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目标南太平洋(1/2)

作者:新手钓鱼人

走进不科学第七百六十五章 目标南太平洋

“发射!”

在听到钱五师指令的一瞬间。

早就绷直了身子的罗时钧如同条件反射一般,立马按下了操作台上的发射键。

啪!

随着一声清脆的声响,紫色的发射键重重被压进了凹槽之内。

罗时钧的这个动作仿佛同步按下了指挥室的时停键,当按键声响起的刹那,现场所有人都收敛了声音,眼珠动也不动的盯住了面前的操作台。

两秒钟后。

操作台最上方的一枚红灯忽然微微一闪,变成了深绿色——这是发射架开始分离的指示信号。

不同于欧美的小型发射架,兔子们的发射架体积相对前者要大上很多。

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有些公知就经常用技术差距的话术来忽悠不明所以的路人,仿佛兔子们发射架的水平和国外相差十万八千里似的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离谱的谣言,兔子们的发射架之所以搞极其巨大,实际上就两个原因。

一是兔子们的火箭此前一般都是采取现场组装的方式,所以发射架带有组装功能。

例如它们顶部有大型塔吊,自身修建成能移动的装配大楼的方式,这样就可以非常方便的组装调试火箭。

其次则是因为兔子的发射场有些在沙漠地区,有的在沿海地区,为了保护火箭不受风沙、雨水的侵蚀,发射架还要自带保护罩。

在预装配的时候发射架会张开保护罩,对火箭进行保护,所以发射架的尺寸才会显得很大。

另外海对面发射架很小的说法本身也是错误的,比如德尔塔4、火星5以及暴风雪航天飞机的发射架也非常巨大,因为它们同样要对火箭和宇宙飞船进行保护。

眼下【上清】项目说是弹道导弹,但东风系导弹历来和长征火箭之间都存在着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因此这些发射装置基本上可以等同于长征火箭的发射规格。

咔咔咔

随后在无线电信号的指示下,发射架结构中的塔架电机开始运作,缓缓松开了挟制导弹本体的合金卡(qia)接件。

55秒后。

导弹与发射架的链接部位只剩下了一个滑块底座,二者通过固定孔互连,在这种情况下依旧显得非常牢固。

与此同时。

指挥室内也陆续开始响起了各种参数的汇报声:

“低空大气密度正常!单位1284g·l-1!”

“地面压力传导正常!”

“质量密度正常!”

“侧风未大于阈值!发动机启动信号已收到!”

听到最后这句话。

唰——

几乎所有人都下意识看向了窗外。

上辈子是洲际导弹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洲际导弹作为一类战略性核武器,在战术意义层面必须要做到能够随时进入发射状态。

因此它的发射条件还是比较怎么说呢,比较“皮实”的。

它的核心发射要求其实就两个,一是低压大气密度不能太高,二就是侧风不能大于阈值。

这两个要求其实都属于低空参数,毕竟导弹和发射卫星的火箭终究不太一样,火箭的轨迹更多接近一条直线(其实并不是那么直)。

而导弹要打击地面目标,那么它的轨迹自然就是一条弧线。

低空参数要是出入太大,便会很容易影响到弹体的启动,从而让导弹发射失败。

后世兔子们的洲际导弹无论是材料还是技术迭代上都已经很成熟了,哪怕你有一万个小说里的反派在边上倒吸一口冷气都不会有啥影响。

但眼下这个时期兔子们的导弹研究才刚步入正轨,即便是钱五师对这方面也都有些顾虑。

而在众人看不见的导弹内部。

随着启动信号的传达,导弹也开始了“苏醒”。

这枚导弹的官方代号是东风2号,全长214米,通体白色,设计射程为7777公里。

此时此刻。

最先对启动信号做出反馈的是第一级发动机,在收到了指令之后,第一级发动机内的燃料开始疯狂燃烧了起来。

第一级发动机内的推进剂使用的是液氢,也就是当初毛熊人认为华夏搞不出足够纯度的那款燃料。

液氢这玩意儿拿来做推进剂其实存在着一些巧合,当时普惠公司开始为sr-71黑鸟侦察机研制以液氢为燃料的航空发动机,也就是赫赫有名的304计划。

但没想到的是。

在普惠开始搞发动机两年以后,j-58涡轮喷气发动机横空出世了,304计划被迫搁浅。

不过普惠公司意外在项目中掌握了液氢贮运方法,并进一步研制了液氢泵,将液氢可以像酒精、煤油等烃类燃料一样进行泵送。

从那以后,这款燃料便登上了工业舞台。

当年兔子们为了掌握这项工艺,前前后后不知道吃了多少的苦,要知道,两年前徐云可还没出现呢。

如今这款曾经被毛熊专家下过扁鹊三联的燃料,却成为了兔子们第一款弹道导弹中登场的第一环主角。

也不知道当年下过论断的毛熊专家知晓此事,内心会作何感想。

唰唰唰

液氢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热量,燃气从先收敛后扩散的喇叭形状的喷管向后喷出,推力室瞬间承受了及其恐怖的高温高压。

“”

看着发射架下方逐渐出现的火焰,指挥室内的吴北生下意识紧紧的抿住了嘴,连咬破了嘴角都未察觉。

见此情形。

饶是内心同样无比紧张,钱五师亦是忍不住拍了拍吴北生的肩膀。

液氢能够成为第一级的推进剂,一大核心原因便是在于它释放的单位能量很高,而单位能量越高,对于燃烧室的承载能力要求自然也越高。

【上清】项目中负责燃烧室设计的正是吴北生领头的小组,他们极具创造力的设计了一个侧壁内部带贯通性冷却通道的再生冷却结构。

即液氢在进入燃烧室之前,先流经冷却通道对推力室进行冷却,使室壁温度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不超过一定的数值。

那是一个具有变截面的渐缩渐阔复杂轮廓结构,极大程度的增强了推力室的冷却性能和承热能力。

这个概念有点类似后世动车上的小桌板,不用的时候可以把它收起来,需要的时候则可以把它放下来承放一些物品。

但还是那句话。

理论上设计的再完美,也要通过现实的应用验证才有意义。

尽管肩膀已经感受到了钱五师的安慰,但吴北生的视线依旧没有从导弹的最下方挪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