有虚名、德不配位之人。</p>

而那些为了成为孝廉而刻意为之的人,他们的行为已然背离了孝廉的初衷,使孝廉本身所蕴含的意义荡然无存。</p>

您是睿智之人,又非迂腐的儒士,何苦要在此事上如此执着呢?”</p>

说实话,刘辩其实没必要说这些。</p>

按照他现在的行事风格,也确实如卢植所说,卢植已经成为刘辩新政的绊脚石。</p>

但是,刘辩难以忘怀的是,卢植当初,可是毫无保留的支持他,这个无关乎利益。</p>

关乎的只是卢植个人的道德底线。</p>

说句难听话,可能卢植是汉末最后一个有道德的人。</p>

而刘辩觉得道德不应该被如此践踏。</p>

对美好的追求本身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卢植是唯一一个,没有基于利益考虑,而是基于道德考虑而支持他的人。</p>

刘辩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和卢植的决裂,这个已经和利益没有关系,关系的是刘辩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p>

所以,此刻刘辩他的话语诚恳真挚,每一个字都发自肺腑,希望能打动卢植,让他理解自己的苦心。</p>

卢植听闻此言,只是默默地跪在地上,一言不发。</p>

他的面容沉静如水,可内心却如波涛汹涌的大海,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p>

一方面,是对传统选才制度的坚持,那是他多年来所信奉的理念;</p>

另一方面,是对刘辩观点的理解与认同,他深知刘辩所言并非毫无道理。</p>

他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不知该如何抉择。</p>

当然,最关键的问题,情操是个人的选择,但利益却是集体的结果。</p>

刘辩见状,继续耐心劝说道:“今朝以来,那些所谓的孝子难道还少么?</p>

有的人为了博取名声,竟然在墓穴之中居住数年。</p>

卢师,您想想,这种人一旦为官,真的能够为百姓谋福祉、有益于民生么?</p>

他们的行为或许只是为了追求虚名,而并无真正的治国安邦之才,若让这样的人充斥朝堂,国家将何以堪?”</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