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8 围师必阙 (二合一)(2/2)

作者:无限循环

我成了大明勋戚598 围师必阙 (二合一)

“东主,你怀疑徐有贞动了手脚?”

卞和身为沉忆辰的幕僚,这些年朝夕相处可以说是最了解他的人。

特别是沉忆辰对于徐有贞“爱恨交加”的复杂心理,哪怕不用明说,卞和也知道东主心里面想的是些什么。

“我不知道。”

沉忆辰摇了摇头,心中情绪复杂无比。

他很清楚以前徐有贞的性格,是一个为了权势可以抛弃一切的文武全才,哪怕被满朝文武耻笑依旧在所不惜,会抓住一切往上爬的机会。

可是这五年治水,徐有贞可以说亲力亲为,常年住在河堤上与民夫同吃同睡,沉忆辰自己当年出镇山东也就不过如此。

这份功绩,用“不世之功”四字来形容毫不为过,让沉忆辰看到了徐有贞勤政爱民的另一面,仿佛与史书跟内容中有母忧这桩事,他就已经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但碍于情面跟信任没有继续深究。

现在又是十几封奏章同时弹劾,很明显就是徐有贞的手笔,也符合他比较极端的性格。同时还有一点沉忆辰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那便是当初听闻李贤跟徐有贞组建“沉党”,他就害怕会出现党同伐异的情景。

现在这种联合上疏弹劾,闭着眼睛也知道是沉党所为,如果这还不是党同伐异,那怎样才算是?

沉忆辰当初是答应徐有贞把事情给搞大,只不过不是以这种方式去弹劾,相反他更筹划与文官集团首领胡濙谈判,让对方放弃阻止自己对于士大夫阶层特权的打压。

结果徐有贞这么一搞,完全朝着不死不休的方向走去,哪怕胡濙再怎么明哲保身步步退让,下面的人也绝对不会同意,后续操作根本没办法走下去!

“这不是我主导的。”

“那是谁?”

萧彝满脸诧异,弹劾官员均是沉党成员,不是沉忆辰那只能是李贤了。

“徐有贞。”

“徐侍郎?”

听到这个名字,萧彝脸上神情更加意外了,徐有贞外出治水多年,京师中枢没有多少人脉,怎么可能这么多沉党成员愿意听从号令,上疏弹劾工部尚书石璞。

见到萧彝脸上神情,沉忆辰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萧彝寒门子弟出身,对于政治斗争完全不擅长,是个适合干实事的官员。所以这些年朝廷上的争权夺势,沉忆辰都是跟商辂讨论,不愿意把实干派官员转变为“宫斗派”。

正因如此,关于这个“沉党”如何建立,沉忆辰也没有跟萧彝说过。

名义上“沉党”是推崇沉学的官员连群结党,党魁理应是沉忆辰。实际上就连沉忆辰自己,都不清楚这个组织的运作,参与人员又是哪些,真正的控制党魁是李贤跟徐有贞!

“景纯(萧彝字),此事说来话长,现在当务之急是解决这十几封弹劾的事情。”

“这般声势浩大想必很快便会传遍官场,你先想办法压在通政司延后呈交御桉,不给司礼监曹吉祥兴风作浪的机会。我这边去拜访大宗伯,看看双方能不能达成妥协。”

兵法里面有句话叫做围师必阙,意思就是对于濒临绝境的敌军不要过分逼迫,给对方留出一条退路逃跑,动摇敌方死战的决心,然后趁着撤退时候在尾随上去追杀。

对于文官集团沉忆辰是采取同样的措施,不断朝着他们施压,却始终保持着谈判的“善意”,这样才能用最温和的方式去夺权,以及让对方配合压制士大夫阶层的特权。

相反把文官集团给逼急了,你可以弄掉几个官员,却没有办法弄掉整个士大夫阶层,他们才是整个明朝最为强大的力量,足以令沉忆辰主政寸步难行。

“弹劾奏章我可以暂且压压,向北你得尽快与大宗伯谈谈,否则必将引发朝堂混乱争斗。”

萧彝点头应了一句,虽然不明白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但他相信以沉忆辰的能力,绝对能妥善处理。

就在沉忆辰跟萧彝商议的时候,赶车的车夫声音从外面传了过来:“东主,前面有一辆马车拦住了我们的去路,从吊牌上看好像是礼部尚书的字号。”

听到车夫的禀告声音,沉忆辰跟萧彝两人对视了一眼,苦笑道:“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看来大宗伯对于通政司的消息真灵通。”

很明显胡濙能赶着过来拦住去路,意味着通政司里面有他的人,大概率就是右通政或者通政使。

“大宗伯老成谋国,他会如此焦急的拦住马车,想必定然是为了解决弹劾之事。”

“向北,治大国如烹小鲜,就算你想要动文官集团,也不能如此激进的操之过急。”

面对萧彝的嘱咐,沉忆辰点了点头道:“景纯你安心吧,我还没到目中无人的地步。”

“那就让车夫送你回通政司,我下车去拜会一下大宗伯。”

说罢,沉忆辰就掀开了车帘,刚好看到对面马车的车帘同时掀开,与胡濙的目光就这么对视在了一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